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6|回覆: 0

[樂論] 遠古傳說裏的枯木文韻——【七弦味道】(一)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5-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網  作者: 賢之
  上萬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國,留給子孫的是太多思古的想像空間。我們不禁要問,在上萬年的歷史歲月盡頭,是什麼牽引着華夏文明一步步走向成熟和輝煌?我們在史籍中求索,在歷史的幽深巷道中摸索前進。
  不管人類社會如何發展,『文化』總是要依憑於人類而存在,也只有依憑於人類才有意義。它總是要根據人類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活動過程及其形式結晶而表現出來。它正是通過某種物質的或精神活動並藉助於該種方式而得以顯示自身的一種人文氣息。而古琴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裏,閃耀着它獨特的光芒。
  這是一則關於古琴創製的故事。當然古琴的創製並非就一定是一個人物。 看歷史的脈絡,古琴的創製經歷了悠悠的漫長歷史過程,集中了廣大人民的智 慧。人們把古琴的創製歸結到那些傳說中的具有偉力的人物,或許正說明了古 琴作為樂器的神秘與高深的格調。
  在上古時代有個極樂世界華胥氏國,國內有位姑娘叫華胥氏,她天生麗質,落落大方,靜淑嫻雅。一天,華胥氏來到了東方世界,一個叫做『雷澤』的 大沼澤。這裏風景如畫,上有傲雲淡淡,下有綠樹叢叢,美麗的風景迷住了她。 華胥氏樂此不疲地玩耍着,忽然看見沼澤邊有一隻碩大無比的腳印。華胥氏覺得好生奇怪,就抬起腳在上面試着踩上一腳。由於這個腳印是天帝留下的,具有無比靈異的威力,所以華胥氏接觸了這個腳印之後就懷孕了。回到家裏,華胥氏就生下了一個兒子,並取名伏羲。
20120518_021.jpg

