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5|回復: 1

太阳经部分浅讲 [心涛居士 撰]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9 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太阳经的提纲 摘自心涛居士博客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经主要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这条经脉为十二正经之一,是最长的一条脉,从头顶一直到脚跟。行于人体的头、项、后背,是人体最长的、穴位最多的经脉。
中医讲经脉主要讲的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五个手指,从大拇指到无名指是每根手指上有一条经脉,小拇指上有两条;脚指也是如此,合到一起一共是12条经脉。另外还有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等等一共是8条脉。
人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12正经起到调节身体各脏腑的功能。而奇经八脉一般不去研究,只有修道的人才把奇经八脉看的非常重要。听说修到一定的程度,体内的真气在12正经里便容纳不下,就会汇集到奇经八脉中。
太阳主人体的寒水,为什么这么说呢?好多人一想到太阳就觉得热,这里为什么说太阳主寒水呢?
因为太阳之府就是膀胱,膀胱大家都不陌生,是排小便的器官。在一般人认为中,膀胱就是这么一个器官,只有这么一个排小便的功能。不过中医认为,膀胱是气化的一个器官。以前咱们说过,肾脏中藏有相火,这个火是温熏全身的,用来帮助全身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的。所以这个火就加热膀胱中的这个水,这样水蒸气受热就从全身的毛孔发出去。水蒸发到了体表,就相当于水升高到了高空中温度就降低,所以叫太阳寒水。也就是说体表相对于体内来说属于寒水。
自然界也是这样的情况,早晨的时候太阳从大海中生起来,水自然是寒水。所以太阳就总统领着全身的肌表。也就是整个人体最外面的一个保护层。这个保护层有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卫气,一个是营血,其中卫气代表阳气,营血代表阴血。
中医认为一切外来之邪,要想侵犯人体的话,必须要经过人体毛孔这一关。
因此,外邪也就是自然界的致病因素,侵犯人体最初就是在太阳地界。也就是太阳的地盘,当外来的病邪侵犯到太阳地盘的时候,人体自我的保护反应马上就调动自身的正气去与病邪做战。这个时候就人体就会采取发热的措施来对抗外来的病邪。由于正气是往外表调动,整个人体内正气的趋势就是趋于体表,这是大势所趋,所以脉也有相应的表现。表现就是往上浮,号脉的时候,手指往那里一搭,轻轻接触皮肤就能号到脉。这个时候就说这个脉是浮脉。
所以号脉的时候只要号到浮脉就说明这个病人肯定有表证。所以好多老中医一号脉就能断定你的病在那里,根据的原理就是这个。
伤寒论上讲人体主要受到自然界的干扰因素中,寒邪是最多的一个。所以外界的寒气侵犯了身体外边的这个保护层,然后人体温熏身体的功能就被破坏了。所以人会有怕冷的感觉。
太阳经最敏感的地方就是头和项这一块。因为这个地方属于太阳经的上方,首先会受到风寒的侵袭,受到侵袭之后,经络就不通。不通就痛。
所以整个太阳经产生病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共有症状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只要看到病人现有头、项、腰背强痛,怕冷和发烧的患者,想治疗的话就从太阳经上去考虑肯定不会有错。
可能太阳经受到损害的时候,有的人会发烧,有的人不发烧。这里面也分了2种情况。就是怕冷并且发烧的,是发于太阳本经的病变,如果这个人身体状况还可以的话,不是很虚弱,那么一般经过7天就会好。另外一种怕冷但是不发烧的情况,是从少阴经产生的,也是那样,如果这个人身体比较强壮,不乱吃药,让身体自己康复,一般是6天就能自己好。
再看看目前的医学界,输液常常一输就是好长时间,10天半月的,可是最后也不一定能好,还有好多被输液给误治严重的。另外在这一点上,凡是伤寒感冒,只要不吃药,一般自己痊愈的时间就是6-7天,所以有的时候输液好长时间后,感冒好了,很有可能就是人自己好的,和药没有太大的关系。
自然界有许多的节律,其中一条节律就是7日的节律,所以7这个数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修行中不管是道家还有佛家修一些法的时候常常是以7天为一个阶段,或者7个7天就是49天。
现代人一听说这个可能就想,这个是不是一种迷信呢。
在美国,有一个医生叫哈尔贝克,现在年龄大概在80多岁,现代人把他称为“世界时间医学之父”,他做了30年的试验,在一个固定的生活环境中,把一个实验者的小便都留下,来化验尿中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有明显的7日节律。这个教授就根据这个试验创立了时间生理学,随后提出了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等,还创办了《时间医学》杂志。
1982年的时候到中国讲学,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演讲。就是讲医学中的这些时间节律。讲完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郝万山教授就说:中国在2500年前有一本书,叫《黄帝内经》,里面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规律、7日规律、四季规律、年规律、六十年规律、三百六十年规律等,在东汉的伤寒论中明天地提出了头痛至7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明显地提出了7日的节律。这个教授就非常的吃惊。
然后郝万山老师就问他,控制人体这个节律的是因素是什么?
