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59|回覆: 2

[大成拳(意拳)] 【求力】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求力的基本步驟

求力是通過鍛煉使自身獲得拳術的力。這種拳術的力是指人體各部本來所具有的力量,按照拳術技擊的目的要求進行熟練運用。因不同的目的,使人體產生各種不同的用力方法,各種不同的用力姿式的不同的力量大小,以致形成不同的用力習慣。比如舉重和摔跤兩種運動,都是要通過作力來完成動作的,但它們的用力方式就有明顯的不同,舉重運動員從上舉重量上來說,要比摔跤運動員更有力,但如請舉重運動員參加摔跤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原因就是以上所說用力方式不同造成。甚至賽跑,跑百米的運動員和跑馬拉松的運動員也不能互相替代,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拳術技擊中由於有它特殊的運動目的,要求運動員有特殊的用力方式,並形成自已,用力習慣。這種用力習慣要通過一定的鍛煉才能取得。在意拳中是通過站樁的方法來達到求得拳術力的目的。在此以一樁為例來介紹求力的基本步驟。

一、渾圓樁的姿式

人體自然站立,兩足分開與肩齊,足尖向前,面向正前方,兩目平視,頭頂微懸,下頷微收,兩臂在肩的同一水平抱合,掌心離胸一尺左右,兩距離15CM左右,肘微下垂,二臂如環,胸部微收,脊柱正直,膝關節自然彎曲,胯回收,臀部微後坐。

此姿式取名渾圓樁,渾圓即混元,也就是混沌的意思。混沌守一,無有分別。故此樁從姿式上來講,不高亦不低,不伸亦不縮,不長亦不短,不前亦不後,不左亦不或,雖說是兩足肩寬,兩手距離15CM左右,又不能精確度量,稱之為『不着象』。從意識上來講,無去意亦無來意,無伸意亦無縮意,無有一意,只一站而已。正因為此樁混沌不立一象,亦無有一動,所以它包含着一切運動變化的可能性。我們知道一切運動都是在空間位置變化過程中實現的,比如說手臂向前伸出這一動作,只有當手臂彎曲時才能進行。如果手臂已經伸直,那麼就無法再佬這一伸的動作了,所以說伸後不能更伸,同樣曲後也不能更曲,其它運動亦是如此。在拳擊中,如拳手已將拳向前擊出後,便不能再向前擊出,只有將擊出的拳頭收回後才能再次擊出,就是這個道理。這說明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一個姿式的確立,本身已經限制了隨意運動的可能性。意拳為了能使人體充分掌握一切運動的可能性,認識了渾圓樁,並以此樁為一切運動的出發點。

二、去濁求整

濁是指濁力,整是指整力,去濁求整就是要通過站樁的方法,首先將濁力換成整力,這是指將人體的兩種不同的用力方式進行改換。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用力習慣往往是屏氣努力、局部肢體肌肉持續收縮,這種用力習慣不符合拳術的要求。屏氣後呼吸停止,不利於身體的氣化反應,局部用力,人體質量不能整合,肌肉持續收縮不能形成力距。故此稱這種用力方式為濁。為了改去這種不良用力習慣,就要經過去濁求整,舊時稱作樁法換勁。整的用力方式是在未用力時保持整個身體放鬆,呼吸自然,當用力時,精神高度集中,全身肢體統一協調,肌肉同時向同一方向收縮,向同一目標施加作用力。以前稱這種用力方式為六合。即內三合:習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合者合而為一,內外皆合即整體為一。所以在意拳中首先明確一個整字,不再一一求索部分之合與不合。

