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8|回復: 0

[史學] 浅析《史记・西南夷列传》(1)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3-3-28 1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历史参考
《史记》是我国古代体大精深的一部历史著作,第一次叙述了全社会全方位的历史。它不仅写了帝王将相,也写了平民百姓;不仅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也有边疆的少数民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首创民族史传,将东西南北各民族均视为天子臣民,认为中国境内的各民族都是黄帝子孙,把记述各民族的列传与人物列传等列编撰,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走向统一,体现了司马迁的民族平等思想和民族一统观念。《西南夷列传》便是其中精彩的一篇。
  首先,《西南夷列传》写出了西南地区内部各民族的独特特点。西南夷包括今天的云南以及贵州、四川两省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地域,且地理形势独特,交通闭塞,民族复杂,部落众多。它以汉王朝的西部边郡巴、蜀为中心,以南称南夷、以西以北称西夷,总称西南夷。西南夷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与汉王朝发生关系的,而是个别部落先后与汉朝交通。南夷分东部的焚人居住区和西部的嵩、昆明族居住区。东部的焚人地区有三个大国,即东夜郎、西滇、北邛都,他们的民族特点是“此皆魅结、耕田、有邑聚”,1是以农耕为主的民族;西部的售、昆明族“皆编发、随畜迁徙”,是“毋常处,毋君长”的游牧民族。西夷主要是氐人,分布在徙、笮都、冉胧、白马等地,“皆氐类”,其俗“或土著、或移徙”,是半农半牧相杂的民族。“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司马迁用了四个“皆”字,很有层次地勾勒了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习俗,以简练而又井井有条的叙述,向我们展现了西南各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司马迁在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习惯的描写中并没有丝毫的歧视和排斥,而是以平等、客观的态度记载西南的民俗民风。司马迁在叙述中原人民与西南少数民族交往时,用庄蹁入滇的事例表明了自己对少数民族风俗的尊重。庄蹁本是楚威王之弟,受命率领军队“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后成为滇国君长。但他并没有以“大民族”自居,而是“变服、从其俗”地成了兄弟民族中的一员。显然,司马迁是非常赞赏庄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尊重的。
  司马迁这种能容纳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宽阔胸怀在汉朝内部还弥漫着“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氛围里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其次,《西南夷列传》重点讲述了汉武帝三次通西南夷的情况。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交往的历史早在战国就开始了。当时,楚国的势力达于滇国。秦统一后在南夷地置县邑,汉初官方虽弃置西南夷,但民间往来并没停止过,笮马、髦牛及其他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输人巴蜀,然后向内地扩散,以致“巴蜀殷富”。到汉武帝时始通西南夷,时断时续,从建元六年唐蒙通使起,到元封二年王然宇抚定滇国止,前后共经营了二十七年才告成功。
  建元六年,唐蒙在出使越时得食蜀枸酱。回到长安后,他从蜀人商贾中得知这种酱来自夜郎。于是武帝派唐蒙使夜郎,拉开了经略西南夷的序幕。唐蒙始通夜郎,与夜郎侯多同商约置吏设郡,在延水以北焚中地置犍为郡。司马相如也两次出使西南夷,告喻巴蜀父老,抚定邛、笮、冉胧,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因治通过程中“数岁,道不通,士疲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_l汉武帝又派公孙弘出使。由于当时国内主要的边境威胁来自匈奴,为了“力事匈奴”,汉武帝第一次通西南夷不得不落下了帷幕。
  元狩年间,张骞使大夏回来后建议“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_l于是汉武帝派使者王然宇等人前往“指求身毒国”,_l开始了第二次通西南夷。后被滇王相留且帮助寻找通向身毒国的道路。最终,汉使前进之道被昆明王所阻止。此行虽未达身毒国(即今天的印度),但却与滇王建立了联系,结下了友谊,为西南夷的最终内属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汉武帝在元鼎元封之际下定决心对西南夷全面发动战争的契机是,南越谋反时汉本欲发南夷兵攻南越,而南夷人却趁机杀使者及犍郡太守。于是,汉乃发兵击破南夷,后又破南越。南夷夜郎侯本倚南越,在此形势下只有入朝受封夜郎王。
  其他南夷国家也纷纷要求内属为汉臣,设置汉官吏。此次战争后共设群柯等五郡。滇国直到元封二年王然宇破南越人滇时才内属,置益州郡。至此,汉武帝最终完成了在西南夷设郡置吏的统一大业。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