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22|回覆: 0

[中醫養生] 保健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8 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保健功系根據傳統導引法整理改編而成,由全身自上而下的自我按摩及運動組成。其動作緩和柔韌,男女老少皆宜,既可以防治疾病,又有保健作用。

唐代高僧釋慧琳說:『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地經疏義】)保健功就是這種『自摩自捏』的導引法,其作用如明代養生家高濂所說:『……導引按摩之術,可以行血氣、利關節辟邪外干,使惡氣不得入吾身中耳。傳曰:「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亦猶如是,故延年卻病,以按摩導引為先。』(【遵生八箋】)

一、功法

1.靜坐

端坐、盤坐或靠坐均可。閉目、含胸,兩手握固置於兩側腿上,舌抵上顎,意念輕守丹田,自然呼吸或順腹式呼吸,排除雜念、身心松適,靜坐約50息時間。

操作提示:坐姿可以根據練功場地,及習練者的身體情況進行選擇。靜坐時間也可靈活掌握,30~50次呼吸均可。意守丹田一定要『輕』,做到『似守非守』,不可刻意。

通過靜坐,松靜自然,排除雜念,可安神定志,培育元氣,為以下的功法練習作好準備。

2.鼻功

拇指微曲,用兩手拇指第二節指背輕輕自上而下摩擦鼻翼兩側9~18次;再以指關節揉按迎香穴9~18次。

此法可改善呼吸道、鼻腔內的血液循環,加強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可防治感冒及鼻炎。『迎香』為手足陽明經交會穴,對膽胃氣逆造成的右上腹疼痛,如膽蛔症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3.目功

閉目,微曲拇指,以指關節沿眉由內向外輕擦9~18次,再同樣輕擦上下眼瞼9~18次。

兩手互搓至熱,用手心熱燙眼珠三次,用兩手中指指腹點揉『睛明』、『魚腰』、『瞳子髎 』、『承泣』等穴各9~18次。兩目輕閉,眼球順時針、逆時針旋轉各9~18次,輕輕睜開雙眼,由近自遠眺望遠處的綠色標的物。

操作提示:旋轉眼球速度要慢,旋轉次數由少漸多,剛開始練習時不一定要達到規定的次數,否則部分習練者可有目脹、頭昏、嘔吐等反應。

此法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加強眼肌的活動能力與神經調節能力。調肝明目、增進視力、防治目疾。

4.擦面(又叫干浴面、乾洗臉)

將兩手掌互搓至熱,按在前額,經鼻側向下擦到下頜,再由下頜反向上至前額,如此反覆進行,共18~36次。

此法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環,常年堅持可使面色紅潤,皺紋少生,具有美容作用。手足陽明經循於面,故此法可疏通陽明經氣。

5.耳功

接上勢,用搓熱的兩手心搓揉耳廓9~18次;兩手交替經頭頂拉扯對側耳廓上部9~18次;用兩手大魚際壓在耳屏處堵塞耳道,然後突然放開,如此按放反覆9次;兩手魚際堵住耳道,手指自然位於後腦枕部,此時用食指稍稍用力按壓中指並順勢滑下彈擊後腦枕部24次,可聽到『咚咚』的聲響,古稱鳴天鼓。

操作提示:操作此勢兩手掌一定要稍用力壓住兩耳,堵住外耳道,方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靈樞?口問】篇說:『耳為宗脈之聚。』手、足三陽經直接聯繫於耳,陰經則通過別支(經別)合於陽經而與耳相通。【素問•繆刺論】載:『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皆會於耳中。』說明耳部與全身各臟腑、經絡有密切聯繫,因此按摩耳廓可刺激耳竅上全身臟器組織的功能對應點,起到調節全身臟腑經絡,改善臟腑器官功能的作用。

按放耳道造成耳道內壓力的變化,對增強耳膜彈性,防止耳膜內陷有較好的作用。

鳴天鼓可給大腦以溫和刺激,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素問•海論】),能調節中樞神經,對防治頭暈頭痛、耳鳴耳聾,及老年性健忘、痴呆有一定作用。

6.口功

(1)叩齒:上下牙輕叩36~72次。

(2)攪舌:古稱赤龍攪海,用舌在口腔內壁與牙齒之間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9~18次。產生津液暫不下咽,接下勢。

(3)鼓漱:用上勢產生的津液鼓漱18~36次,再將口內津液分三次咽下,咽時意念誘導津液慢慢到達下丹田。

操作提示:叩齒時可先叩門齒,再叩大齒,也可以同時一起叩。攪舌時,次數由少到多,不可強求一次到位,尤其是對高齡有動風先兆的人,由於舌體較為僵硬,攪舌較困難,故更應注意。可先攪3次,再反向3次,逐漸增加以能承受為度。鼓漱動作,不論口中是否有津液,都做出津液很多狀的鼓漱動作。

此法可益腎固本、引津上潮、健脾益氣、滋陰柔肝。腎主骨,齒為骨之餘。常叩齒可益腎固本;攪舌令口內津液增多,開口於口腔的消化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腮腺等),分泌功能增強,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7.項功