如何進行去濁求整呢?先如前文所述,站如渾圓樁的姿式,然後開始求一個『松』字,就是要做到全身放鬆,意念中也是只有此一『松』,為甚麼要松呢?此為以無觀有之法。在前文中已經談到樁法重在體認,就是要通過鍛煉,自身得到切實的感受,此時去濁求整,就要體認整的感受。整是指人體的機能狀態高度統一協調,它包括兩種身體狀態,一是整體放鬆狀態,一是整體用力狀態,在整體放鬆狀態或整體用力狀態時以及在這兩種狀態互相變化運動中,始終受到精神意識的統一控制,所以稱之為整。由於初學意拳者濁力未去,因此無法體認整力。就如同口中含有一粒糖,此時再吃哈蜜瓜,那麼這哈蜜瓜即使再甜,你無法品嘗出它的滋味了,原因是口中已經有味,便不能更覺它味。故此有中不能更有,只有無中才能觀有。練拳也是這個道理。所以練意拳第一步就是要去濁求整,而去濁求整就先要有個『松』字。只有當全身放鬆進入無的境界,才能進一步體認到整。也有些朋友將這個『無』理解為絕對的空無,這是不對的。這個『無』實際是『有』的一種狀態,就如同音樂中的休止符,繪畫中的布白,中的空一樣,運動包括松、緊兩種狀態,這兩種狀態都是運動的存在形式,互相對立統一的,如果失去一方,那麼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由於初學者不易一下就掌握全身放鬆,可先採取順序放鬆的方法進行練習。假設在全身劃三條線;第一條線由頭頂起,經頸、肩、肘、腕、到手指端。第二條線由頭頂起,經頸、背、腰、股後側,足跟,至足尖。第三條線由頭頂起,經頸、胸、腹、股前側、脛、至足尖。按這三條線的順序,自我檢查一下是否都放鬆了,如都已放鬆,便可以去體認整體放鬆的滋味了。如果哪一部分還是找不到松的感覺時,可有意識地先讓這部分肌肉用力收縮,使這部分先取行緊的感覺,然後再行放鬆,此時便可由對比中體認到松的感覺了。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此種求松的方法皆為權宜而設,當你沒有掌握整體放鬆時可以一用,待你已有松的體認後,就不要再用這種方法去求鬆了,而是只要一站,便已得松。全身皆松,便是一整。當你很好地去體認這個松整時,感到全身如同水中漂木,蕩漾在輕柔的波浪中,隨波搖晃。有了這種體認就說明你去濁求整的目的已經達到,可以進入下一分階段的練習了。

三、單向求力

我們知道,運動包括鬆緊兩種狀態,這兩種狀態及它們之間的變化又要求在整的基礎上來進行,有了前面所求得的松,於是有了向緊變化的可能,待到由松變為緊之後,由於有了緊又可以再變為松。運動就是在松和緊這兩種狀態間不斷變化進行的。松的狀態如像空間坐標中的原點,渾圓為一,所以求得一松便可以了,而運動的緊則是從這一原點上向各個空間方向上力的運動變化,它的運動變化的可能性是無限多的。因此要一下子掌握整個空間方向上的整力運動是不可能的,所以意拳採取空間解析方法,先求掌握空間中三個主軸上的整力運動。這三個方向上的求力也只一個方向一個方向地逐步進行,所以在本節中先進行單向求力,以下談談具體練習方法: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18 00:05 | 顯示全部樓層

【求力】

仍是以渾圓樁姿式站立,進入整松狀態。求松時眼睛可睜可閉,而此時一定要睜開,兩目平視,在正前方確定一目標點。可以是一棵大樹,或是一根旗杆,或是其它什麼東西。注意力集中到這一目標點上。雙手仍合抱於胸前,假借是抱着一個汽球,因為汽球很輕,所以整個身體仍是很鬆。但已開始向緊的方面變化了,在意念中也是有區別的,剛才是無,此時已有了抱意。這是通過逐漸誘導的方法,由松慢慢向緊轉化。抱住汽球後,整體向前,意將此汽球送往目標點。待已有去意後,再將汽球從目標點拉回來。如此在二點間進行往返。此二點正是決定一條直線,在一條直線上有兩個方向上的移動。有一點要說明一下,就是這裏所說的推拉,全是意中之推拉,也就是說,主要是在思維意識中做推拉之想,便已達到目的,稱之為『用意不用力』。這名話常使初學者發生誤解,認為意拳不用力,只要用意一想便可達到運動目的。這是不對的。意拳所的意仍用力之意,就是用意引導身體如何正確用力的意思,不用力是告誡學員在沒有掌握以意用整力之前,不要盲目用濁力。這名話是針對進行單向求力的學員當前的情況來說的。在意拳技擊中,每一意念都是在引導身體進入一種用力狀態。前文所說的松是一種用力狀態,這裏說的推拉也是一種用力狀態,這種用力狀態從外形上看來,沒有做任何動作,但由於意念中的變化已引起了整體輕微的肌肉靜態收縮,已有了力的改變,也就是說,已開始向整體緊的方向上運動。由於這種變化非常細微,因此更需練功者要細心體認,今後所有的緊的運動能力,都要從這裏逐漸生發出來。先師所說:『意為力之帥,力為意之軍。』就是在說明意與力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

