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0|回復: 0

迪亚士教授在北京做“明代的克拉克瓷”学术演讲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3-4-15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考古网
    2013年4月12日,葡萄牙Coimbra大学教授佩德罗•迪亚士(Pedro Dias)先生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做了题为“明代的克拉克瓷”(“The Kraak Porcelain of the Ming Dynasty”)的学术讲座。迪亚士教授是葡萄牙著名艺术史专家,曾担任葡萄牙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档案馆馆长和国立Machado de Castro博物馆馆长。2005年,由于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成就卓越,他被葡萄牙总统授予最高文化贡献奖。此次演讲由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主持,柴晓明、林梅村、金国平、范伊然等专家学者出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学者约五十人参加了演讲会。迪亚士教授的演讲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受到与会学者的热烈欢迎。

    迪亚士教授的演讲分上、下半场,上半场以地理大发现和导航技术的创新为背景,介绍了欧洲帆船的类型和特点,包括Barca(驳船)、Caravel(一种轻便的帆船)、Nau与Carraca(较大型商船)、Galleon(16~18世纪装备火炮的大型商船,从事远洋贸易)等。他指出,由荷兰人提出的所谓“克拉克瓷”,一般指明代万历年间在景德镇制作的外销瓷,它们经葡萄牙商人贩至亚洲和欧洲。荷兰人之所以称之为“克拉克瓷”,是因为他们袭击了两艘葡萄牙船只,将其所载瓷器运至荷兰拍卖,而以葡萄牙的帆船“克拉克”来指称此类瓷器。在葡萄牙学者看来,17世纪“克拉克瓷”的提法出现时,明代瓷器从海上到达葡萄牙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从事海洋陶瓷贸易的葡萄牙帆船也并非“克拉克”船。由此可见,“克拉克瓷”的命名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迪亚士教授还进一步介绍了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人在导航技术和地理知识方面的进步,以及葡萄牙人对东方贸易与航路的开辟与控制。
 
2013415164310212..jpg


    迪亚士教授演讲的下半场重点介绍了中国外销瓷的造型艺术、纹样装饰和文字款识,并讨论了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制作工艺的影响。他详细分析了欧洲人对中国瓷器认识的历史过程,以及欧洲订单式需求对中国瓷器生产的影响,并特别介绍了在中国生产、销往欧洲的纹章瓷。迪亚士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许多精彩的研究个案,由此提出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比如,他以1559年沉没的莫桑比克沉船为例,由于航海档案和航海日志的详细记载,该船出水瓷器的年代可以得到准确判断;反过来,年代系列明确的瓷器,又可以协助考古学家判断其他沉船的年代。

    2012年12月25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成立以来,创办了系列学术讲座,迪亚士教授的演讲是该系列讲座的第二场学术报告会。今后,水下中心将以此为学术平台,进一步邀请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来中心来做专题学术演讲。(水下中心 王晶供稿)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