  伏羲生着人頭、龍身,剛落地就會跑,見風就會長,不一會兒就成了高大無比的巨人。有一天,伏羲問母親他的父親是誰,華胥氏見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可以承擔一切了,就把沼澤邊的故事講給了兒子聽。伏羲聽罷,便帶上千糧,尋找父親去了。伏羲走了很多路,爬了很多山,過了很多河,但怎麼也找不到能上天的地方。他繼續尋找着,不知走了多長時間,這一天.伏羲來到了都曠之野。
  都曠之野是地上的樂園,富庶秀麗。伏羲在這裏發現了名叫建木的樹,這棵樹高大筆直,遒勁峻峭,直插雲端。伏羲站在樹下激動地想,這裏可能就是天地的中央,沿着這棵樹爬到天上也許能找到父親。就這樣,伏羲順着建木來到天門,找到了父親天帝。天門裏出來了很多神仙,祝賀伏羲和天帝父子相見。伏羲驚喜若狂,順着建木來到了地上,跑回華胥氏國,背着母親順着建木來到天門,讓父母親團聚。
  伏羲在天地的正中央,藉助神明之德,在東方建立了自己的王國。
  伏羲時時察看人間,履行天帝教誨民眾的職責。他看到人們吃生食,就取來自然火種傳給人們,讓人們改變了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他仰觀天象,俯瞰地形,就發明八卦符號來幫助人們記載發生在生活中和自己身邊的各種事情。伏羲看到人們吃魚比較困難,就模仿蜘蛛結網的樣子,編織成漁網,教會人們捕魚,伏羲還想為人間的生活增添樂趣和歡樂,他總想創造出美妙的樂器來。
  一天,伏羲來到西山桐林,看見朵朵祥雲托着兩隻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一棵梧桐樹上,其餘的鳥紛紛飛到別的樹上,朝着兩隻美麗的大鳥齊鳴。
  伏羲驚異道:『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嗎?』那兩隻大鳥『即足即足』地叫起來了,旁邊的百鳥也都一齊叫了起來,仿佛在向天帝朝拜。那個叫聲『即即即』的是雄鳥鳳,那個叫聲『足足足』的是雌鳥凰,因為鳳凰能通天應地,協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所以,伙羲認為,鳳凰降臨的這棵大樹必是桐林中的神靈之物,於是,伏羲砍下那棵樹製成了樂器,從此,就擁有了中華民族自己的標誌性樂器——琴。據說伏羲琴的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寧靜祥和,擁有能支配萬物心靈的神秘力量。
  傳說王母娘娘在天官瑤池宴請天神,還特地演奏伏羲創造的樂器為眾神助興。眾神見這樂曲深邃和悅,於是就把這樂器喚作琴。因第一次在天宮瑤池見到這件新樂器,人們又把它稱為瑤琴。
  傳說伏羲制琴十分講究。他認為鳳凰是百鳥之王,不是梧桐樹就不會在樹上棲落,於是認為梧桐是非常優良的木材。他制琴的時候,叫人把梧桐砍來,要選擇三丈三尺高的,然後截成三段。這三段的意思表示天、地、人三才。選木料時,他先取來一段,敲一敲,聲音太清,認為木質過輕了,不要,再取另一段,敲一敲,聲音太濁,認為木質過重了,又不要。最後,再取來不輕不重的一段,用手指彈一彈,聲音清濁相當,輕重也適宜,便把這木材送進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然後,取出來陰乾,再請高級的匠人製成古琴。
  古琴還有着獨特的韻味十足的絲弦。關於古琴最早是以什麼來做琴弦,現在已無從考證了。大約在虞舜時代,中國人已開始養蠶。由於蠶絲所具備的堅韌耐用的特性,約自那時起,琴弦一直以蠶絲製成。絲弦的特點在於韻長味辱、蒼古圓潤。絲弦的使用,並不要求音量有多大,非常適合於古琴藝術所包含的『愉己不娛人竹的精神文化品格。此種音色利於彈奏者和聽者內心深層的交流。絲 弦可將其清心雅韻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絲弦也有自身的限制。一般來說使用絲弦彈奏古琴時的音量較小,甚至演奏者彈到細微處,聽眾一般在三步以外就聽不大清晰了。另外,絲弦也存在着易斷折等問題。所以,近年來為適應演奏的需要,古琴開始用現代工藝製作出的尼龍鋼弦。使用尼龍鋼弦使古琴的聲音更加亮麗,但聲音在韻味上比起傳統絲弦來有一定的差距。尼龍鋼弦不時會發出金屬噪音,這是它的最大問題。但是傳統樂器古琴的魅力,即使使用尼龍鋼弦也沒有褪色多少,其演奏起來的獨特的韻味仍是其他樂器所無法比擬的。  
  遠古的傳說暗示着古人相信琴的出現非常遙遠。琴究竟最早產生於何時,留給我們的仍然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詩經】中,總共有七篇有關『琴』的描述: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關雎】
  倚桐梓漆,爰伐琴瑟。【都·定之方中】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鄭·女日雞鳴】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小雅·鹿鳴】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小雅·常棣】
  鼓瑟鼓琴,笙磐同聲。【小雅·鼓鍾】
  琴瑟擊鼓,以御田祖。【小雅·甫田】
  在這七篇詩歌裏,我們可以感受到,在當時,琴、瑟音樂已經充分融合在先民的生活中。可以肯定地說在西周至春秋之間,古琴已經非常的普及了。而【詩經】是兩千五百年前編輯成書的,古琴從產生到流行於民間並被寫到詩裏收入【詩經】,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
20120518_022.jpg

東漢撫琴傭

20120518_023.jpg

說唱陶俑

  古琴歷史的長短眾說不一,我國傳統的看法,有說伏羲神農東漢撫琴倆削桐為琴,絲繩為弦。有的人則認為古琴起源於更早的巴比倫文化,是外來文明的結晶。他們煞費苦心找出了相關的考古資料作為證據。但這些看法都無從定論口以當今的考古資料和我國早期的文獻資料【詩經】等『琴』樂史料為據,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希臘神話中,奧菲尤斯是一位豎琴聖手,琴聲能感動萬物,他的夫人優裏加不幸一病而逝。奧菲尤斯懷念不已,要求冥王放優回人世,冥王不肯,奧菲尤斯遂鳴琴哀訴,冥後感極而泣,於是冥後求冥王許他夫妻團聚,冥王答允,但條件是直至脫離地府,奧不能回頭望優。奧遂得下地府帶優出來,但禁不住因她呼嗅而回頭望,優從此消失,永不復見。
文章來源:【七弦味道——經典古琴故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