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15|回覆: 0

[文學研究] 第八講 含蓄美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2-6-9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吳企明

  胡錫【芭蕉仕女圖】(見下圖),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胡錫(1858―1890),原名文,字三橋,號紅茵館主,蘇州(今屬江蘇)人。幼習丹青,花卉學惲壽平,人物學華牽工畫人物、花卉,尤擅仕女,筆墨精雅。
   gdia20070213-1-l.jpg
  畫幅下部正中,描畫一位仕女,佇立於湖石前,兩袖相攏,正低頭凝思。仕女身形用細筆勾線,敷色潔雅,線條柔和流暢。仕女身後,襯以湖石、芭蕉、斑竹。芭蕉、斑竹淡設色,湖石不加勾勒,以濃淡墨色暈染皴擦,玲瓏剔透,映襯仕女形象,益見清逸秀美。畫幅左上方,畫家自題一絕:
  蕭蕭斑竹動秋思,
  脈脈深情誰個知?
  幾度欲眠眠不得,
  晚涼風裡立多時。
  三橋的畫意,非常含蓄,幸賴題詩發明之。題詩始終緊扣畫中主景『仕女』着筆。首句由賓景斑竹發其端,寫秋風吹動斑竹,發出瑟瑟聲響,牽動了仕女的秋思,詩筆很快回應到正題上。次句緊承,說仕女懷念遠方的親人,脈脈含情,有誰知道她內心深處的情思呢?第三句轉筆,強化她思念親人的痴情,『欲眠眠不得』,而且是『幾度』,夜不成寐。結句扣合到畫面具象,說她難度不眠之夜,就久久佇立於『晚涼風裡』。詩人通過人物細節的描寫,醒明畫旨。題詩自畫面仕女形象生發,詩思映發畫心,將含蓄不盡的畫意美,揭示出來,婉曲動人。
  寫詩講究含蓄,不說出詩旨,讓它們蘊含在藝術形象和詩境裡,『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繪畫藝術也貴含蓄,辨證處理『藏與露』的關係,意含於象外,追求含蓄蘊藉的藝術美。詩與畫的含蓄美,被統一到題畫詩里,更能充分發揮詩畫融通的妙處。在我國繪畫史上,見諸記載的,較早追求含蓄美的畫家,要數唐代周P。他畫過一幅【背面欠伸內人圖】,可惜此圖已佚,難窺全豹。蘇軾的【續麗人行】詩,便是題詠這幅畫的,小序云:『李仲謀家有周P【背面欠伸內人】,極精,戲作此詩。』詩云:
  深宮無人春日長,
  沈香亭北百花香。
  美人睡起薄梳洗,
  燕舞鶯啼空斷腸。
  畫工欲畫無窮意,
  背立東風初破睡。
  若教回首卻嫣然,
  陽城下蔡俱風靡。
  東坡指出,周P欲畫的『無窮意』,都含蓄在這背面欠伸內人的藝術形象中。若畫一位正面美人,便不可能引發讀畫人豐富的藝術聯想,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
  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人物瑣論】說:『或露其要處而隱其全,或藉以點明而藏其跡,如寫簾於林端,則知其有酒家;作僧於路口,則識其有禪舍。』他的論述,很容易使我們想起宋代畫院考名手畫藝的故事。唐志契【繪事微言・名人畫圖語錄】載:『政和中,徽宗立畫博士院,每召名公,必摘唐人詩句試之。嘗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眾皆向酒家上著工夫,惟李唐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帘,上喜得其「鎖」字意。』李唐的畫,既符合唐人詩意,又含蓄優美。鄧椿【畫繼】卷一載,畫院以『亂山藏古寺』試畫工,『魁(指奪魁的畫家)則畫荒山滿幅,上出幡竿,以見藏意;餘人乃露塔尖或鴟吻,往往有見殿堂者,則無復藏意矣』。繪畫是造型藝術,通過視覺獲得審美享受,本應『露』,而畫家為要調動讀畫人的豐富想象,便採用『藏』的手法,以追求畫境的含蓄美。
