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6|回覆: 0

[醫藥臨床] 閻艷麗臨證使用黃芩原則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3-6-29 0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閻艷麗出身於中醫世家,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河北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4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茲把她臨床使用黃芩的原則總結如下,以供同道參考,並批評指正。
  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性味苦、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
  歷代本草對黃芩均有論述。【神農本草經】曰:『黃芩,味苦、平。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一名腐腸,生川谷』。【名醫別錄】謂:『大寒,無毒。主治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本草經疏】稱:『黃芩稟天地清寒之氣,而兼金之性,故味苦平,無毒。』【別錄】言:『大寒,味厚氣薄,陰中微陽,可升可降,陰也。入手太陰、少陰、太陽、陽明,亦入足少陽。其性清肅,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濕;陰寒所以勝熱,故主諸熱。諸熱者,邪熱與濕熱也。』
  【藥性解】曰:『黃芩,味苦、辛,性寒,無毒,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主崩、淋、熱疸,痛痢,惡瘡,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調經安胎。』【本草求真】云:『味苦入心,入肺瀉火,入脾除濕,入大腸以治大腸澼腹痛,入小腸、膀胱以治淋閉,且治中焦實火及邪入少陽膽經,得此以為清理,一藥而上下表里皆治,其功力之泛涉,殆有難為專主者耳。』
  可見,歷代本草認為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大腸、小腸、脾、膽諸經。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所以黃芩善清肺、胃、大腸、小腸、脾、膽諸經之濕熱,尤長於清瀉肺與大腸之火,且可安胎。
  閻艷麗臨證常用黃芩,認為黃芩若配伍得當,可清上焦、中焦、血室之火;但因其部位、質地之不同,又有升、降之別;若其加工炮製有異,而有走氣、入血之分。
  枯芩:枯而大者輕飄上升,輕飄上浮入上焦,瀉上焦肺火,治療胸中逆氣、膈上痰熱、咳嗽喘急、目赤齒痛、吐衄失血等。【本草求真】中說:『黃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輕飄上升以清肺,肺清則痰自理矣。』在【湯液本草】中對黃芩記載:『味苦而薄,中枯而飄,故能瀉肺火而解肌熱,手太陰劑也。』
  條芩:堅實質重,主降,能瀉下焦大腸之火,治療大便秘結、小便淋濁、小腹急脹、腸風下血、痢疾、血熱崩中、胎動不安、腸熱腹痛等。
  酒黃芩:黃酒甘辛大熱,氣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藥勢,既緩和了生黃芩的苦寒之性,以免傷脾陽,又可由氣入血,並借黃酒升騰之力引藥上行,而治療瘀血壅盛、上部積血、上焦肺熱及四肢膚表之濕熱。【醫學正傳】中云:『凡去上焦濕熱,須酒洗黃芩,以瀉肺火。』
  炒黃芩:黃芩炒後可去寒性,以緩清熱之性,而增燥濕、和胃、安胎之力,多用於痢疾、濕溫和胎動不安。【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黃芩『又善入脾胃清熱,由胃而下及於腸,以治腸澼下利膿血。』【醫宗說約】提到『除風熱生用,入血分酒炒。』
  黃芩炭:黃芩炒炭後,增強了藥物的收斂之性,提高了藥物的清熱止血作用,臨床主要與其他涼血止血藥配伍,用於治療內熱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崩等證。
  閻艷麗認為黃芩苦、寒,能清熱瀉火,故上焦虛寒、中焦虛寒、下焦虛寒者,一般禁忌使用,以免傷伐陽氣,而犯『虛虛之戒』。
  她特別指出:日本大田健等報道黃芩可致肺間質纖維化,故如果應用含有此藥的方劑治療疾病突然出現發熱、呼吸困難、乾咳、進行性勞力性呼吸困難等,首先要懷疑藥物性肺損害。應停止治療,並做相應的檢查,若確定是藥物性肺損害,應做相應的治療。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