他非常激动的站起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他们一直考虑的问题,做了好多的实验,分别研究松果体、肾上腺等,认为它们在控制,但是切除以后还是有明显的7日节律,因此到目前只能遗憾的说,不知道。
他问郝万山教授,郝万山教授就说,这个就是“天人相应”。但是这个教授就摇头晃脑表示不理解。
其实,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人是地球上长出来的,呼吸、血压、心率、脉搏、肠胃蠕动等,就有昼夜规律,控制这个规律的是什么,不就是地球母亲自转一周的结果吗?女性的卵巢活动、排卵、月经有月规律,月规律是什么,不就是月球运行造成的吗?
所以哈尔贝克在人体中找这个生物钟,能容易吗?
我们传统的文化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这些生理规律和病理规律就存在于大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很多的7日节律,比如猫怀孕了后是63天生小猫,9个7天。
鸡蛋放到暖箱或者抱窝的母鸡肚子底下,不多不少,3个7一共21天小鸡就破壳而出。老虎怀孕是105天,15个7;兔子怀孕是28天,4个7;人,是10个月,40个7,280天,婴儿就顺利出生了。
在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的时候,北京流行肠伤寒,容易导致肠穿孔、肠出血。有个名医,叫汪逢春,病人来了后,看看病情,开了药,就说,按照要求吃药,到几月几号,就会退烧,病就会好。
病人一听,这个医生胸有成竹的告诉他哪天病会好,都说这个大夫真神,然后到了这一天,还真是出了一身汗,退烧了、身体凉了。
病人都把他传为神医了,不过现代分析,他开的药都是保护正气和脾胃的,这样不会产生并发症和合并证。这样只要不产生别的病变,到了三周或者四周结束的时候,自然的病程就结束了,然后病人就好了。所以这个医生是名声大振,成为解放初北京的四大名医之一。
所以说大自然有这样的规律,人体就有这样的规律,人体、动物、植物都有这样的节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你在人体内找生物钟,能找得到吗?所以说这就是中医和西医不同的研究思路。
由于太阳病是体表毛孔闭塞而发生的病变,早晨的时候阳气往上和外扩散,,而到中午的时候阳气最旺盛,所以这个时候病会比一般的时候好一点,这个时辰也利于病情的痊愈。从地支上讲是从巳至未上。就是9点到5点。所以感冒的时候吃药效果最好是在上午,药力加上自然界的力量,很容易将疾病一举消灭。如果你晚上喝药的话,这个药的作用是往外发散的,而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是往里往体内收敛的,就和药有一个抵消的作用,药的效果无法正常的发挥作用。另外晚上的时候一发汗,心跳也加快,不利于睡眠。所以中医讲天人合一,处处都体现着这个原则。
西医的服药时间和次数大家知道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一般是用动物试验,老鼠、猴子和狗等等,先把药物给动物灌进去。然后到一定的时间把动物杀死,分别检查血液和各脏器中药物的浓度,发现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浓度的时候,就接着再吃一次药。这样来保持体内有一个基本固定的药物浓度。
接着上面讲,就是有的患者到了中午的时候,出一些汗病就好了,有的患者是战汗而解,就是浑身突然发冷,然后发抖,一发抖浑身冒汗,病就好了,还有的是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也有的人,是鼻子出血后然后也好了。有的人感冒了,出去打一场球,出一身汗,病就好了。就是这个原因。
特别是夏天天气比较热,热很容易出汗,有的人就去买止汗粉,往身上一涂,身体就不出汗或者少出汗了。这样其实是不好的做法,人出汗是为了把体内的热量排出去,你人工抑制不让出汗,时间长了体内的多余热量多了,就很可能发烧,或者是中暑,这种叫阳暑。
空调病,人在户外的时候,浑身是汗,突然到了一个比气温低好多度的室内,一下子汗毛孔就闭上了。这样就有可能也发生中暑,这种中暑叫阴暑。治疗这种空调病,还是得把汗给发出来,毛孔一打开,病自然就好了。但是好多诊所了中暑的人都是在输液,诊所里一般都有空调,温度比较低,输的液体也是凉性药。这样汗毛孔就更加闭塞了,所以好多患者都是面颊发红,就是体内热量散发不出来的表现。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这里讲的是太阳中风的情况。这里讲的中风和现在人经常说的中风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人一说某某人中风了,一般是说心脑血管疾病,象脑中风了等等,半身不遂,身体一边能动一边不能动,这是现代人常说的中风的意思。
咱们这里讲的中风,就是被风所中的意思。比如我们用枪去打一只鸟,射击准了的话,我们就说射中了。这里讲的中风,就是说平常的时候我们的汗毛孔都是打开的,如果突然一股冷风吹过来,吹进了毛孔,就说是被风给中了。
