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1|回覆: 1

[中國方言] 4000歲高淳古方言瀕臨失傳 不能指望口口相傳(2)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6-21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文史網
這種把解釋當事實、以求事實之法做思想工作的傾向在傳統的漢學方法中也能找到印跡,太炎正是當代漢學方法的活化身,這成為為甚麼太炎被胡適瞄上的一個表相的解釋。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胡適自己,正是帶著漢學方法一方面的缺陷去強調它另一方面的優勢,也就是說,胡適對太炎的批評,不過是漢學方法對於漢學方法的不滿,為甚麼會這樣呢?既然對太炎的不滿主要不在於『諸子出於王官』說與事實有多少出入(漢學、太炎注重徵驗或『事實』、胡適不握有更多的事實、胡適的駁論集中在論點方面),那麼,最不能愜胡適意的,是在信念方面。在胡適看來,『諸子出於王官』之說暗含了在諸子時代之上有一個『經』的時代的信念,『經』的時代並不缺乏事實,卻無法容納『科學』對這些事實的命名權,這樣,焦點就集中到對事實的命名權的爭奪上。為此,胡適可以宣稱,凡未蒙『科學』之名的事實都並非事實,事實將會由於其為經師所掌握而失真。命名權的爭奪典型地反映出兩種意識形態或兩種信念交戰的情狀,因而嚴格的學術性要求退居次席,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胡適對諸子出處問題的正面立論『皆本於世變之所急』為何經不起推敲了。章太炎被挑戰的主要不是作為漢學(方法)的象徵,而是作為經學(信念)的象徵,當然,他這兩方面都是合格的。但是,這樣的辯駁因而在方法上留下了缺憾,新的信念替代舊的信念,一種意識形態的更迭,藉助於學術話題,卻僅僅做了一種翻牌工作。『諸子不出於王官論』為辯駁而辯駁,開意氣之爭的風氣,而缺乏元分析的穿刺力、說服力,可以說,信念在這裏把方法當做口號、把方法當做犧牲了。前面我曾說過,方法是被信念預含的,一旦有人宣稱,他發現一種超出其信念的方法,那麼,被犧牲的將不僅是方法,信念自身也出現了虧欠。

    實證史學獨享傳統學問的企圖

  『科學』作為信念一旦確立,它就要對經學的一切命名施行徹底解紐,重新予以命名。應該看到,這正是胡適『科學方法』的疑古意義之所在。在胡適或疑古主將顧頡剛為他們的思想所建立的譜系中,提到姚際恆、崔述的工作:崔述以經破傳、注,姚際恆以十三經中有認傳、記、注為經的成分,但最後都守住了經(經過重新認定)的地位。在胡、顧看來,這是姚、崔精神上不堅定、方法上不徹底的表現;實際上,這恰恰表現了姚、崔在根本信念上的古典主義立場。由於對這樣一個立場的恪守,他們的懷疑方法就被自覺地進行了劃界;方法一旦越界,表現的就是別樣的信念,也就可以說此方法不復為彼方法了。因而,胡適的懷疑並不像他自塑譜系所顯示的那樣是其中有機相連的一環;或者說,至少它是在新信念之下對既有方法一廂情願的沿仍。既有方法所具有的有效性,並不能確保它的新的應用。

  當『科學』的信念替代了『經學』的信念,便出現了『科學的諸子學』。但『中國的學問是向來只有一尊觀念而沒有分科觀念的』,『科學』既要替代『經學』,『科學』自身之正當的表現又要取分科之學的面貌,這就為新的信念帶來一個莫大的難題,意思是,如果它要遵循其本分,對舊疆域它就無法收拾得住。實際上,胡適、顧頡剛也正表現了這樣一種內在矛盾:遵其本分,他們的話題被選定為古史(包含思想史)的方面,即現代分科之學的歷史學;要收拾全局,他們的目標是為『賽先生』張目。概言之,就是欲以古史的討論為思想革命之手段。因而可以知道,他們心目中的史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科體系中的歷史學(『科學的史學』),而是章學誠所謂『經之流變必入於史』的史學(史學化了的經學)。