當單向的推拉練習進行了一段時間後,練習者可感到樁站好後,推拉之意念一起,身體整個張力均勻變化,有如船帆在徐風中,各處受力均勻,並隨風力變化逐漸增減,有此種體認,單向求力即已完成。

四、經過前一階段的練習後,我們已經獲得了單一方向上整體用力的體認,現在要將單方向上的這種能力擴展到多方向上來。因為你已經有了單方向求力的經驗,所以在其它方向上求力就會容易得多。當前後向上求得整力後,便可在左右向上去求,左右向上求得後,便可從上下向去求。在三個主要方向上完成求力後,便可進一步擴展到45度的方向上,在意拳中稱為『力要八面出鋒』。這『八面』是指平面中的四正向、四斜向。從運動理論來講,還應有上下向以及上下斜向。應包含三維空間八個象限中六個自由度的全部運動。由於拳術技擊的對抗雙方是站在同一地面上,雙方在水平面中相互作用運動的機率較大,所以仍稱之為八面出鋒,但練拳者要知道,絕對的平面運動是沒有的,多數動作的用力方向都要與水平面成一夾角,這就已包含子垂直方向上的運動因素了。因此大家不要被八面出鋒所囿,在練習中稍加留心便可掌握多方向上的整力運動了。

五、求渾圓力

通過單向求力和多向求力,我們已能體認和掌握在任一直線上兩個方向的整體用力。但每一方向上的用力仍是以單操形式進行的。因為這種單純求一向用力的方法習拳者容易掌握,能夠儘快得力。在實際技擊過程中,用力則不總是單向的,而是在整個空間裏隨時根據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就要求我們在空間任一方向上皆能隨時隨意運用,這就必須平時練就隨時在各個空間方向上的用力能力。這種能力我們稱之為『渾圓力』。這個渾圓力是求力的最高境界。在這裏同大家談談求渾圓力的方法。在能夠掌握單向用力後,先進行兩向轉換。何謂兩向轉換?就是將求力過程放到兩個不同方向上,如先做前後向的推,當取得推意後即換作左右向上的搬,當取得搬意後再換作推。開始練時由於取得一向整力後,換為另一向整力不容易馬上得力,所以開始時速度可以慢些,待有了體認後,再逐漸加快速度。等到在兩個方向上能夠隨意變換後,再求其它方向上的變換,當幾個基本方向上的變換都能進行後,即可進行任何方向上的隨意變換了,變換速度也不斷提高。當變換速度相當高時,瞬間已經過了幾向變換。以前單向求力時是一向一意,此時已無一固定意念可得,從而從有向進入無向,從有意進入無意,獲得了生生不已的渾圓力。先師在【拳道中樞-試力】一文中說到:『余據四十餘年體會操存之經驗,倍感各項力量都由渾圓擴大、空洞無我產生而來,然渾圓空洞亦都由細微之稜角漸漸體會,方能有得,是以吾又感天地間一切學術 ,無不感矛盾同時,亦感無一不是圓融,統一矛盾,始能貫通,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則不易明理』。此段論述,精避地闡述了渾圓力的產生過程,以及從哲學理論的高度如何去理解它。求渾圓力的過程,是意拳訓練中的一大關鍵難點。很多習拳者至此便停滯不前了。據以往教學經驗看來,主要是因為急於求成造成的:單向求力尚未有得力體認便去追求渾圓力,其結果是欲速而不達。其次,更由於有的學員對從有向到無向、從有意到無意的道理,不能達到心悟境界,因此在實踐中就會感到困難,在此提高請大家予以注意。

