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9|回復: 0

[史學]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2)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8-9 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新世纪周刊
同样属于质疑者阵营,但陈景元并不认同“1225米”的说法。“这个1225米是以讹传讹。早在1980年1月由秦俑馆主编的《秦俑》画册中,就明确无误地说\'兵马俑坑,位于陵园外城东门外,距陵墓1.5公里\'。”陈景元介绍,连袁仲一在《秦始皇兵马俑研究》一书中也承认,“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的西杨村南。”但是这一结论与袁仲一曾宣称“三百丈”的说法仍然不相吻合。
袁仲一曾在1981年第一期《旅游》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汉旧仪》一书有记载,秦始皇曾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经过钻探测量,发现出土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认定这是秦俑定性的有力凭证。“实际上我查阅过各种版本的《汉旧仪》,并没有找到关于\'三百丈\'的记载。而且,就算这个说法成立,秦时的三百丈折合成现在的尺寸,也只有690米,而距离秦始皇陵封土将近2公里的西杨村,怎么可能\'跑到\'690米的圈子里面去呢?”
俑坑里的时间之轮
战国时,各国车轴的尺寸不同,路面形成的车辙也不同。车轴有别,互不通车。不同车辙的路,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最好办法。因此车同轨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的重要举措。考古界认为,河北省的井陉天门关的车辙是秦王朝车同轨留下的重要实物佐证。
调查资料显示,井陉古道的轨距是1.40米,而云南曲靖的秦故道车辙、辽宁朝阳城门车辙也是140厘米。而俑坑出土的“战车”轮距是1.80米;铜车马坑出土的一号车,轨距是1.90米,二号车的轨距是2.04米。袁仲一对此的解释是:秦代有战车、有大车、有小车、有独轮车,那么多不同用途的车,没有办法做到“车同轨”。
陈景元引用《说文解字・序》的文字说明秦始皇的“车同轨”制度执行的力度:战国的时期“田畴异亩,车涂异轨、令律异法、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李斯乃奏同之。“秦王朝由于大规模建设工程的需要,必须使车辆制造实行标准化、制度化,为的是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及时地供应备品、备件,使一车可以直通全国。而车不同轨,哪里还有发展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陈认为,井陉秦皇古道上的车辙,根本不与俑坑战车的轮距相同,也不与通车的轮距相同。“大小尺寸各不相同的车轴,尤其是1.8米轮距的车的出现,已经违背了秦代同车轨制度。这些都有力说明了,俑坑里面所有的车,处处都与秦王朝的基本国策相抵触,根本就不可能是始皇时代统一轴距的车,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秦始皇的面前,去为秦始皇陪葬?”
陈景元还认为,秦始皇即位之时首先要建造的,是刚刚去世的父亲秦庄襄王的陵墓、即位才三天便去世的祖父秦孝文王的陵墓,及其祖母、尊祖母等人的陵墓,这才是秦始皇即位后一个时期内最为紧迫的陵墓工程。“秦始皇是一个事业型的君主,对他来说远大的治国信念,让他根本无暇顾及百年后事。而且他非常忌讳死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的记载。”陈景元认为在秦始皇生前,并未有“预修”陵墓之举。
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一种观点,即秦兵马俑坑曾在秦王朝末年被项羽焚毁。1975年第11期《文物》杂志发表的《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中说:“俑坑底部普遍覆盖厚度约0.15~0.44米,可分为10~14层的淤泥。”陈景元认为俑坑底部的淤泥层,是俑坑自建成之后直至焚毁前夕,实际存在的一种“时间年轮”。《秦俑一号坑发掘报告》称:各种兵器,多出土于淤泥层的表面或淤泥、淤沙中。“这样吕不韦戈跟俑坑底部的陶俑并不属于同一地层,毫无疑问是俑坑的\'非原配兵器\',乃是外来者的遗留物。”陈景元说。
“如果俑坑竣工不久,就遭到焚毁,在一两年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几十厘米厚、可以分成14个层次的淤泥层。临潼地区历年气象资料是,150毫米的大暴雨频率是3年一遇,干淤泥也是平均每3年才有l层。这样14层淤泥需要40多年的淤积时间,加上俑坑自身10年的建设工期,所以俑坑真正的始建年代,就要一直向前移推半个多世纪。这一推不要紧,它就被推到秦宣太后、秦昭王这段期间上来了!”
真正主人是秦宣太后?
陈景元认为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秦宣太后芈(音米)氏曾把持秦国朝政41年,被称为“两千年前之慈禧”。芈氏家族,一直是楚国世代的王室显贵。秦楚两国“绊以婚姻,以盟”,秦惠文王娶了芈氏。历史上楚苗同裔,楚人的祖先是随武王伐纣的“苗人酋长”,所以楚国也被称为“苗的楚国”。   
俑坑中绝大多数的武士俑,头顶上都盘着一种“歪髻”:发髻高高盘在头顶左侧或右侧。这与秦陵陪葬坑出土的坐佣和直立俑有明显差异,后者的发髻都盘在头顶正中的脑后部位。这是陈景元认为芈氏很可能是兵马俑主人的重要论据。
陈景元介绍,在我国西南省份,有的面具艺人,会将古代先人捏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的样子。在一段漫长的时期里,歪髻由苗人推向楚人。“歪髻”在楚人中传承下来,湖北楚墓中,有梳着“歪髻”的古尸;阿房宫遗址出土的玉片上,有“歪髻”的人像,阿房宫由宣太后始建,她来自楚国王族,“歪髻”和她有着直接的关系。
“芈氏是秦始皇尊祖父秦昭王的生母,由于出身显赫,在秦楚联姻之时远嫁秦国。《汉书》记载,阿房宫由秦惠文王修建,未成而亡,随后,由芈氏执掌秦国朝政41年之久,大量王室玉器和楚苗式样\'歪髻偏髻\'玉人出土,加上遗址中有\'楚\'字瓦当的发现,充分说明阿房宫工程由芈氏来推行续建的。同样,有着\'歪髻偏髻\'的秦俑坑,当然免不了要从她这里入手去寻求答案了。”在《秦俑真相》中,陈景元这样写道。
陈景元曾与袁仲一当面对质过关于秦俑属主的问题。1976年,陈景元去了西安,见到了当时的考古队长,后来的兵马用博物馆馆长袁仲一,他一口气向袁仲一提出了20多个问题,陈景元回忆说,当时袁仲一的汗直往下淌,夹着香烟的手指在哆嗦,这些问题袁仲一都无法回答。   当本刊记者致电袁仲一询问相关情况时,袁说:“我不认识他(陈景元),或许在什么会议上会遇到过,但并不相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