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6|回复: 1

周制婚礼 [囡之囡撰]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09-12-1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天汉网 原名 周制婚礼步骤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范本,流传至今。

周制基本仪程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流程: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流程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巹→馂余设衽》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聘书 礼书 迎亲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汉服婚礼,顾名思意就是著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举行传统婚礼。汉民族曾经是个讲究礼仪的民族,礼仪体现在汉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汉族的婚礼自古也别具风格。
在华美汉服和庄重仪礼的修饰下,汉族婚礼体现了华夏一贯的审美情趣和修养。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汉族婚礼
以周制婚礼、唐制婚礼和明制婚礼为主要形式。周制婚礼秉承周代仪制,著周制婚服(玄端),古典幽雅、庄重肃穆;唐制沿袭周礼,气势宏达,由于当时思想开放融入了许多外来的元素,整体上也比较活泼。明制婚礼承袭明代礼仪,着明制婚服,女著凤冠霞披,华美多姿。总而言之,两种婚礼形制,注重的都是婚礼的礼字,仪程较为复杂,需要有专人作司仪。整个婚礼进行下来,既庄重又喜庆,没有喧嚣的吵闹、无聊的逗乐、庸俗的笑话,更没有拿新郎新娘寻开心的低调游戏。

汉服婚礼分为周制,唐制,明制
主体礼节都很类似但是有很多不同时期的小细节,服装和场景的风格也完全不同。
主体礼节
对坐
漱洗:古人认为漱洗干净方可行大礼,增加婚礼的庄重性
读婚书:祝福新人
同牢合巹(jin第三声)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表示夫妇合二为一,永结同心。
合巹: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著胳膊喝的“交擘酒”。酒是苦酒,表示夫妇二人要同甘共苦面对今后的人生。
从者:进授以红丝线牵连的匏pao2瓜一对,斟满。
夫妻互拜
结发:新人把各自一缕头发束在一起,即为结发夫妻的意思。表示从此以后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拜父母
雪思凝 发表于 2010-1-5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婚礼进行下来,既庄重又喜庆,没有喧嚣的吵闹、无聊的逗乐、庸俗的笑话,更没有拿新郎新娘寻开心的低调游戏。”

这样的婚礼才真正体现了“礼”字。“礼仪之邦”不是徒有虚名的。否则,面对一场吵闹、庸俗、拿新娘寻开心的婚礼,一个好好的女孩子非得先变“泼”变“刁”了才可进婆家的门,倒不如不要婚礼。

“古典幽雅、庄重肃穆”,“气势宏达”,有了这样的婚礼形式,相信那些无奈想要选择教堂婚礼的新人会展颜一笑。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