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3|回覆: 0

[醫藥臨床] 胃脘痛治驗舉隅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3-7-3 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郭某,男,46歲,2007年10月16日初診。患者胃脹、胃痛3年,曾在當地醫院經胃鏡檢查,診斷爲『糜爛性胃炎』,經用多種西藥治療,收效甚微。患者近期因胃脘部脹痛加重,故來診治。
  症見:患者上腹部脹痛,按之尤甚,餐後加重,有時嘔逆,口乾咽燥,食少納呆,神疲乏力,舌暗紅,舌苔薄,中部微黃。脈象沉弦。
  中醫診斷:胃脘痛。辨證:脾虛氣滯,血瘀化熱。治法:健脾理氣,化瘀清熱。
  處方:黃芪30克,白朮10克,茯苓12克,柴胡10克,陳皮12克,木香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梔子10克,蒲公英30克,丹參2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上方連服6劑,胃脘部脹痛、嘔逆明顯減輕,仍存有食少納呆、口乾咽燥、神疲乏力等症狀。舌紅少苔,脈弦細。上方加麥冬10克,繼服6劑,以期增強益胃生津之功。
  三診:患者面色紅潤,食慾大增,精神轉佳,胃脘部脹痛、嘔逆、口乾咽燥、神疲乏力等症狀消失,矚再按上方繼服6劑以鞏固療效。
  按:本病屬祖國醫學中『胃脘痛』範疇。脾氣虛弱,故神疲乏力;胃失和降,則可出現嘔逆;氣機不暢,故胃脘脹滿;氣滯則血瘀,瘀血阻絡,故胃脘部疼痛;氣血瘀阻日久,則化熱傷津,故出現口乾咽燥、食少納呆等症狀。在治療上應以健脾理氣,化瘀清熱爲主。
  方中黃芪、白朮、茯苓健脾益氣;柴胡、陳皮、木香、川楝子、延胡索、梔子、蒲公英、丹參、赤芍行氣活血,清熱消炎止痛;麥冬益胃生津;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理氣,化瘀清熱之功。藥證相符,故收效滿意。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