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8|回復: 0

[历史人物] 且论宋江的道德模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4-11-30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人读起古人文章,需先设身处地,以古人之观念思考一番,如此方才明白作者要阐明的宗旨。不能如看电视那般,以娱乐待之,看完就丢了,作者想阐发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今人自非古人,社会环境以及语言方式皆甚有不同,欲要设身处地并不容易。如此一来,只好先丢去今日之观念,再处处以古人的道德伦理去做准绳,方能理解得了其文章。今日之观念,不外乎西学的自由、民主、科学之类,而古人的道德伦理,也不过仁义忠孝之类。这般一分辨,设身处地其实已不太困难。


前几日在广东政府论坛上读过一帖子,帖的是侯国平先生的《宋江的体制情结》,原载于潮州日报,标上这个文章来源,大概是楼主并非侯国平先生,只是转载而已。视其标题,则知必是哗众取宠之帖。这等帖子,往往都是作者突然灵光一闪,来了个奇异之念,却不管且评论的人或文章原本是个怎样的背景环境,硬要套上自个的现代认识。


且引一引侯国平先生的《宋江的体制情结》如下:


呼保义宋江,在郓城县政府当办事员的时候,工作兢兢业业。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是个能文能武的优秀公务员。


在体制内混了多年,宋江有一种强烈的体制情结。他说,活在体制外,纵然家财万贯,也不能青史留名。混在体制内,即使跑腿打杂,也能风风光光。因为修史的人,大都是体制内人,他们关注的也都是圈子里的人,留名不留名,他们说了算。


宋江虽然有着很深的体制情结,但在国家法律和朋友义气的选择上,犯了糊涂。竟然把大宋朝的法律仍在脑后,选择了朋友义气,冒死为抢劫团伙头目晁盖通风报信,结果砸了自己的铁饭碗,东藏西躲,最终上了梁山,成了一名社会闲散人员。


梁山大寨没有编制,吃的是自己挣来的,大碗酒,大块肉,大枰银子,待遇不错,虽然比不上央企高管,至少比下岗工人强多了。但宋江毕竟是吃过皇粮的人,虽然在梁山坐上了头把交椅,心里还是不踏实,压力很大。因为这酒肉和银子,都是脚尖上的饭碗,说踢就踢了。比不得当年在郓城县当公务员,只管混日子,到时有人发工资。所以,每思至此,宋江心里就暗暗发愁,这体制外的生活,何时才是尽头?


宋江朝思暮想,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早日回到体制内。每当看到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奋不顾身报考公务员时,他就激励万分,思绪难平,忍不住,就要抒发一下内心的体制情结。


就这样,一首招安歌,胜利诞生了: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慰樽前长叙弟兄情。如今立,统虎豹,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胜,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上梁山,不是逼的,是他听从内心的选择做出的决定。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为晁盖通风报信会有什么后果,但他又太留恋体制内的生活了,所以,他要千方百计重回体制内。


虽然梁山大寨不在编制内,宋江还是模仿体制那一套,下了红头文件,任命自己为梁山泊总兵都头领。享受副部级待遇。这事要是搁在下岗工人身上,没准乐死人,管它体制不体制,只要有酒吃,有银子花,你说有多美。


宋江总说,一点也不美。他的人生梦想就在体制内混,不当大官当小官,就是在郓城县政府当个办事员,也比在梁山上当头领强。


所以,为了回归体制内,宋江带头唱起了招安歌。武松不理解,大叫道,今也招安,明也招安,冷了弟兄的心。黑旋风李逵也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一时间,反对招安的声音,甚嚣尘上。


宋江认为,这不是主流。大多数头领对体制是有好感的。宋江经常用大学生考公的事例,教育大家,统一思想。在梁山领导班子内部,赞成回归体制内的占大多数。卢大员外不屑说,他对体制感情深厚,吴用军师和大刀吴胜也投赞成票。豹子头林冲,也想回东京看看。反对回归的人就那么几个。


那几个人,真的不想回归体制么?先说李逵,反对招安可以理解,学历太低,识不了几个字,即便转了正,也不能爬的太高。如今在梁山上,快快活活,干嘛要那一个转正指标。再说武松,原因就复杂了,景阳冈上打死老虎很光荣。剩下的就是打死人了。他打死西门庆,大家都拍手叫好。但杀了张府的丫环,就有点可恨了。一个双手是血的人,被人指指点点在所难免,所以他想留在体制外。


