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39|回覆: 0

[國學教育研究] 讀經教育的三個信心

  [複製連結]
在謙學堂 發表於 2011-5-17 14: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對讀經教育有信心



要相信讀經教育是天下最好的教育。『讀經教育』本來不必加上『讀經』二字,因為教育本來就應如此,在此時代,只是為了言說方便,方稱之『讀經教育』。任何教育理論或流派,不管它多麼精緻,如果它不讓孩子讀經,其效果就是有限的,而且是不穩定的。但這種信,又不能是盲目的迷信,而是通過不斷地反思、實踐而得出的理性結論。這是對一個讀經教師或辦學者來說最難的地方。如果你還心存疑惑,就需要再深入反思,直到表裏精粗,方方面面,一切洞悉無遺,才可以說堅定了信心。你真實的信心有多大,你的教育效果就有多大。說讀經教育是『天下最好的教育』,在相對主義思想泛濫的今天,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有點武斷,其實不然,真的不然!物有本末,道有小大,每一種流行開來的教育理論都會有它的價值,但它們的價值與讀經教育不在一個層次,不能相提並論。打一個粗淺的比喻,好比我們要吃飯了,各種菜都可以端上來,但面前的桌子卻是底朝天的,根本沒處擺。讀經教育呢,不是某一道菜,它是把這張顛倒了一百年的桌子翻過來,擺正。很多人一談到讀經教育,就說,讀經教育不是萬能的,不能誇大它的作用,其他教育也有可取之處云云,其實是不了解歷史而產生的誤解。如果你知道這一百年來的教育從根本上是顛倒的,混亂的,就能理解讀經教育的『絕對性』了! 





二、對孩子有信心

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光明的,更進一步說,是要相信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光明的,每個人本來都是願意學好,追求長進的。如果對人性沒有這種信心,一個人最好不要當老師,因為你會終日不安,總想着提防孩子,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壓抑孩子,阻礙他的成長。『人之初,性本善』,這古時童蒙書的第一句話,其實是整個教育學的基礎,令人無限地感慨!孩子本來是好學並且願意完善自己的德行的,只要教育設計大體適當並有人給他一定的引導,他是很容易上路的。讓孩子讀經,其實就是讓聖賢來直接啟發孩子光明的本性,這是比什麼都更可靠、更簡捷、更有效的!老師的責任,首先是把孩子引到經典面前,讓他接觸經典,接受聖賢的教育,其次是對孩子抱有無限的希望,信任他,提醒他,鼓勵他,當他學習、生活中出現困難時,及時地幫助他。孩子本性既是光明的,又有了經典的護持和老師的愛護,他其實是很容易成長的,所以一個讀經老師如果真的理解人性的話,的確是可以做到很輕鬆自在的!所以一個讀經老師不要急切,不要埋怨,不要責怪孩子,你能引導他就引導他,你暫時做不到就等一等,先讓孩子在經典中接受薰陶,你慢慢尋找機會。一個老師永遠不要因孩子表現出的自私、任性、頑劣等『惡習』而對他失去信心,要透過種種頑劣看到孩子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渴望,如沙裏淘金一般,捕捉他心底善的萌芽,使之滋長、穩固、壯大。老師不要用凝固的、粗糙的眼光看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永遠令人煩惱的搗蛋鬼,而要用發展的期待的欣賞的眼光看孩子,雖然他現在是這麼幼稚無知或調皮頑劣,但他一定會變的,他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前途,特別是讀經的孩子,經典的種子已經種在他心底了,只要環境大體合理,必然會發芽長大的!世界並不是硬梆梆擺在那兒的死的東西,而是可以轉化的,生命更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老師怎麼看孩子,對孩子有沒有足夠的信心,是他能否成長的一大關鍵因素。 



 

三、對身教有信心



很多讀經老師為班裏孩子的德行頭疼,想方設法『做德行』,如制定嚴格的行為規範,開展德育主題活動等等,然而效果總是有限——大概跟體制內學校的做法差不多。其實,要達到德育的目標,只有兩個最主要的途徑:一是讓孩子好好讀經,讓他在聖賢的薰陶下潛移默化;二是老師的身教。對讀經學校來說,第一個不成問題,第二個則因老師的認識而有較大差異。有的老師在德行問題上,總是眼睛向外,整天盯着孩子,整天想着怎麼改變孩子,又因為自己多少讀過一些經典,不免自覺不自覺地以聖賢標準來要求孩子,結果當然會大失所望,於是不免灰心沮喪。其實,要教導孩子德行,不是你拿一個標準來要求孩子就可以辦得到的,而是要靠自己踏實的修身養性功夫,『修己以安人』。老師應該反求諸己,加緊自身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問修養,你越有真實的學問修養,孩子的狀況就會越好。一個班級只有十來個孩子,天天與你朝夕相處,如果你德行很高的話,孩子也差不到哪兒去。班風的好壞其實是你自身德性的外化。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老師就是他耳濡目染的榜樣。所以一個讀經老師不要錯用心力,一定要相信身教的力量,踏踏實實修身養性,進德修業,多提高自己,少要求學生,你提高一分,孩子就長進一分,班級就安定一分,終有一天會達到『不怒而威、不言而信』的境界,這樣才不辜負你做一個讀經老師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