  畫家往往將人物深細的、抽象的內心活動和情感,在具體可感的細節描寫中流露出來,努力實現畫面具象含蓄蘊藉的詩意追求。題畫詩人將畫家的匠心用詩句抉出,從而形成含蓄的詩畫融通美。元代楊維楨的【題捻花仕女圖】,正好體現這種形態的藝術美:
  高髻阿那長袖垂,
  玉釵仿佛掛羅衣。
  折得花枝向寶鏡,
  比妾顏色誰光輝。
  詩的前兩句,寫畫面形象,描寫仕女的髮髻、服飾的外在形態,三、四句轉而寫她折花照鏡的動作,以細節描寫揭示出她的深層心態,她為自身容貌比花還美而感到欣喜,委婉含蓄地表達出畫幅中捻花仕女形神兼備的審美特徵。
  唐寅畫仕女圖,大多無背景,直接描畫仕女形象,如【秋風紈扇圖】、【孟蜀宮妓圖】、【嫦娥執桂圖】、【吹簫仕女圖】等,而【半身美人圖】卻與眾作不同。他的【題半身美人圖】詩云:『誰將妙筆寫風流,寫到風流處便休。記得當年曾識面,桃花深處短牆頭。』畫面只畫半身美人,該露則露,該藏則藏,讓她的風流神采掩映在桃花深處、短牆後面。布顏圖在論述畫仕女之含蓄美時說過:『是必綠紗迷影,湘箔拖裙,或臨窗拂鏡,偷窺半面,或倚檻凝思,偶露全容。……隱顯叵測,則美人之意趣無窮矣。』(【畫學心法問答】)唐寅這幅【半身美人圖】,便是意趣無窮的佳作。
  山水畫同樣要講究含蓄美。唐志契【繪事微言・丘壑露藏】說:『更能藏處多於露處,而趣味愈無窮矣。』明文徵明畫【觀瀑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文徵明【山水圖冊】第三開)畫幅上部用干筆淡墨勾皴山體、瀑流,山、瀑僅畫接近水面的一小截,構圖十分簡約。下部留出大量空間,象徵清澈的塘水,一位老人坐於扁舟上,翹首凝望,觀賞飛瀑,筆墨極簡率,卻韻味十足。畫家另用冊頁對題一絕:
  三月江南春雨歇,
  柳塘新水綠於苔。
  扁舟系岸不歸去,
  絕壁飛泉灑面來。
  畫幅沒有直接表現瀑布飛瀉於絕壁的景象,卻通過觀瀑人凝神觀賞的神態,讓讀畫人體味出瀑流飛瀉的壯觀。題詩也是從題外寫來,說三月江南春雨剛歇,柳塘水漲,碧綠澄清,從側面表現春水盛多,造成飛瀑奔流的客觀條件。第三、四句,描寫瀑流濺出的水滴灑在觀瀑人的面孔上,觀瀑人心曠神怡,所以扁舟系岸不肯歸去。全詩隻字不及『觀瀑』兩字,而瀑布高掛、飛流直下的氣概,觀瀑人樂而忘返的雅興,充溢於字裡行間,不僅體現出題畫詩的含蓄美,也點出畫幅含而不露之美,風神悠長,耐人尋味。
  梅清的【煙江曉發圖】,也是一幅富有含蓄美的藝術品。畫幅運用雅淡的彩色描狀雲山,表現早晨江霧迷濛的景象,一舟曉發,行進於迷霧之中。古寺佛塔,農舍酒帘,隱現於山坳間。全圖雲煙變幻,意境清雅秀逸、杳邈朦朧。畫家自題一絕云:
  大江淼無際,
  四顧失天涯。
  扁舟曾曉發,
  何處酒帘斜。
  前兩句從舟人眼中看出大江浩淼、迷茫無際的景況,真切表現出人在『煙江』上的審美體驗。後兩句寫曉發,舟行霧江上,一片空濛,看不到四周的景物,更不要說斜掛的酒帘。詩用詰問句收結,着『何處』兩字,引發讀畫人的藝術想象力,想象到藏在雲山間的酒家,含不盡之意於象外,詩與畫配合默契,題詩將【煙江曉發圖】的『虛實相生,無畫處均成妙境』(笪重光【畫筌】)的藝術三昧,暗示給讀者。
  含蓄之為美,妙在不說破,言盡而意不盡,意含象外,神味雋永,耐人咀嚼,此為詩畫藝術極至的境界,也正是詩畫家盡力追求的美學理想。
                           </p>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