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回覆: 0

[儒家學說] 【韓詩外傳】卷1詩解4小人成群孔子過而不軾名利害本福為禍先明者自見非義不為安命養性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0-28 18:49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韓詩外傳】卷1詩解4小人成群孔子過而不軾名利害本福為禍先明者自見非義不為安命養性
題文詩:
荊伐陳國,陳西門壞,因其降民,脩之孔子,
過而不.子貢執轡,曰禮,三人則下,
二人則式.今陳之脩,門者眾矣,夫子不為,
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智也;
知而不爭,忠也;亡而不死,勇也.
脩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吾是,故弗式也.
經有:憂心悄悄,慍於群校.小人成群,
何足禮哉!傳曰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
多辱唯能,滅跡於人,能隨天地,自然為能,
勝理而無,愛名名興,則道不用,道行則人,
無位矣夫,利為害本,福為禍先,唯不求利,
者為無害,不求福者,為無禍也.經有: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傳曰聰者,自聞明者,
自見聰明,則仁愛,廉恥分故,非道行之,
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
智者不為,義之,廉者不求,非其,
是以害遠,而名彰也.經有: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傳曰安命,養性者能,不待積委,
而富名號,傳乎世者,不待勢位,而顯德義,
暢乎中而,無外求也.信哉賢者,不以天下,
為名利也.經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原文】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脩之,孔子過而不式。子貢執轡而問曰:『禮、過三人則下,二人則式。今陳之脩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脩門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吾故弗式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校』小人成群,何足禮哉!
【譯文】
  楚國討伐陳國,陳國的西門被打壞,楚人就派投降的'陳國百姓去修繕。孔子經過這裏沒有扶着車前橫木對這些人表示敬意。子貢手裏拿着韁繩問孔子說:"【禮】上說,遇到三人就應該下車,遇到兩人就應該扶着車前橫木對人們表示敬意。現在陳國修城門的人很多,您卻不行式禮,為什麼呢?"孔子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知道了卻不反抗,這是不忠於國家;國家滅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說明他們沒有勇氣。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式禮。"【詩】說:"憂心悄悄,慍於群小。"這裏小人成群,憑什麼受我的行禮呢!"
【注釋】①荊:楚國
  (2)話說"式""式"同"軾",車前扶手的橫木。乘車者身靠橫木,表示敬意。上文"孔子過而不式"中的"不式",意為不表示敬意。
(3)憂心悄悄,慍於群校
出自先秦詩經·國風·邶風的【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譯文:
柏木船兒盪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圓睜雙眼難入睡,深深憂愁在心頭。不是想喝沒好酒,姑且散心去遨遊。
我心並非青銅鏡,不可美醜全包容。也有長兄與小弟,不料兄弟難依憑。前去訴苦求安慰,竟遇發怒壞性情。
我心並非卵石圓,不能隨便來滾轉。我心並非草蓆軟,不能任意來翻卷。雍容嫻雅有威儀,絕不屈撓和退讓。
憂愁重重難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惡。碰到患難已很多,遭受凌辱更無數。靜下心來仔細想,撫心拍胸猛醒悟。
白晝有日夜有月,為何明暗相交迭?不盡憂愁在心中,好似髒衣未洗潔。靜下心來仔細想,不能奮起高飛越。
  【原文】傳曰: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多辱,唯滅跡於人,能隨天地自然,為能勝理,而無愛名;名興則道不用,道行則人無位矣。夫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唯不求利者為無害,不求福者為無禍。詩曰:『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注釋】『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語出【詩.邶風.雄雉】:
忮( zhì ):嫉妒。求:貪求。臧:善,好。
譯文: 不忌刻,不貪婪,為什麼會不好?
【原文】傳曰:聰者自聞,明者自見,聰明則仁愛着而廉恥分矣。故非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得。故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遠而名彰也。詩云: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譯文】
耳聰者能聽到自己的是非, 眼明者能看到自身行為如何, 耳
聰目明的, 就能仁愛之心顯著, 廉恥分明。所以聰明的人不做不合乎正義的事, 廉潔的人不追求不應得到的東西, 因此能夠遠離禍害, 顯揚名聲。
【原文】傳曰:安命養性者,不待積委而富;名號傳乎世者,不待勢位而顯;德義暢乎中而無外求也。信哉!賢者之不以天下為名利者也。詩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