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76|回復: 4

[中医理论]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 坚持中医学的实证研究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6-1 0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原载  中国思想论坛 ; 作者  青岛 于殿生 ; 联系 山东省胶南市海滨二路654号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并时刻保持着推陈出新的良好姿态。即凡是有利于中医发展的知识,圴来者不拒;否则,圴及时废除。当代中医的发展原则依然如此,即,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传统中医精髓,并废除原有中医理论中机械的、甚至是糟粕的理论,又要吸收现代科技与西医的精华,三者缺一不可。

笔者认为,中医理论中的精髓主要在于阴阳学说、整体观念、治病求本、仲景学说、温病学说等等理论。目前,中医理论中的最大糟粕,就是五行学说,她是阻碍中医学发展的千年桎梏,而由五行学说演变出来的五运六气说、五行配五脏说、寸口脉脏腑配属说、心主神明说、肝升肺降说、脏腑表里说、十二经循行路线说、十二经相互顺接说、井荥俞经合原说等等都是僵化的教条的理论,理应一并废除。

首先要认清五行学说是从哪里来的?她只是古人从自然变化现象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她是对阴阳学说的细化。比如说,在一年四季中,春天(被五行学说描绘成“木”)阳气渐升,阴气渐衰,夏天(被五行学说描绘成“火”)阳气极盛,阴气极 衰,然则物极必反,阳气盛极就会渐渐衰退、阴气渐盛,这就成为秋季(被五行学说描绘成“金”),进一步发展,阳气衰极、阴气盛极,即到了冬季(被五行学说描绘成“水”)。但事实上,四季的寒温变化,只是阴阳相互消长制约的过程,而与五行学说没有根本的关系。

再就是脉 搏与四时气候的相应:如春弦(柔中略带刚劲)、夏洪(浮大有力)、秋毛(浮而弱)、冬实(沉而有力)。事实上,春天阳气上升,万物俱荣,人体也同样具有勃 勃生机,因而出现“弦脉”,并非与肝脏的功能相同;夏季阳气盛极,人体为了利于散热,外周血管扩张,因而出现浮而大的“洪脉”,心脏的功能亦非如此;秋季 阳气渐衰,阴气渐长,人体渐渐减少散热,外周血管渐渐收缩,因而出现浮而弱的“毛”脉,并不能与肺脏功能相提并论;冬季阳气极衰,阴气极盛,为了利于保 温,外周血管极度收缩,因而出现下潜的“沉”脉,这同样与肾脏的功能不能相比拟。这说明,四季脉搏的变化,只是阴阳的相互消长制约的过程,而与五行学说没有根本的联系。

这也就证明 人类与其它动物、植物一样,都是整个身体随着一年四季气候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春天阳渐盛则“生”、夏季阳极盛则“长”、秋季阳渐衰则“收”、冬季阳极衰则“藏”,而与五脏的特点无关,自然不是某个脏器的什么肝主升发,心主火热、肺主收敛肃降、肾主闭藏等等。因为任何脏器都应该有升降适宜的范围。试问,哪个脏器的功能春天不会随着天气的渐渐温暖而有生机?哪个脏器的功能夏季不是随着天气极度炎热而极度旺盛?哪个脏器的功能秋季不会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凉而有所收 敛?又有哪个脏器冬天不会随着天气渐趋寒冷而有所闭藏?

在人的一 生中,如果用五行学说来解释的话,那么,婴幼儿时期可以比做“春”生,少年、青年时期可以比做“夏”长,中年时期比做“秋”收,老年时期则应该比做“冬” 藏。

这就足以 证明,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任何事物的消长过程,都是可以用阴阳学说这一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来解释的,她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一致 的,从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医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如果说西医是科学的话,那么,中医比西医更科学;如果说中、西医都是科学的话,那么,西 医是低级科学,中医才是高级科学。因为西医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的原因,只是由于其延伸了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功能,而中医则全面继承、发展了人类在所有领 域中能够被利用的智慧。如此,中西医相对而言,竟究谁更科学,即使一个不懂医的人,也可足以明了。

对于中医 理论就应该持科学态度,其中的精髓,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其中的谬误,也要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西医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地吸收。如此使中医 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中医主要是从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西医则主要是从 微观入手的。从两种医学所用的思想特点、以及研究方法来说,西医知识恰好是中医理论的补充,是中医在微观方面认识疾病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医师 们已经越来越明了这一医学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中医的振兴,就要先大刀阔斧地从理论上开始推陈出新,以期创建在新时期适应临床的新理论。

我是主张五行学说应该从中医理论中废除者。有人说,如果将中医废除了五行学说的话, 那么,中医的理论框架就会瘫痪。可以认为,如果一种理论阻碍了这一学科的发展,那么,理应废除这个理论,然后通过去粗存精的方法,来构建新的更适应临床需 要的理论框架。事实上,如果我们废除了五行学说这一千年中医桎梏,然后再现吸收西医之长,就会使中医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并焕发出她的勃勃生机。

五行学说是否需要从中医理论中废除,废除之后对中医的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还是积极影响,应该如何应对其消极影响等,这都是中医学术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医学术界理应展开大讨论,以便为中医的发展扫平理论上的障碍。

中医为什么会萎缩?一言一蔽之,那就是某些中医理论不适应于临床需要,不能客观地表现出人体生理、病理等的本质,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诊疗活动。

中医理论就应该在前人的基础 上不断地既继承又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于临床需要。

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是有贡献的,古人用这种方法探索有关医学问题,也是难能可贵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的提高、西医知识的引 进,很多生理、病理都已经明了,或正在明了,因此,五行学说已不适应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需要了。五行学说这种僵化的教条思想,只能给中医后学以误导,也给巫学神术者假托中医以迷惑民众打下了伏笔,因此,五行学说,应该从 中医理论中剔除。

中医理论只需要阴阳学说,而不需要五行学说

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

然后因受寒、热、燥、湿四种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情志方面的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血、津液、神经传导等异常情况的发生。治疗方面,则根据平衡阴阳、治病求本等等原则,而采用相应的方法纠正这些偏差。

事实上,在临床中,无需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只会给中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中医理论中除去五行学说,将会使中医理论更科学、更精确,同时在吸收西医知识方面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尴尬。

坦率地说,本人无意于标新立异, 只是想通过提出自己多年来在临床上的见解,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欢迎各位师长同道参入讨论。

逸羊道长 發表於 2011-6-1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把“五”恢复为它的本义“多”的意思,你就明白该怎么办了。

點評

“五”本义是多?那五行理论推出当时,五行本意是指多行?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6-6 09:07
真衣 發表於 2011-6-6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逸羊道长 發表於 2011-6-1 10:28
如果把“五”恢复为它的本义“多”的意思,你就明白该怎么办了。

“五”本义是多?那五行理论推出当时,五行本意是指多行?

點評

只属一家之言,希望能够得到各家继续考证,未必如此!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6-7 23:38
逸羊道长 發表於 2011-6-7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真衣 發表於 2011-6-6 09:07
“五”本义是多?那五行理论推出当时,五行本意是指多行?

只属一家之言,希望能够得到各家继续考证,未必如此!
一笑 發表於 2011-6-22 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楼主灼见!佩服!
也许五行是阴阳大论的方便法吧,宇宙万物用阴阳论已足以解释。其实五行仅是阴极到阳极的阶段过程吧,可以三行、也可以4、5、6、7、8.。。。。多行的,即五行是阴阳两极的展开。一般来讲,用五行来描述事物变化阶段性(包括疾病)很有效的,5个阶段,既不复杂又能比较完整的表达。但拘泥五行就问题百出了,这是千年来中医的病端!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