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2|回覆: 0

[醫藥臨床] 溫化寒濕治慢性結腸炎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6-17 22: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高某,男,32歲,2011年8月23日診。患腹痛腹瀉兩年余,病初經腸鏡檢查為慢性結腸炎,已用多種消炎、止瀉等中西藥物均未取效。兩年來,每日腹瀉三五次黏液稀便,總有腹脹腸鳴,腹痛即泄,晨起便急,便後腹痛止,腹脹減時而復作,每食涼物痛泄加重;近一年來增加腰酸足涼,身倦無力。
  刻診:面色萎黃,消瘦,舌淡,苔白厚,有齒痕,全腹脹硬,叩之鼓音,腹痛點在臍圍和左少腹,拒按明顯,脈弦遲。
  脈證合參,證屬寒濕凝結腸道,以致痛泄俱作,病久損及脾腎。治宜溫化寒濕,兼溫陽導氣。
  處方:肉豆蔻15克,吳茱萸10克,補骨脂20克,厚朴20克,木香15克,乾薑10克,白朮20克,茯苓30克,附子10克,生山楂30克,七劑,水煎服。
  本方藥除附子、山楂、茯苓外,均為芳香易於揮發之品,不宜久煎。特囑患者先用涼水泡藥一小時,第一煎沸後10分鐘即可,二煎熬30分鐘以上,兩料藥汁合併,分兩次一日服完。
  二診:2011年9月8日,患者藥後諸症已減大半,已無黏便,停藥一周稍有加重。查其舌苔退半,腹脹硬明顯好轉,稍有拒按,脈沉略弦。效不更方,再進七劑。
  三診:2011年11月7日,患者藥後各症已好,身較有力。停藥50天又有腸鳴腹痛即瀉,日二三次,偶帶黏便。查其舌淡苔少,脈沉無弦,腹較軟。此寒濕未盡,已見虛象。前方厚朴、木香改為各10克,加黃芪30克,再進7劑。並囑患者必需按時就診,以免復發。
  四診:2011年11月14日,患者藥後日便一次溏便,無黏液;晨時有腸鳴腹痛、矢氣即止,已無便泄;飲食增加,腰酸已止。診見舌苔薄白,齒痕不顯,全腹無脹,脈沉緩尺弱;寒濕已消,脾腎陽氣,漸復;前方木香、厚朴減半,再進7劑。2012年2月,患者述病已愈,喝冷飲也沒事了。
  按對於結腸炎,中醫辨治必以主證和四診相參為依據。本案患者腹痛即泄屬『痛泄』證,苔白脈弦遲屬寒,全腹脹硬拒按屬實;腹脹鼓音為腸道積氣,水濕內停,氣和水濕結滯,導致『傳導之官』失權之病。據此,寒濕之邪是因,腹痛便泄是果,久病失治,便後腹痛即減是邪正交爭之象。
  辨證為寒濕之邪阻滯,寒濕傷陽,損及脾腎,而非非木克土致痛。治用四神丸中的肉豆蔻、吳茱萸、補骨脂,性溫氣香,既祛寒濕,又溫補脾腎;用厚朴、木香、乾薑,溫通大腸之氣滯寒凝;附子性溫熱,通調周身之陽氣;茯苓、白朮健脾燥濕;山楂消積滯,助諸藥之運化。初診服藥7劑,兩年之疾即取顯效。為邪減則正安之勢,停藥1周,病又復作,原方照服。病退兩月,說明藥證相符,自然效捷。因屢治屢停,四次診治歷時3月,始告病癒。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