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6|回覆: 0

[漢語詞典] 淺談『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的話語標記性(1)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8-16 18: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語文網
摘 要:從微觀角度把『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放到日常的言語交際中作動態考察,總結出該語句在言語交際中特有的語用特徵,即基本語義弱化和主觀情態義加強,探討其在話語生成和理解中的多種語用功能,並在話語標記語的分析框架之內觀察其所具有的標記性質,能夠為語句類話語標記語的個體研究提供參考。『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話語標記性質主要表現為標記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度、評價。
  關鍵詞:語用功能 話語標記 主觀情態
  引言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在日常交際中常常使用。這一語句有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貌似明明不知道該不該說,卻常常不等聽話人反應就直接說出後續話語。這一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如有網友發帖『最讓人起雞皮的電視劇100句台詞』,提出『很多國產劇中還有一個常用的:「有句話我不知該說不該說……」真是廢話,最後不都說了?』這一語句在對話中還表現出另一特點,那就是聽話人很少給予否定性的回答。正如有網友指出,『你見過哪個電視劇里對方會回答「那就別說了」嗎?』
  明明在猶豫是否該說,卻仍然說出來,這種低級錯誤顯然一般人不會常犯。但『明知故犯』並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言語行為,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筆者認為,以動態語境為基礎,對『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作更為細緻的語用特徵及功能考察,能夠更全面、準確地認識這一語句。
  本文所用語料全部來自百度搜索及龍源期刊網(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為節省篇幅,出處從略)。
  一、『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形式變化及基本用法
  (一)形式變化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存在一種變體:『有(一)句話(我)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語料顯示,後者出現更早,在近代漢語中就已經經常運用,是早期用法。在現代漢語中『當講』逐漸少用,以『該說』為主,但有時也出現『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講)不該講』。
  這一語句在使用過程中有時還可插入一些成分,斷開成為幾個小句。但插入成分和斷開方式比較固定,不影響基本語序和語義。例如:
  1.有句話,我一直想說,不知道該不該說。
  2.有件事,我想了好久,不知該給你說,還是不該給你說。
  這一語句在使用中還存在一種簡縮形式『有(一)句話……』,即後半句脫落不再說出,而是伴隨一種試探性的口氣拉長『話』的尾音,音強逐漸弱化。
  在該句中,量詞『句』的數量為虛數。很多時候說話人的後續話語不僅僅是一句話,而是較長的一段話。動詞『說』還可以被『問』代替,這時後續話語的基本語義以提問為主,但這一語句的基本用法不變。
  (二)基本用法
  『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可以作為兩種句型理解,實現兩種基本用法。一是否定陳述句,說話人陳述自己對是否進行某種言語行為不確定、無把握,不知道是否將後續話語表達出來,即說話人對自我認知狀態的一種否定表述。例如:
  3.李尋歡果然說道:『我心裡一直有句話要說,卻不知該不該說出來。』
  二是疑問句,說話人因不確定是否進行言語行為,徵求聽話人的意見。這時該語句實際上意為『我有一句話不知道你想聽不想聽?』例如:
  4.A:『孟經理,我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B:『趙總,您說,有什麼您直說就是。』
   A:『說實在的,你們的產品是合格的,但我不得不說你們的產品已經快落伍了……』
  在書面語言中,這兩種用法可以通過『。』『……』『?』等不同標點符號的使用來表示;在口語交際中,兩種用法有時並無明顯的語氣區別。因此在會話語境中,說話人使用這一表達方式後,聽話人若將其理解為疑問句,可以立即表明自己的意見,或者默不作聲以示默許。若理解為否定陳述句,則可以不必對此進行回答,只等待下文即可。
  二、『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的主要語用特徵分析
  在實際語言運用中,這一語句還存在如下使用特徵,值得關注:
  (一)基本用法弱化,主觀情態功能強化
  先看例句:
  1.順治皇上大怒,傳旨要把北京城的僧眾抓起來嚴辦,卻被起鄯大人給攔了:『皇上,奴才有兩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2.鍾雄說:『二位!我有一言,在二位跟前不知當講不當講?』
  筆者認為,該語句在兩例中的用法具有差異性。在前一例句中,根據語境可知,由於聽話人身份的特殊性,這一語句表達的既是真實的陳述,也是真實的請示。如若聽話人拒絕,說話人絕不會再繼續後續話語。而後一例句則不具有這種絕對性。無論聽話人如何回應,說話人都有可能繼續表達後續話語。
  根據對語料的觀察,日常會話中出現的該語句大部分都表現為後一種特點。也就是說,這一語句的否定陳述和疑問兩種基本用法都有弱化的傾向,說話人使用該語句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表達對其認知狀態的否定,或者是為了就是否表達向聽話人徵求意見,這一語句的頻繁使用別具其他目的。例如:
  3.李穎見時候已到,就說:『劉股長,初次見面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4.記者首先採訪的小男生是老師們眼中的乖孩子,特別懂禮貌、特別樂於助人,據老師介紹他在全校人緣極好。接着採訪的一位小女生是學生幹部,採訪結束後,這位小女生提出要『送送』記者,小女生邊走邊欲言又止地說:『阿姨,有句話我不知該不該說?』記者就讓她說,小女生說『其實那個男孩子人緣一點不好』。
  以上兩例中,說話人的表達欲望都非常強烈,並不僅僅是想表達自己猶豫不決的內心,或者向聽話人請求表達機會(實際上分明在主動尋找表達機會,如『見時候已到』、『提出要「送送」記者』),而是通過表達這種猶豫的主觀情態,引起聽話人注意,從而為後續話語創造條件。
  當這種使用情況反覆出現,會話雙方對這一語句功能的轉變有了共識(mutual recognition):說話人使用這一語句時,其基本用法弱化,強調主觀情態的功能增強,主要體現為標記出說話人對後續話語表達與否不確定、沒把握的主觀感受和態度。也就是說,說話人的心理、情緒特徵成為語句的中心信息,說話人使用這一語言形式的目的不在於明確告訴對方『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也不是就到底『說還是不說』徵求聽話人的意見,而是向對方傳達一種主觀情態信息――說話人在此時『左顧右盼、猶豫不決』,暗示後續話語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才使其具有如此矛盾的態度。這種共識對交際雙方言語行為的順利實施非常重要。
  正是由於這一語句的作用在於標示情態而不是陳述或請示,因此,情態標記完畢之後,說話人有時不等聽話人反應,就直接將後續話語說出。例如:
  5.但是當黃楓知道兒子現在雖然沒有具體演出任務,只是在家待命時,爸爸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他對兒子說:『爸爸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我們這一輩人有句話叫「戲比天大」。你是個軍人,要隨時聽從上面的命令,爸爸不留你在我們身邊躲清閒了。』
  6.『有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潘處長養着個情人你該知道吧?』
  以上兩例中,說話人顯然並不是僅僅表達出自己還有一些不把握的話在猶豫當中,也並不是真的就『說還是不說』徵求意見,而是想直接傳遞出『你應該回部隊』和『潘處長養着個情人』的信息。這一語句的使用,是為了讓聽話人關注說話人此時猶豫矛盾的情態,從而關注後續話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