以前咱们讲过,天空的风和地面上的木是对应的,都是阳气的表现形式。人体表面最外的一层保护层就是卫气,皮肤表面里面的是营血,也可以叫营气。现在中风这种情况就是人体最外边的这层卫气给风所伤了。卫气也是属于阳的,现在两种阳气在一起争斗,气机运行不畅快,人体就会发烧。
这种发烧叫郁而生热,比如在温度比较高、空气湿度比较大的夏天,把几个馒头用塑料袋包好,密封起来放上几天,那么这几个馒头就发霉了。用手摸摸塑料袋,非常的热。这种热就是郁热,郁,可以理解为不流动。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热。
中风的时候会发烧,也是这个道理。这是讲中风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热。
汗出
刚才咱们讲到了卫气和营血,血都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血管是一个半透膜,就是分子量比较小的东西可以出来,但是象红细胞这种大一点的成分就出不来。从血管里渗出来的液体到了组织里就是组织液,到了体表就是汗液,到了膀胱排出来就是小便。小便和生理盐水的组成差不多,所以在以前的时候遇到脱水的这种情况,常常用小便来入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度舟老师曾经说小便就是古代用的生理盐水。
平常的时候,血液不会无节制的外渗,因为外边有一个压力有一个保护层。这个压力就是卫气。卫气和营气正常的时候,人体的汗液分泌也就正常,如果卫气受到的侵犯,就会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就不能阻止汗液的渗出了。所以这个时候人会出汗。如果营血受到风寒的侵袭,那么人体就不会有汗了,这种情况叫伤寒,下边会讲到。
脉缓
这个时候的症状不是很严重,所以从脉上开,就是比较和缓,不是说很紧,象崩紧的琴弦一样。要是紧的话,就是伤寒了。
一旦感冒了,咱们以前讲过的,风寒侵袭人体肌表的时候,人体会自动地调动人体的正气去抵抗外邪,那它会 那里的正气呢?都是体内的正气,也就是阳气,比如感冒的严重一点的时候,会把肠胃的正气调动到皮肤表面去,这样一来,用于人体肠胃消化的那部分功能自然就会降低,因为能量都调到体表去了啊。所以有的人会食欲不振,吃的少了,不象过去那么有食欲,还有的人就表现为恶心呕吐,有的人会拉肚子,也有的人感冒了后会好几天不大便。这些都是体内的正气虚弱导致的一些脏腑功能的失调。
然后有的人还有其他的症状,比如,怕冷,怕风,鼻子不透气,流鼻涕,想吐的时候,用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
处方:桂枝 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个
这个处方在中医里面非常的重要,可以治疗头痛、发烧、流鼻涕、怕冷、怕风、出虚汗、背部酸疼等等好多的症状,至于什么情况下用这个桂枝汤,以下都会慢慢的讲到。
咱们看这个处方,一共5味药,基本上都来自食品。桂枝,它是肉桂的嫩枝,肉桂我们家里厨房里大概都有,是一种特殊的调味品,用来做汤非常的香。
白芍,国家规定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现在很多的中药保健食品中都有白芍的提取物,大家经常会吃到。
甘草,好多甜味剂都是用甘草做成的,甘草非常非常的甜,当然和我们吃的白糖味道稍微不一样,或许也有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甜,因为它甜度超过了白糖好多倍。它这个甜人体不会吸收,因为这个是成分是一个苷元,在人体内不会被吸收,因此减肥的人都可以吃,糖尿病人也能吃,西医研究后认为还能治疗肝炎,所以广泛的用做甜味剂。还有一种中成药叫甘草片,用来化痰止咳。
生姜和大枣大家就更熟悉了,作菜的时候经常用,已经不用单独介绍了。
至于怎么熬药,相信大家都会。我的方法比较简单,用砂锅可以,简单的方法,用快餐杯放到电磁炉上煮开后再煮2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实在煮药很困难呢,那就用开水泡也是一样的。
前两天天津有个师兄,感冒了,发烧,头痛,当时询问我该怎么用药,经过辨证后,我给她开了一副桂枝加葛根汤,当时她嫌麻烦,没有去买药,反而吃的银翘片,吃完了不发烧了。可是到了第三天,浑身发冷,面色苍白,没有一点精神,就又去买药,回来问我说不方便煮,那就让她泡茶喝,今天我问她感冒怎么样了。她说吃了药就好了,非常感谢。
所以中药只要对证用药,效果是很快的。有时候我去药店,看见好多病人去买药,一买就是好几大包,估计一包得有好几百克,那么多的药吃下去有时候还不见得好。
现在夏天非常常见的空调病
现在办公室里大部分都安有空调,因此好多人容易患上空调病,发烧,鼻子不透气,怕冷等,也非常难受。得了空调病以后呢,一般病人自己都有感觉,一般都不愿意再吹空调和风扇了,一吹就难受。这个时候用桂枝汤是立马见效的。泡上一杯茶,喝下去马上身体就有感觉。如果去输液的话,估计得好几天才能把病气给压到体内去。
至于吃药的禁忌,就是不要吃生冷的东西,象什么生的蔬菜啊,水果啊,还有肉食等。
为什么不能吃这个呢?刚才咱们讲了,感冒的时候体内的正气都被调到体表去了,脾胃这一块就虚了,用药就是要调节这个脾胃,一吃难消化的,生冷的东西就要消耗这个药的力量,也会把体表的正气给撤回体内,不利于解表,所以感冒了这个东西就不要再吃了。