六、求爭力

求爭力這一部分內容本當在單向求力中就向大家介紹,由於考慮文章按空間順序敘述比較便於明了,所以放在此處向大家介紹。在單向求力一節中,主要講的是如何將自身與外部環境建立聯繫,因此要在環境中找一目標,建立假借聯繫;而求爭力則要求在與外界建立聯繫的同時,本身肢體內部亦要建立一個整體的空間聯繫。這便是求爭力的目的。求爭力的過程,也是從單一到綜合,最後形成整體的爭力。何謂爭力?爭就是爭奪的意思。比如二人爭奪一物,都向自已一方用力,從而形成二人間的平衡,二人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形成一對力偶,所以爭力也稱為二爭力,只是我們這裏所說的爭力,不是同別人來爭,而是自身的兩個部分之的爭。將我們的身體做為一個力學體系來看,那麼任何方向的用力也都是以力偶的形式出現。任何一塊肌肉收縮用力,都造成人體質量向相反二個方向運動。比如向上跳這一動作,可以理解為用力向上跳,也可以理解為用力向下蹬,其運動結果是一樣的。換句話來說,就是想要向上運動就必須向下使勁,要想向前運動就必須向後使勁。意拳中稱之為『前手打人,後手用力』,『打人全憑後足蹬』。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爭力的訓練就是為了有意識地培養雙向用力的意識和習慣。在向前推時就會同時想到向後蹬,向下縮身時就同時想到往上提腿,等等。具體練習方法是先在人體的二部分之間建立爭力關係。比如站渾圓樁時兩手抱在胸前,在行抱意時,兩手同時向一起擠,其意如同要將所抱這汽球擠破。此時為合力,稱為合爭。同時又要知力皆二向,故做擠時亦做撐,做撐意時兩手同時向外撐,其意如同要將一圈套在手上的毛線撐斷。此為分力,稱為分爭,如此合時有分,分時有合,從而建立了兩手之間的爭力聯繫。然後再在手與頭之間,手與足之間,足與足之間,以至全身任意兩部分之間,都建立此種爭力聯繫。當全身爭力皆已求得之後,可以說是自身內部之力亦成渾圓,因此說渾圓力求得時,內外皆渾圓為一,已具有做任何動作的能力了。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5-12-18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求力】

七、求增力

通過求渾圓力,使我們人體的用力意識和用力習慣都得到了改造,可以說是已取得了質的變化。在前文中曾談到過,意拳以意念為主導,同時又要知道意是用力之意,物質的運動要物質的力量作用後才能引起,世界上沒有一種事是不用動手,心中一想便能實現的。所以意拳鍛煉最終要落實到物質的力上,任一事物都包括質與量二個方面,取得了渾圓力,即已解決了質的問題,現在來談量的問題。我們知道要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就必須以相應的作用力,在技擊對抗中,為了使對方產生自已希望的運動結果,就必須向對方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同時對方也要用力使運動朝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最後運動朝有利於哪一方變化就取決於哪一方使的作用力更大些。在中稱之為『一力降十會』。就是說,你用力方法再合理再巧妙,但由於達不到量的要求,也是沒有用的。因此在意拳技擊中,不但要求用力方法合理,而且要求具有更大的力量。在本節中再來談如何增力的問題。在一般運動種類裏,為了使運動員獲得更大力量,大多是採取對抗式的鍛煉方示。即設置一重物,然後將此重物舉起、放下,在同一直線反覆多次的往復運動,以對抗地球引力,肌肉在每次對抗中收縮,以此來刺激肌肉細胞增生,從而獲得更大的力量。例如舉槓鈴、啞鈴等等。這種鍛煉方法在一般運動項目中是可取的,但在拳術中就不能滿足技擊要求。因為技擊對抗是隨時根據客觀情況變化來調節改變自已的用力狀態的。它除了要求有很大的靈活性,又要求有極快的速度。而單一對抗式鍛煉,雖然力量有所增大,但卻失去了靈活性和速度,而且大多是呈持續用力狀態,這樣對培養瞬間向外傳遞打擊力顯然是不利的。所以在意拳中不採取這種力量訓練方法。意拳中如何進行力量訓練呢?我們知道,人體骨骼肌皆以拮抗形式成對出現。有一伸肌,便有一屈肌。同樣道理,人體動作有伸就有屈,有前進就有後退。因此意拳採取自身拮抗的方法進行力量訓練。在爭力的基礎上,通過假借,令每一意皆呈兩向。比如抱着一個球,就要同時想到,即不能讓球掉下去也不能將球擠扁,即不能讓球漲大,也不讓外力將球壓小。從而形成一組拮抗肌同時收縮,以此達到引起肌肉對抗收縮的目的。如何使收縮力增大呢?這又不能離開假借方法。要通過輕重假借來達到這一目的。如假借抱一汽球時,即為輕,身體肌肉只要輕度收縮即可完成。如要假借抱一鐵球時,則為重,此時身體肌肉非要大力收縮才行。通過輕重假借,一方面自身有了輕重不同的力量體認,同時也是達到了運動力增大的效果。因為這種力量鍛煉是在渾圓力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不但能使力量增加,同時保持了充分的靈活性和速度。只是在訓練中必須假借真着,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否則不能成功。這正是先師稱為:『從虛假中求實際』。不經過長期的身體力行,就無法體會到它的奧妙所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