还有一个不想回归的人,叫鲁智深。因为打死黑社会老大郑屠。不但没有被评为见义勇为的先进个人,反而成了A级通缉犯。所以,他认为大宋朝贪官很多,还把自己的白大衫染成了黑色。打比方说,洗杀怎么干净。他认为体制内太黑暗,宁愿当临时工也不想再当一回体制内人。


这些反对的声音很小,不能阻挡宋江回归体制的脚步。在打败童贯高俅之后,又走了李师师的后门,宋江终于集体转正,回归了体制。


以上则是侯国平先生的《宋江的体制情结》全文,却也讲的头头是道,似乎对《水浒传》是认真读过的,而为何却作出这般粗野的评论,看官是否明白?笔者是不明白的。


且不论侯国平先生对宋江的批判,笔者大费心思,写这个文章,标题原叫《且论宋江的道德模型》,却不是针对侯国平先生的文章去批评的,今引出来,只是本文因此而起,也好做个引子,後述或有需要引述侯国平先生拟设的场景。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卅六人起义事件,是《水浒传》的背景,後经罗贯中加工创作而成。宋江大概是罗贯中先生心中的英雄榜样,集有仁义忠智信诸一身,近乎神化。


余以为,若将人在社会所要面对的人与群体分析,则有“所有人”“某人”“集体”三大情况。仁者之仁,则是于所有仁义之士,都要讲的;义者之义,却是对某仁义之士讲的;而忠者之忠,是于集体讲的。如此,方不至于有愚忠愚孝之人。


宋江之仁


宋江讲仁,却与慈悲毫无干系,慈悲不过妇人之悯,全无善恶之分, 恻隐之心时常置人诸不义。宋江之仁,于奸恶之人必不留情,于仁义之士必仗义疏财,以成其利。其行为已接近仁之本质:于任何有善非恶之人,皆利之,济于无助。


宋江之义


古人常有忠孝两难全之说法,侯国平先生似乎意欲抛出个新说法:忠义两难全,却是无法成立的。于国家集体之忠,与朋友之义,本非对立之物,乃是基与築之关系。


义之不存,必无忠心;义士不忠,必有国因。


不仁不义之人,必然不具发自内心之忠,或者是懼于集体力量,或者是诱于丰厚之利,一旦力衰利薄,必舍而求他。仁义之士,若不忠于集体,无异不仁不义于众义士,如此一来,又非仁义之士;集体有不仁义作为,或包庇不义之人,行不义之事,则仁义之士却是可以不忠的,甚至惩罚他。


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宋江仁义之事有二。


一是晁盖等劫生辰纲败露,助其逃。生辰纲乃不义之财,劫之无过,官府包庇不义,同样是不义。以不义伐义,宋江选择了成朋友之义。使宋江不仁,至多不闻不问,而非挺身相助。


二是怒杀阎婆惜,甘伏其罪。阎婆惜虽恶不至死,内心却是不仁不义,以为官府最大,岂不知此事当中,官府已是不仁不义,宋江本看不上。宋江错杀之,亦知是于婆惜不义,甘伏其罪,屡拒救助,以惩其过,足见宋江已将仁义作为身则。


其它仗义之事,莫大于此,因为此两件事是致宋江无奈上梁山的直接因素。


宋江之忠


侯国平先生以为,宋江在国家与朋友面前,选择了不忠,其实不是的。当时之官府,已有包庇不仁不义之行为,是不能忠的,忠了要陷于愚忠之境地。恰恰宋江一直以归安为愿望,却是忠心耿耿。集体是要忠的,梁山自不必说,而据山为贼,终不仁不义,非仁义之士所从;朝廷也是要忠的,包庇不仁不义,只是地方为之,奸臣当道,所以出路只有归安一条。


只是宋江未见国之不仁不义,已延至朝廷顶层,此其不智。


宋江是追求法治的,却不是什么国法都能支持,有时国法不合理,不合仁义忠智信这五德,也要弃也要修的,所以时常有侯国平先生所谓的不忠。其实就放今天,法治也须坚持民本之原则,以为法治只是专制之手段,则万万不可有此念头。所以古人常讲道统治统不同,法治之法必须合理合德,这是道统为准,治统从之了!


退一万步讲,宋江若不是以仁义忠智信为身则之人,其行为必同秦桧,吴三桂之流,导致的是华夏民族与华夏文化罹受千年之祸。若是如此,宋江又该当何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