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68|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人消暑:"冰官"掌管皇家用冰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3-7-16 17: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海南日報
20137169418962.jpg

古人采冰圖

冰在現代社會之種種用途,在中國古代無不齊備。古人充分利用各種自然條件,從冰的儲藏、銷售到使用,無不殫精竭慮。為此還發展出一整套用冰的管理制度和禮儀制度,其心思之縝密、規模之龐大,令後人嘆為觀止。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現代人坐在空調房內,常常感嘆古人如何度暑消夏。其實,今人大可不必為古人擔憂,古時不僅沒有溫室效應,氣候宜人,而且古人也有自己的辦法在夏天享受到天然冰塊帶來的清涼。
  冰庫與冰器
  我國古代儲藏冰塊的做法究竟始於何時,現在還不能定論。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夏小正・三月】中就有『三月頒冰』的記載。『頒冰』,即分配冰塊。而夏曆(農曆)三月的中原大地已是春末,此時的冰一般只能是儲藏的冰。【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詩句,描述的就是當時的藏冰習俗。
  那麼,古人將冰藏在什麼地方呢?古書中記載的冰庫類型可謂眾多:凌陰、凌室、冰室、冰窨、冰窖、冰井等等。
  迄今,我們可以見到的最早冰庫,是1976-1977年間在陝西鳳翔發現的春秋凌陰遺址。此外,河南、河北等地都曾經發現過戰國時期的冰井。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史籍記載的挖井藏冰的事更多,規模也更大。晉人夏侯湛【大暑賦】中就有『寒泉潛沸,冰井騰沫』的句子。據【水經注】記載,公元210年曹操在河南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銅雀、金虎和冰井三台。『冰井台高八丈……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隋唐時,人們又發明了深井貯冰法,使天然冰塊的貯存期大大延長。當時人們利用打井的技術,往地下打一口粗深的旱井,八丈深以上,然後將冰塊倒入井內,封好井口。夏季啟用時,冰塊如新。唐人史宏【冰井賦】云:『鑿之冰井,厥用可觀;井因厚地而深』。』由於唐代的冰庫多採用井藏法,所以唐人均稱冰庫為『冰井』。
  越往後世,冰庫的規模越大。到了清朝,冰庫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都遠遠超越前朝。據【大清會典】記載,北京城共設冰窖18座,藏冰20.57萬塊,每塊冰的大小為1.5立方尺,重約80公斤。以最大的正陽門外的冰窖來推測,1座冰窖就可藏冰30000塊,其體積至少在3600立方米以上,約相當於現代一幢5層4單元的住宅樓。
  冰庫規模如此之大,自然必須有專門的盛冰器具才能取出使用。最初,人們使用的是冰鑒。由於從凌陰中取冰比較麻煩,所以一次會取比較多的冰,放置在冰鑒中,然後用小器皿裝盛食物放在冰中。
  此外在皇宮中還要置冰祛暑。如今在故宮陳列品中還有一種古代『冰冷空調』供遊人參觀。這種器具木質,是一個方形的槽子裏面有金屬鑲裹。下端有個孔,用來排泄融冰。這種冰箱主要功能不為食品保鮮,而是用來吸熱以降低室溫。它大約可容冰1立方米,吸熱功效很好。
  另外還有一種『冰箱』,是供御膳房使用的。就是在容冰器具中做一個內膽,膽被冰包圍,膽內食品可經久保鮮而不發霉。乾隆帝曾作詩云:『廣廈無煩署,精盤貯碎冰』,說的就是這種方法。此外,宮中膳房常備冰鎮水果一種是木製內鑲錫片的冰箱,中置抽屜底部有孔和木塞,待水果用盡冰塊融化時,可放水重新置冰再貯水果。
  冰用與冰禮
  古人煞費苦心地藏存冰塊,其用途自然廣泛。早在春秋時代,【莊子】就曾載:葉公子高問孔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說明古人常於盛夏之時直接飲用冰水以解暑熱。此外古人還利用冰來配製冰凍食物,不僅藏存熟食、飲料等,也用冰藏存水果,以使其鮮美如初。
  其時降溫祛暑的方法也很簡單,即『用鑒盛冰,室一鑒以御溫氣、蠅納。』【左傳・襄公21年】載,申叔豫夏日以冰為床,穿皮衣躺在冰室的冰床之上。【吳越春秋】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
