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7|回覆: 0

[制度研究] 熊光清: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3-5-13 0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標題:如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已經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執政黨有很高的權威可以推進改革,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也積累了重要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經驗,進一步推進政治改革正是有利時機;同時,中國社會面臨着許多重大問題,腐敗呈現公開化,社會不公嚴重,經濟發展又面臨許多制度上的瓶頸和障礙,這也對政治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強調:『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應當說,漸進改革仍然是中國政治改革的最優選擇。漸進改革可以使改革過程處於可控狀態之中,從而降低風險,減少失誤,並且選擇恰當的路徑有效推進,最大限度地維持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 


第一,在優先發展經濟和逐步解決民生問題的同時,積極推進中國政治改革。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變革都比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更複雜,大多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明顯的就是,在選舉制度的發展史上,不少國家在選舉制度確立的初期,都存在從財產、納稅和種族等方面對選舉權的限制。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多民族的國家,人們在生活習俗、思想文化、利益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推行如同西方國家一樣的選舉制度,必然帶來很多矛盾和問題,因為,任何一項制度的建立都必須要有一定的社會基礎。 


楊光斌和鄭永年認為,要通過經濟改革保障經濟權利,通過社會改革保障社會權利,在此基礎上,通過政治改革保障政治權利;而不能幻想完全通過政治改革來解決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當然,雖然不同類型的變革過程存在一定的次序,但是,它們並非就有絕對的先後之分,而是一個相互糅雜或者相互融合的過程。根據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寓政治改革於經濟改革之中,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特徵。可以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不僅為政治改革奠定基礎和條件,也對中國政治改革提出了強烈要求。根據中國經濟發展所提出的政治訴求來推動中國政治改革,不僅是中國政治改革的戰略選擇,也是中國政治改革的重要路徑。 


第二,自上而下的改革與自下而上的改革並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改革的領導力量,也是中國政治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黨可以通過積極發展黨內民主來引導其他領域民主政治的發展或者對其他領域民主政治的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同時,在推進政治改革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把改革中取得成效的經驗措施制度化,使之成為行之有效的長期機制。例如,當前開展的反腐敗和轉作風工作已經有了很好的效果,政府機構改革及其職能轉變也形成了明確的思路,如果能通過制度或者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就可以更有效地鞏固改革的成果,並推動改革進一步深入展開。


中國基層民主建設取得的成就也可以對中國政治改革起到一種自下而上的推動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的基層民主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且日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體系,許多地方還在地方政府創新和基層政治管理創新方面進行了探索。在改革過程中,也要認真提煉基層政治實踐好的經驗,並使之上升到制度層面,或者在行之有效的範圍內進行推廣。


第三,調整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促進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與社會的關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突出表現為國家已經不能完全壟斷各種社會資源,社會組織獲得了較大發展。但是,中國國家與社會結構的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國家的力量過於強大,而社會的力量過於弱小的局面並沒有完全改變。 


如何引導社會健康發展、如何處理好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是中國政治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當前,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並不理想,仍然存在諸多對社會組織的限制性政策。應當改革有關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制度,為社會組織的發展鬆綁;健全社會組織的管理機制,營造有利於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完善有關社會組織的法律法規,確保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中國要下決心走出『全能主義』的國家模式,國家不要管得太多。逐步改變中國『強國家、弱社會』的政治權力結構,從而求得國家與社會的均衡發展。 


第四,加強對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推進政治廉潔。政治廉潔意味着公共權力規範、公正和健康運作,公共權力服從和服務於公共利益和大眾利益,而不是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要建立起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從制度上保證行使權力的主體廉潔奉公,執政為民,從源頭上防止權力腐敗;要制定合理的資源分配製度,杜絕公職人員以權謀私和公權私用,防止公職人員享有特權和特殊待遇,消除權錢交易、貪污腐化、生活墮落等各種腐敗現象;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行使相對獨立和相互制約。同時,也要建立和健全對權力的平衡和制約機制,從而防止權力濫用和權力腐敗。 


第五,加強政治文化建設,促進公民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具有濃厚的大一統觀念和君權思想,這種文化與現代政治理念存在嚴重的衝突。新中國成立後,傳統文化中的許多負面因素仍然有着深刻影響。有些領導幹部存在嚴重的個人獨裁和家長製作風,習慣一言堂,聽不得反面意見。中國普通老百姓也覺得民主、自由、人權等這些觀念都是舶來品,不少人甚至認為這些東西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 


當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許多負面因素還具有一定的生存條件,其深層因素依然有所保留。在這種背景下,要推進中國政治變革,就應加強政治文化建設,特別是要促進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應有意識地通過政治宣傳和政治參與等途徑,提高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主與平等意識,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與民主作風,並促使他們不斷摒棄臣民意識,從而促進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應當認識到,中國已經積累了解決問題的大量可資利用的資源,包括:經濟實力、黨的有效領導、人民的廣泛支持和改革的經驗教訓等等。有了這些資源,中國政治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改革逐步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夠通過進一步的改革予以解決。



該貼已經同步到 沙坡的微博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