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3|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語文』一詞從何而來?葉聖陶是創始人(5)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11-27 1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讀書報
葉聖陶創始『語文』新名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與上層建築關係密切的語文教育也面臨着創新發展的需要。恰逢此時,時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的葉聖陶先生提出了『語文』這個新概念。
1949年8月,葉老主持草擬【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時,第一次使用『語文』作為學科名稱,用來取代當時在小學稱為『國語』、在中學稱為『國文』的課程。1950年,由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編寫出版全國統一使用的中小學課本時,統一名為『語文』,並在初中語文教材的『編輯大意』里作了如下說明(小學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陳述):
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
1964年2月1日,葉老在給友人的信中進一步回憶了『語文』的由來:
『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原意如是,茲承詢及,特以奉告。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
自此,語文學科在中國開始有了確定的學科名稱,而從上述的引用看,它在當時至少包含以下兩層含義:『語』是指口頭語言,『文』是指書面語言,因此語文教學應該重在語言的訓練;語言訓練不能偏廢,應該是聽、說、讀、寫四項並重,使之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當然,這樣的認識並不是被廣泛認可的,即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例,就可以看出人們的認識遠遠沒有統一。
前邊說過,【辭源】【辭海】都未收錄該詞,我們能查到的較早收錄『語文』一詞的是196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解釋為:『1.語言和文字:~程度(指閱讀、寫作等能力)。2.語言和文學。』此後1978年第1版、1983年第2版,義項1相同,義項2直接解釋為『語言和文學的簡稱』;自1996年第3版起,義項2徑釋為『語言和文學』,並增例證『中學~課本』。『語言和文學』果真是『語文』這一課程的本質內涵或唯一內涵嗎?辭典編纂者恐怕要三思。
其實,這一術語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曠日持久的爭論: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章、語言文化,是對課程內涵的爭論;思想性、工具性、思想性和工具性並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對課程性質的爭論。凡此種種,既反映了人文學科本身的模糊性,也顯示出對學科本身的研究還亟待加強。
(本文作者供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