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0|回覆: 6

[道學研究] 無為之為是大為

  [複製連結]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7-3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無為之為是大為
雪峯山人(xsjgsgu@sina.com)
一、無為
      
  戰國時期人們把老子、黃帝並稱,提出萬物以為道,順乎自然,不顧於慮,不謀於智,於物無擇,與之俱往,主張不累於俗,不嗜於物,見侮不辱,情慾寡淺。

  漢初統治者推崇清靜無為,實行約法禁省、與民休息的政策,統治者嚴格控制不與民爭利,創造寬鬆的環境令社會生產得到發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沒有過多的賦稅負擔,人民物質財富在不斷積累過程中,國家的整體財富也得到了積累,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統治者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這是要做許多事情的。

  殺雞取卵,渴澤而漁,能夠得到暫時的利益,卻失去了長期的利益。人民群眾好比一條條溪流,國家就如同大江大河,無為,就是細心呵護每一條溪流之水,讓溪流更加豐滿、更加暢通的匯入江河,以達到江河水波瀾壯闊之目的。將山間溪流逐一抽乾或者截流,江河之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礎。

  一個圓球在佈滿石頭和陷坑的斜坡上要滾動到地勢較低的地方,用力將圓球越過石頭和陷坑,能夠達到預期目的,但所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石頭和陷坑是阻礙圓球滾動至低處的阻力,如果我們將主要精力用於清理石頭和陷坑,只須輕輕一推,圓球便會自然而然地沿斜坡滾落,清理石頭和陷坑就是無為。做有利於事物發展規律之事,推動和促進事物按自身規律獲得更好的發展,消除破壞人類前進動力的不健康行為和方式,是無為的主要內容。

  老子在對宇宙萬物的思考中發現,自然界是有其內在規律的,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治理國家應當守道無為。具體內容:

  一、聖人的嬰孩狀。聖人無為,必須要達到道的境界,為人不可過於盛氣凌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須謙虛謹慎,遵重他人。一言一行從道出發,如嬰孩一般。

  二、聖人的負重感。要求聖人終日不離輜重,保持高度地警惕性,時刻感到治國的壓力,以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狀態,兢兢業業地勤於政事。

  三、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孰敢?

  四、聖人須去各種享受,做苦行僧。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貪圖安逸,乃聖人一戒。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五、慎言戰爭。戰爭是個很危險的東西,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有凶年。非戰爭不能解決時,以恬淡為上,後發制人。
        
  無為是作為一種政治手段而提出的。
        
二、無為之為
        
  【老子】一書認為治理國家不能給予人民過多的約束,如禮樂等制度,有約束就有賞罰,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是對儒家、墨家針鋒相對而提出的主張。儒家主張德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老子認為這些為是違背道的、與道不符的治國方略,是一種無知和愚味的體現。戰國時期尹文在【大道上】曰:道不足以治則法,法不足以治則用術,術不足以治則用權,權不足以治則用勢。勢用則反權,權用則反法,法用則反道,道用則無為而治。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老子認為無為之為的最終社會理想,儒家、墨家同樣有對社會規律認識之後而提出的社會理想,但是老子不認同他們對社會規律的認識和所提出的治國主張。認為儒家、墨家的治國主張是有危害的,尚賢,則使民爭;貴難得之貨,則使民盜;見可欲,則使心亂。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多智。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站在今天的歷史背景之下審視老子所認為的為的危害,必須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應當有選擇的吸取和摒棄。社會發展規律是什麼、終極目的是什麼、用什麼方法才是真正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無為之為所要討論的內容。

  人類作為群居性生活的高級動物,有動物性屬性和社會性屬性,動物性屬性就是人類為滿足群體或個體生存所表現出來的形為,吃、住、繁衍生命,與自然界的動物沒有什麼區別。社會性屬性就是人類為規範動物性屬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約束制度,禮樂等制度,是由人類具有高級思維和文字特徵決定的。自然界也有過着群居性生活的動物,非洲草原的獅子,新獅王戰勝舊獅王並成功驅逐舊獅王離開獅群之後,新獅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死全部處於幼年的舊獅王后代,母獅子在失去幼獅後,很快就會進入發情期,與新獅王交配,延續新獅王的生命基因。這在人類看來,是一種殘酷的自然法則,為人類社會所不齒。人類的社會性屬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每一個社會個體獲得公平、公正的生活,維護生命的尊嚴。

  社會發展規律是動物性屬性和社會性屬性相互交織反映在人類社會的,表現形式很複雜,真正認識到社會規律,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認識水平不同,歷史背景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提出的主張也一定是有所差異的。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人民和統治者對本國國情的認識是不同的,國家體制和治理國家方略也是有區別的,但目的只有一個:國富民強、社會公平、人民幸福。無為之為的為都是自認為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為,站在自我絕對正確的角度攻擊對方的錯誤,證明自己的絕對正確,這不是一個好方法。

  老子的無為,儒家、墨家的為,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各自發揮了自己的影響和作用,各自給特定的人群以心靈的慰藉,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某一部分的需要,我們必須站在更宏大的背景之中來理解無為之為。
        
三、無為之為是大為
        
  我們必須站在自然界的角度來理解什麼是無為之為的大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自然資源的攫取,隨着人類對自身和自然的進一步思考,保持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維繫自然環境,已成為了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共識。對自然的過度破壞,反過來卻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

  矛盾是永遠存在的客觀規律,徹底的消滅矛盾的一個方面,矛盾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努力尋找矛盾發展的平衡點,不單方面凸現矛盾的任何一方,人類社會必將獲得空前的和諧與繁榮。這是無為之為是大為的最高境界。
中奧德 發表於 2011-7-4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話說的太深奧了,也就是說,我們大家什麼都不用做了,等天上掉餡餅。

點評

不是這樣的。 漢初統治者推崇清靜無為,實行約法禁省、與民休息的政策,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這是要做許多事情的。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1-7-4 17:13
 樓主|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7-4 17:1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奧德 發表於 2011-7-4 15:48
話說的太深奧了,也就是說,我們大家什麼都不用做了,等天上掉餡餅。

不是這樣的。

漢初統治者推崇清靜無為,實行約法禁省、與民休息的政策,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這是要做許多事情的。

點評

法者,禁所不可為也,其餘民可,則由之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3-1-23 13:27
那年故事 發表於 2012-4-1 00:04 | 顯示全部樓層

...

路過支持一下,感覺還不錯
姬玄清 發表於 2013-1-23 00:07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黃老學說。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3-1-23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7-4 17:13
不是這樣的。

漢初統治者推崇清靜無為,實行約法禁省、與民休息的政策,不是什麼事都不做,這是要做許多 ...

法者,禁所不可為也,其餘民可,則由之

點評

是這樣的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3-1-28 11:07
 樓主|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3-1-28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延章 發表於 2013-1-23 13:27
法者,禁所不可為也,其餘民可,則由之

是這樣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