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回復: 0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1诗解4小人成群孔子过而不轼名利害本福为祸先明者自见非义不为安命养性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0-28 18:49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韩诗外传】卷1诗解4小人成群孔子过而不轼名利害本福为祸先明者自见非义不为安命养性
题文诗:
荆伐陈国,陈西门坏,因其降民,脩之孔子,
过而不.子贡执辔,曰礼,三人则下,
二人则式.今陈之脩,门者众矣,夫子不为,
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智也;
知而不争,忠也;亡而不死,勇也.
脩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是,故弗式也.
经有:忧心悄悄,愠于群校.小人成群,
何足礼哉!传曰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
多辱唯能,灭迹于人,能随天地,自然为能,
胜理而无,爱名名兴,则道不用,道行则人,
无位矣夫,利为害本,福为祸先,唯不求利,
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也.经有: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传曰聪者,自闻明者,
自见聪明,则仁爱,廉耻分故,非道行之,
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
智者不为,义之,廉者不求,非其,
是以害远,而名彰也.经有: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传曰安命,养性者能,不待积委,
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
畅乎中而,无外求也.信哉贤者,不以天下,
为名利也.经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原文】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脩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脩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脩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校』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译文】
  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派投降的'陈国百姓去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扶着车前横木对这些人表示敬意。子贡手里拿着缰绳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扶着车前横木对人们表示敬意。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诗】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这里小人成群,凭什么受我的行礼呢!"
【注释】①荆:楚国
  (2)话说"式""式"同"轼",车前扶手的横木。乘车者身靠横木,表示敬意。上文"孔子过而不式"中的"不式",意为不表示敬意。
(3)忧心悄悄,愠于群校
出自先秦诗经·国风·邶风的【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遨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可美丑全包容。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绝不屈挠和退让。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原文】传曰: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多辱,唯灭迹于人,能随天地自然,为能胜理,而无爱名;名兴则道不用,道行则人无位矣。夫利为害本,而福为祸先,唯不求利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诗曰:『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注释】『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语出【诗.邶风.雄雉】:
忮( zhì ):嫉妒。求:贪求。臧:善,好。
译文: 不忌刻,不贪婪,为什么会不好?
【原文】传曰:聪者自闻,明者自见,聪明则仁爱着而廉耻分矣。故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诗云: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译文】
耳聪者能听到自己的是非, 眼明者能看到自身行为如何, 耳
聪目明的, 就能仁爱之心显著, 廉耻分明。所以聪明的人不做不合乎正义的事, 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得到的东西, 因此能够远离祸害, 显扬名声。
【原文】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信哉!贤者之不以天下为名利者也。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