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3|回覆: 0

[國學灌水] 愛吃魚的人不容易:看看宋代吃貨如何跟魚較勁(1)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3-1-30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網
2013130153144648.jpg

清明上河圖(局部)

想吃魚,就去買,只要你兜里有票子,當個愜意的魚吃貨,其實再簡單不過。但若回到宋朝當吃貨,遇到『智商最低』的魚兒,還真簡單不起來,不『較勁兒』不行。別以為魚兒個個猾如泥鰍,而是吃貨們自身的問題。
讀完下面的幾則小故事,你在忍俊不禁之餘,會做何感想?
外來的魚兒吃不起
北宋魚類的市場價,跟今天一樣,也經常起伏不定,貴的時候,『一枚直數千錢』,便宜的時候,也有數十文。究其貴的原因,還是跟長途販運、成本高以及奇貨可居有關。
比如北宋中期,湖北漢陽長江的魚乾(淡水魚)賣往江西,每斤將近100文(『一斤近百錢』),這個價格比豬肉貴多了。北宋後期有記載說,京東路登州沿海出產的名貴魚種嘉蜞魚(即真鯛,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5~30厘米、體重300~1000克),『皮厚於羊,味勝鱸鱖。至春乃盛,他處則無』。據說此魚販賣到江南,一條可賣數貫,原因是『蓋重北地所有也。』
流通渠道加了價是一方面,主要還是物稀為貴。
外來的魚兒價太貴,漁夫和魚販子高興了,吃貨們的臉上卻寫滿了『愁』字,舍卻魚兒的美味,不甘心,摸摸錢袋子,又實在肉疼。於是,吃貨們開始想轍。
范仲淹吃本地魚。他曾寫詩描繪吃貨們就近賣魚的情形:『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我們今天讀到這首詩,更多的是理解為老范關注民生,如果換個角度呢?漁民打漁是很辛苦,但隨打隨賣,不愁銷路,而『往來人』(其中多半也包括老范)就近買魚,省了錢,菜籃子裡又有了魚,豈非皆大歡喜?
蘇東坡蹭魚吃,有一天佛印和尚剛蒸好一條魚,饞貓兒似的蘇東坡就聞味而來,佛印忙把魚藏在一隻磬里。蘇東坡見狀心中暗笑,遂想出一個對子來『釣魚』:向陽門第春常在。沒想到佛印果然『上鈎』: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哈哈大笑:原來你那個慶(磬)里有餘(魚)呀,快端出來。佛印不好意思,只好把魚拿出來,兩個人美美地吃了一頓。
太便宜的魚兒不屑吃
宋徽宗晚期,開封市場上從黃河等外地運來的魚,每斤不上60文,魚價開始走低。而在海邊水鄉,魚價更是便宜,沿海地區的台州,魚肉每斤30文以下(『魚肉每斤不過三十錢』),通、泰州等地,『水濱積魚如坻。土人荷BG往,必盈載至,無有持竿負苓笱者。間一二日不售,則往往畚取諸小魚,投棄磧中』。價格猛跌到這等地步,不知何故。
魚價下跌,尋常吃貨們自然開心,但地位尊貴的吃貨則未必。
大觀末,著名的吃貨蔡京,在罷相回兩浙途中,路過高郵新開湖時,家人『呼得一艇來,戲售魚可二十鬣,小大又勿齊。問其直,曰:「三十金也」。』漁舟上的20條大小不一的魚,要價才30文,合每條一文余。如此便宜的魚兒,讓蔡京很不爽,連連搖頭:『此等低賤的東西,豈是老夫口腹之物哉?勿買勿買』。

        來源:光明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