  古人還用冰鎮來幫助新鮮食品長途運輸。明代于慎行詩云:『六月鰣魚帶雪寒,三千裏路到長安』。鰣魚三千裏路到長安用的是『冰船』,這是世界上早期的『冷藏船』。
  但也有人肆意揮霍。【開元天寶遺事】載:『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他們又『以奸媚結識朝士,每至伏日,取堅冰令工人鏤為鳳獸之形,或飾以金環綵帶,置之雕盤中,送與王公大臣。』
  同時,古人還用冰來治病。【本草綱目】對冰的性味和醫療作用有專門的說明:『氣味甘冷無毒。主治:去熱煩,熨人乳石發熱腫,解煩渴、消暑毒。傷寒、陽毒熱盛昏迷者,以冰一塊置於擅中,良,亦解燒酒毒。』李時珍還引用了這樣一個病例:宋徽宗趙佶食冰過量,脾胃患病,久治無效。有醫生進獻『大理中丸』,此藥宋徽宗已服用多次,未見其效。該醫解釋道:『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於是用冰煎藥,徽宗服食之後果然痊癒。【本草綱目】還記載,熱昏迷者,以冰一塊置於膻中。
  在古人看來,夏日用冰是逆天時的,因此對冰的使用有專門的儀式。【詩經・豳風・七月】載:『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古人『獻羔祭韭』的對象並不是天子的祖先,而是『司寒神』,這是在啟冰時舉行的一種禮儀,祭品用黑色的公羊和黑色的黍米。因寒氣來自北方,司寒之神也是黑的,故稱『玄冥』。『玄冥』也就是水神。
  由於夏冰難得,就成為君王籠絡臣下的方法。【周禮】規定:『夏頒冰』,通過頒冰禮儀,冰塊成為『禮』中的一部分,冰塊成為最高統治者和部分大臣的特權,通過『禮』,進而形成一整套完備的禮儀制度。
  史載,農曆二月開冰之後,君王自可隨時取用,然而未及頒賜臣下。到農曆四月後,暑氣漸盛,遂由管理藏冰之官員將冰分賜臣下以御暑熱。凡享有祿位的命夫命婦以及老疾者,均可得到朝廷賜冰。
  冰官與冰商
  古代皇家用冰規模龐大,而且事務繁雜,因此需要專人管理。
  【周禮・天官・凌人】載:『凌人,掌冰。正歲,有十二月,令斬冰。』這裏提到的『凌人』,就是周王任命的專門掌管取冰、藏冰與用冰事務的官員。每年農曆十二月到正月(正歲),在凌人監管下,『冰者』(奴隸)被帶往深山溪谷或江河冰面上鑿取冰塊。當時,凌人還有數量不小的屬下,包括下士2人、府2人、吏2人、胥8人、徒80人,已形成一個龐大的管理機構。周代以後,各朝都有專職『掌冰』的官員,分別是『凌室長』、『凌室侯』、『冰井使』等;北宋甚至專門設置『藏冰署』,後改為『冰井務』。而采冰所役使的對象,西周是冰者,唐代則由專門的『采冰戶』負責。宋代采冰,則是『役兵』。
  夏日炎熱,冰的用途廣、用量大。國家藏冰常常不足,慢慢地就會出現私家藏冰的『冰商』。據宋人所作【迷樓記】,宮中『美人各市冰為盤,以望(隋煬帝)行幸。京師冰為之踴貴,藏冰之家皆獲千金。』【唐摭言】中也曾載:『昔蒯(洛陽西南)人為商而賣冰於市,客有苦熱者將買之。蒯人自以得時,欲邀客以數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這說明唐代也能在市場上買到冰。不過,【雲仙雜記】稱:『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說明除了達官貴人,一般人無法享用。到了清代,【大清會典】明文規定:各級官府『如藏冰不敷用,從市採買』。
  冰商要想收藏冰雪,得有自己的冰窖。早在唐代,商業性的民間冰窖就形成了一個『特種經營』的行業。據記載,白居易詩名『動於閭閻』(打動普通老百姓),因此能夠『每需冰雪,論筐取之,不復償價,日日如是』。這說明當時經營冰雪生意的商家完全是民間背景,無論誰需要用冰,都可以到市場上買到。到了宋代,民間冰雪經營業十分發達。【東京夢華錄】載:『(六月)冰雪涼水……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
  到了清代,冰窖可分為3種,即官窖、府窖和民窖。其中民窖是由商民設立,專門用於商業經營。到了晚清,由於夏季賣冰獲利頗豐,每百斤冰價可達5兩銀子,有的商人又開始對府窖進行『承包』經營。再後來由於國庫入不敷出,官窖紛紛轉為『公私合營』或乾脆改為民辦了。
  此時在南方的寧波,甬江兩岸和沿海地區,冰廠林立,季節性從事天然冰貯藏、挑運的當地農民數以萬計。也帶動了販冰行業,成為冰販的活躍場所。民國【鎮海縣誌】記載:『嘉慶二年(1797年)新碑頭幫有冰鮮船60餘艘……甬江沿岸常有冰廠80餘座,容量2.6萬餘噸。』(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來源:海南日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