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18|回復: 0

[国学教育研究] 读经教育的三个信心

  [複製鏈接]
在谦学堂 發表於 2011-5-17 14: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对读经教育有信心



要相信读经教育是天下最好的教育。“读经教育”本来不必加上“读经”二字,因为教育本来就应如此,在此时代,只是为了言说方便,方称之“读经教育”。任何教育理论或流派,不管它多么精致,如果它不让孩子读经,其效果就是有限的,而且是不稳定的。但这种信,又不能是盲目的迷信,而是通过不断地反思、实践而得出的理性结论。这是对一个读经教师或办学者来说最难的地方。如果你还心存疑惑,就需要再深入反思,直到表里精粗,方方面面,一切洞悉无遗,才可以说坚定了信心。你真实的信心有多大,你的教育效果就有多大。说读经教育是“天下最好的教育”,在相对主义思想泛滥的今天,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有点武断,其实不然,真的不然!物有本末,道有小大,每一种流行开来的教育理论都会有它的价值,但它们的价值与读经教育不在一个层次,不能相提并论。打一个粗浅的比喻,好比我们要吃饭了,各种菜都可以端上来,但面前的桌子却是底朝天的,根本没处摆。读经教育呢,不是某一道菜,它是把这张颠倒了一百年的桌子翻过来,摆正。很多人一谈到读经教育,就说,读经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夸大它的作用,其他教育也有可取之处云云,其实是不了解历史而产生的误解。如果你知道这一百年来的教育从根本上是颠倒的,混乱的,就能理解读经教育的“绝对性”了! 





二、对孩子有信心

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光明的,更进一步说,是要相信所有人的本性都是光明的,每个人本来都是愿意学好,追求长进的。如果对人性没有这种信心,一个人最好不要当老师,因为你会终日不安,总想着提防孩子,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孩子,阻碍他的成长。“人之初,性本善”,这古时童蒙书的第一句话,其实是整个教育学的基础,令人无限地感慨!孩子本来是好学并且愿意完善自己的德行的,只要教育设计大体适当并有人给他一定的引导,他是很容易上路的。让孩子读经,其实就是让圣贤来直接启发孩子光明的本性,这是比什么都更可靠、更简捷、更有效的!老师的责任,首先是把孩子引到经典面前,让他接触经典,接受圣贤的教育,其次是对孩子抱有无限的希望,信任他,提醒他,鼓励他,当他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他。孩子本性既是光明的,又有了经典的护持和老师的爱护,他其实是很容易成长的,所以一个读经老师如果真的理解人性的话,的确是可以做到很轻松自在的!所以一个读经老师不要急切,不要埋怨,不要责怪孩子,你能引导他就引导他,你暂时做不到就等一等,先让孩子在经典中接受熏陶,你慢慢寻找机会。一个老师永远不要因孩子表现出的自私、任性、顽劣等“恶习”而对他失去信心,要透过种种顽劣看到孩子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渴望,如沙里淘金一般,捕捉他心底善的萌芽,使之滋长、稳固、壮大。老师不要用凝固的、粗糙的眼光看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永远令人烦恼的捣蛋鬼,而要用发展的期待的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虽然他现在是这么幼稚无知或调皮顽劣,但他一定会变的,他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前途,特别是读经的孩子,经典的种子已经种在他心底了,只要环境大体合理,必然会发芽长大的!世界并不是硬梆梆摆在那儿的死的东西,而是可以转化的,生命更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老师怎么看孩子,对孩子有没有足够的信心,是他能否成长的一大关键因素。 



 

三、对身教有信心



很多读经老师为班里孩子的德行头疼,想方设法“做德行”,如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等等,然而效果总是有限——大概跟体制内学校的做法差不多。其实,要达到德育的目标,只有两个最主要的途径:一是让孩子好好读经,让他在圣贤的熏陶下潜移默化;二是老师的身教。对读经学校来说,第一个不成问题,第二个则因老师的认识而有较大差异。有的老师在德行问题上,总是眼睛向外,整天盯着孩子,整天想着怎么改变孩子,又因为自己多少读过一些经典,不免自觉不自觉地以圣贤标准来要求孩子,结果当然会大失所望,于是不免灰心沮丧。其实,要教导孩子德行,不是你拿一个标准来要求孩子就可以办得到的,而是要靠自己踏实的修身养性功夫,“修己以安人”。老师应该反求诸己,加紧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你越有真实的学问修养,孩子的状况就会越好。一个班级只有十来个孩子,天天与你朝夕相处,如果你德行很高的话,孩子也差不到哪儿去。班风的好坏其实是你自身德性的外化。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老师就是他耳濡目染的榜样。所以一个读经老师不要错用心力,一定要相信身教的力量,踏踏实实修身养性,进德修业,多提高自己,少要求学生,你提高一分,孩子就长进一分,班级就安定一分,终有一天会达到“不怒而威、不言而信”的境界,这样才不辜负你做一个读经老师呢!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