  經學流變為史學,從正面看是它實現自身向學科現代轉化的趨勢;從負面看,這種以流變為現代化的辦法未能促使經學實行較充分的分化。本分的科學的歷史學當然不能承擔學科性質之外的甚麼使命,就這點來看顧頡剛『層累地造成的古史系統』的疑古史觀,它在學科建設方面的成績是要打相當折扣的。因為,首先,古史問題最終需要的仍然是一種肯定性的描述系統,而不會到一種否定性的判斷為止,儘管恰如其分的否定是合理肯定的必要前提,但是在否定之時,就不能把合理肯定的可能性與方向性閉鎖住;『層累地造成』有大膽的想像力,同時明確地要求對於史實的嚴謹態度,但它應該暗示更多的史實恰能拉長歷史,卻不應引向對歷史本身的虛無主義的懷疑;其次,『層累地造成』是一種真實情況,並不意味着以這種方法描述而成的古史系統必然是荒誕不經的,因為歷史的實況往往會在一個描述的極限上顯示,沒有一個有限度的描述,超越此限度的真實歷史對描述而言往往並無必要。歷史探索也許類似於星際旅行,先行者只有抵達太陽系的邊際,後來者才可能越出銀河系的範圍;再次,對於歷史學科實證意味的強調,使得這種歷史觀念中無法容納神話、傳說等歷史因素,『層累地造成』準確地講是一種歷史學假說而非歷史假說,因而應該對神話、傳說等使歷史學科保有人文意蘊的成分有一種妥貼的理解與處置,而不應只關心『歷史的事實』即乾燥的事實。以實證史觀去打量【史記】,鮮明地表現了兩種史觀差異,太史公不能滿足實證要求的那些因素,反而是他的偉大所在。
 樓主|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4-13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南京日報
專家:搶救方言不能再指望口口相傳
    上月底,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俐李帶隊前往高淳,對當地方言進行採集並錄入了我國首個『現代漢語方言詞彙語音數據庫』。
    劉俐李告訴本報記者,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語音實驗室對全國十大方言區,即吳語(江浙一帶),湘語(中南一帶),閩語(沿海地區),客家話,贛語,平話(兩廣地區),徽語,晉語,粵語,北方官話的採集工作,從2005年就已經開始了,其目的就是保護各地方言。年內,普通市民就能登陸相關網站,聽到全國各地的各種方言。
    『方言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非物質財富,是地域文化的承載者。然而隨着世界性交流日益頻繁,人類必須使用幾種共通的語言,因此一些使用人口較少的方言萎縮甚至消失也是必然的。』劉俐李告訴記者,美國曾有一家機構做過調查,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地方性語言消失的速度甚至比生物物種消失的速度還要快。最快時,平均一周就有兩種方言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搶救方言,已經不能再指望口口相傳、大範圍傳承。最好的辦法是將現今留存的方言,通過某些形式記錄和保存下來。哪怕有一天某種方言消失了,人們還可以通過資料進行學習和研究。』
    據悉,2008年國家語委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主要調查收集當代漢語方言、帶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等語言的實態、有聲語料,並確定江蘇省為首個試點省份。江蘇已完成的首批試點工作採用『叫當地人講故事』的方式,發動各地群眾針對特定話題講故事,以記錄語言實態。目前該項試點已涉及南京、蘇州、揚州、泰州、南通等地,其中也包括了高淳方言。
『頌春人』用原汁原味的高淳方言演唱,是高淳農家新年裏的保留節目。
    其他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淳人說鬼話。』這裏所指的『鬼話』,並沒有貶義,只是高淳方言獨特、難懂的代名詞。
    高淳作為南京的郊縣之一,距離主城不過100公裏,但不論是南京人還是與其毗鄰的溧水、溧陽、宣城等地人,都很難聽懂高淳話,更不要說是正宗的高淳古方言了。甚至在當地,山區和水鄉的方言也有着天壤之別。
    語言專家表示,高淳古方言歷經4000年綿延不絕,較好地保留了中古時代的發音,非常珍貴和難得。然而在時代變遷中,這一獨特的語言與許多傳統文化一樣,正日漸萎縮甚至消亡。曾擔任高淳方言申遺工作小組組長的袁家旺帶領工作組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隨着會講正宗高淳土話的老人逐漸離世,最多還有20年,原汁原味的高淳土話就將銷聲匿跡了。
    對於這一正在逐漸消失中的古老方言,要不要拯救保護,又該如何保護、記錄、傳承?亦或是其他……本報記者日前赴高淳進行了探訪。
    作者:張璐 馬金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