兩手十指交叉抱後枕部,兩手與項爭力前俯後仰3~9次;以前臂運動帶動兩掌,兩掌根部着力,撞擊項部3~9次。

以兩掌大小魚際交替揉按風池穴,順、逆時針各9~18次。

頸項為六條陽經與督脈交匯處,風池穴為手足少陽及陽維交會穴。本勢對鼓舞陽氣、暢達樞機、活躍氣血有較好的作用。對於因寒邪郁遏或負重損傷引起的頸部經脈阻滯,出現頭昏、頭痛、目眩、上肢麻木、肩背酸痛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頸項處有堅固的韌帶,豐厚的肌肉和皮膚,保護着深部重要的血管神經。此勢可大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項部柔韌性,使該部重要的血管、神經和頸椎的功能得到充分的保護和發揮。

8.揉肩

以左手掌揉右肩18次,再以右手掌揉左肩18次;以左手拇指或掌根部與餘四指捏拿對側肩井18次,交換用右手捏拿對側肩井18次;肩關節按照前→上→後→下的方向旋轉9~18次,再反向旋轉9~18次。

此勢揉、拿、轉,使肩部的肩髃、肩井、肩貞、肩髎諸穴得到很好的按摩,對疏通經脈、調暢樞機,促進肩關節的血液循環,改善關節的功能有較好的作用,能防治肩關節疾病。

9.夾脊

兩手輕握拳,上肢彎曲,肘關節呈90o,前後交替擺動各18次。

操作提示:前後擺動時,兩腋略收。

本勢可增強肩關節及胸背部肌肉的活動,改善血液循環。疏通十二經脈及任、督脈的經氣,增強內臟功能,可防治肩關節,胸腰椎病變及內臟疾病。

10.搓腰

將兩手搓熱,捂於雙側腎俞穴上,再以命門穴和腎俞穴為中心左右搓腰18次,可上下搓,也可左右搓。

操作提示:本勢先捂腎俞,次上下、次左右搓腰部。

腰為腎府,本勢可壯腰健腎、防治腰脊疼痛及痛經、閉經等病症。

11.織布式

伸腳坐勢,雙膝併攏,足尖向上。先吸氣,兩手心向前,指尖相對,俯身推向足尖,配以呼氣,推盡即返回,指尖相對,手心向裏,身體回正、吸氣,如此往返推36次。

操作提示:初練時可自然呼吸,待動作熟練後再配合呼吸。前推幅度可從小到大,不必一步到位,以免拉傷腰部肌肉。

腰部的前傾和回正使腰背肌群充分地舒縮,配合呼吸調節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加強組織代謝,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腰背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12.和帶脈

自然盤坐,兩手握固,上身左俯前傾,右轉後仰,旋轉18周。再右俯前傾,左轉後仰,旋轉18周。俯時呼氣仰時吸氣。

操作提示:本勢可先自然呼吸,動作熟練後再配合呼吸。

本勢通過腰部的旋轉的俯仰,使胸、腰椎,腰背和胸腹肌肉以及胸、腹腔內臟器,得到較全面的張弛鍛煉。

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尤其是帶脈、任脈、督脈得到調整和疏通。故本勢可調暢氣血、強腰固腎、調和帶脈,防治腰背痛及內臟疾患。

13.搓尾閭

用兩手食指和中指併攏,上下搓尾閭兩側各36次。

操作提示:尾閭為足太陽膀胱經的支脈從腰中下挾脊貫臀處,尾骨下長強穴是督脈絡穴,督脈與足少陽足少陰的交會穴。

本勢可通督益腎,疏通膀胱經氣,刺激肛門周圍神經,改善肛周血循,防治痔瘡、脫肛及婦科盆腔疾病。

14.擦丹田

將兩手搓熱,右手心捂於右下肢相當於恥骨結節外上,距正中線約2寸的『氣沖』穴處,左手掌心沿大腸蠕動方向繞臍作圓周運動,即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如此周而復始100次,再搓熱兩手,以左手捂右下腹,右掌搓丹田100次。

操作提示:男性習練者可改為一手用掌心托兜住同側陰囊,另一手搓丹田。

本勢健脾益氣,柔肝補腎。可增強內臟活動,改善腹部血液循環,增強腸蠕動,有助於消化,防止腹脹、腹痛、便秘、小便不利等。

15.揉膝

兩手心搓熱,捂於兩膝頭,同時揉兩膝關節各100次,點揉足三裏穴100次。

膝關節,屬人之八溪。【靈樞•邪客篇】說:『人有八溪,……,以侯五臟,……,凡此八溪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也,血絡之所游……』是支撐人體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

本勢可疏經活血,柔筋健骨,有防治關節炎及抗衰老的作用。

16.擦湧泉

以湧泉穴為中心,用左手中食指擦右足心100次,再以右手中食指擦左足心100次。

操作提示:擦湧泉時要稍用力,令腳掌發熱為度。

湧泉為足少陰腎經井穴,本勢可開竅寧神,交通心腎,因氣血下行,防止高血壓,消除頭目眩暈等。

二、應用

保健功共十六節,有強身健體、舒筋活絡、調暢氣血、防病治病的作用。可以有選擇地習練,也可早晚常規性習練。

其中,『鼻功』、『目功』、『擦面』、『搓腰』、『擦丹田』、『口功』等,可作為其他功法在收勢後恢復常態時用。

保健功最適宜患多種慢性病以及中老年人習練。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