桂枝汤这个方子是伤寒论中的第一个方子,在伤寒杂病论中非常的重要,还可以治疗其他的好多种病症。
比如一个人老是出虚汗,到某一个时间他就发热,出虚汗,并没有头痛这些感冒的症状,并且内脏也没有其他的病变,就是你去医院检查,什么也检查不出来,饮食也正常,睡眠也很好。可是就是时时的,常常的发热,发热之后就出现了自汗。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一到了某一个时间,他身体 就发热,然后出虚汗。好多人都不把这个当成病来看,我记得我姥姥在世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到了晚上就出汗,她自己也知道是虚汗,好几十年都是这样,想带她去看医生,她也不舍得,其实就是去看医生也用处不大。因为那一块没有好的中医。
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在发热之前,喝这个桂枝汤,提前一段时间喝下去就能好。就是不要在这个病人正发热出汗的时候用,要在间歇期给他用桂枝汤。
曾经有这么一个病人,56岁了。在医院里呆好三个月没有治疗好,症状呢就是每天下午一到三点钟,身上一阵热,热完了就出一身大汗,一件衬衣和毛衫都能透,这样要换一次衣服才能继续工作。他就去看中医,有一个中医就给他开了方子,是收敛止汗的,吃了后确实不出汗了,可是不出汗但是还是发热,本来热一会就过去了,结果这个汗出不来就热了整整一下午。
然后就去找另外一个中医来治疗,中医就说,既然止汗不怎么样,我就给你发法汗。病人就不敢相信,买了3副药没有吃,到了第3天又去看这个大夫,说大夫你这个方子不管用。这个中医就很纳闷,就问他是怎么敖的药,怎么服用的。一问,病人只好说药没有吃,因为他不相信发汗能把他的这个毛病治疗好。这个中医大夫就说,那你回去接着吃,吃完再来。结果吃了药就减轻了,一共吃了6副药,这个汗就不出了,也不再发热了。
背部痛
因为背部是太阳经经过的地方,腰背疼多和太阳经有关,特别是背部要是冷冷的痛,这个时候再号脉,如果脉是浮的,就可以直接用这个桂枝汤。
通身寒冷
浑身发冷,浑身发冷是外界的邪气侵犯了太阳,用桂枝汤可以把外邪赶出体外,因此能后治疗这种疾病。
周身皮肤痒
因为皮肤是太阳寒水气化的出路。如果风寒在外不能侵入,停留在肌表,空气不流通,于是周身痒,就桂枝汤也能治疗。
所以总结一下,桂枝汤可以治疗头项痛,僵硬,怕冷,怕风,咳嗽,鼻塞,流鼻涕,浑身冷,浑身痒,身体发热,出虚汗等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9 10:06 | 顯示全部樓層
桂枝功效

功效: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
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
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表症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
1.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2.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中。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枣。治风寒湿邪阻滞、身体疼痛、举动困难、不能自由转侧。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江苏中医》:「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应用方面: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麻黄可增强发汗作用;配生姜有两个作用:一是协同辛散外邪,一是温散胃中寒饮;配干姜也有两种作用:一是温化上焦水饮,一是温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时,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缓桂枝之性,在心阳虚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复心阳时,桂枝用量须较大于甘草,但在心阳既虚而心血亦虚时,必须以甘草为主;配人参,一是补虚解表,一是补益气虚;配黄耆补虚;配附子,一是温阳解表,一是温经散寒,一是温补肾阳;配白朮化湿;配茯苓治水气内停;配龙骨、牡蛎,养心阳、安心神;配地黄,用于阴阳两虚;配当归,主治血虚寒滞;配防己温行水气;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黄连,取其寒热相并,以治寒热错杂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里,一是清透里热;配大黄,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温下太阴寒实,一是攻瘀泻热。温病化燥必须禁用桂枝。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