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回覆: 0

[儒家學說] 桓譚(東漢)【新論】卷3求輔詩解1唯量賢智大材先見豫圖防患材能德行國之針藥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桓譚(東漢)【新論】卷3求輔詩解1唯量賢智大材先見豫圖防患材能德行國之針藥
題文詩:
昔秦王見,周室失統,喪權諸侯,故遂自恃,
不任人,封立諸侯.及陳勝,楚漢咸由,
布衣,封君有土,並共滅秦.高帝既定,
天下念項,王從函谷,入而己由,武關到推,
之重,修強守御,內實三軍,外多屯戍,
窮治,之法,重懸告反,之賞,
奪取,不犯關梁,厄塞坐得,其處王翁,
自見專國,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權使,
事無大小,深淺皆斷,決於己身.及其失之,
人不從,大臣生.更始帝見,王翁以失,
百姓心亡,天下既而,西到京師,恃民悅喜,
則自安樂,不聽納於,諫臣謀士,赤眉圍外,
而近臣反,城遂破敗.由是觀之,夫患害奇,
邪不一何,可勝爲設,防量備哉?防備之善,
者則唯量,賢智大材,然後先見,豫圖,
遏救之耳.針艾方藥,己病之具,非良醫不,
能以愈人.材能德行,治國之器,非明君不,
能以立功.醫無針藥,可作求買,以行術伎,
不須自有.君無材德,可選明輔,不必躬能.
由是察焉,材能德行,國之針藥,得立功效,
乃在君輔.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
得十利劍,不如得一,歐冶子也.多得善物,
不如少得,能知物者,知物者之,致善珍,
珍益廣非,特止於十.賢者先見,防患未然.
題解

求輔,即得到賢才輔佐之意。大凡爲政者沒有不想得到賢能之士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的。本篇則著重論述了爲政者在得到賢能之士的情況下卻很難讓其發揮作用的三大難題(大難三)和兩種不能始終信任賢輔(止善二)的情況。最後告誡爲政者如果君臣之間不能以心換心、彼此信任,賢能之士就難以發揮作用。
【原文】
昔秦王[1]見周室之失統[2] ,喪權於諸侯,故遂自恃[3] ,不任人、封立諸侯。及陳勝[4] 、楚、漢[5]咸由布衣[6],非封君[7]有土,而並共滅秦。高帝[8] 既定天下,念項王[9] 從函谷[10] 入而己由武關[11] 到,推卻關(推卻關恐有闕誤),修強守御,內充實三軍,外多發屯戍[12] ,設窮治[13] 黨與[14] 之法,重懸告反之賞,及王翁[15] 之奪取,乃不犯關梁[16] 厄塞[17] ,而坐得其處。王翁自見以專國秉政[18] 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權,使事無大小深淺,皆斷決於己身。及其失之,人不從,大臣生焉(焉恐怨)。更始帝[19] 見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師[20],恃民悅喜,則自安樂,不聽納諫臣謀士,赤眉圍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敗。由是觀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勝爲設防量備哉?防備之善者,則唯量賢智大材,然後先見豫圖遏將(遏將當作將遏)救之耳。
【譯文】
當年秦始皇見到周王室失去綱紀,喪權於諸侯,因此便自矜稱大,(秦得天下後) 便不再封立諸候。及陳勝、項羽、劉邦,都是平民出身,並非天子授封而享有封地的諸候,但他們共同滅了秦朝。漢高帝平定天下之後,思及當年項羽從函谷關入秦,而自己由武關到達咸陽,於是推想到據守關隘的重要,便整修加強防禦,在國內充實三軍的實力,在邊關則多派兵防守;制定了徹底查辦私結朋黨的法令,重金懸賞獎勵告發謀反之人。到了王莽奪取漢朝政權之時,卻不用攻關奪塞而坐享其皇位。王莽自知是憑著獨攬朝政而竊取皇位,便抑制重臣勢力、控制下級權力,使事情無論大小輕重,都由自己-人決斷。等到他失去權力時,眾人不追隨,大臣皆抱怨。更始帝劉玄見王莽因失去民心而丟了天下,西進到長安後,趁著人民喜悅,就自圖安樂,不聽取諫臣謀士的意見,以致赤眉軍包圍長安,而親近大臣乘機反叛,長安城於是被攻破。由以上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危害國家的禍患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又怎能全都提前做好防患的準備呢?防備禍國之患的最好辦法,只有去考察並任用那些賢能大智的人,然後才能及早發現問題,預先安排考慮,從而遏止禍亂,挽救國家。
[19] 更始帝:即劉玄,字聖公,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綠林軍建立的更始政權的皇帝。原爲西漢皇族,劉秀族兄。新莽時,因客犯法,亡命平林。地皇三年(公元22年)投入平林陳牧軍。因其爲劉姓宗室,次年被擁立爲帝,建元更始。先建都洛陽,後長安市民起事響應,殺死王莽,更始遂移都長安。他沒有才能,一 朝爲帝,便沉酒於宮廷淫樂生活,委政於其岳父趙萌,以致眾叛親離。赤眉軍進逼長安,劉玄於更始三年( 公元25年)十月,奉璽綬歸降赤眉,封長沙王。不久,被縊死。
[20]京師:此指長安。
【原文】
維針艾[21] 方藥[22] 者,己病之具也,非良醫不能以愈人。材能德行者,治國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醫無針藥,可作爲求買以行術伎[23] ,不須必自有也。君無材德,可選任明輔[24] ,不待必躬能也。由是察焉,則材能德行,
國之針藥也,其得立功效,乃在君輔。傳日:『得十良馬, 不如得一-伯樂[25] ;得十利劍,不如得一歐冶[26] 。』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珍益廣,非特止於十也。
【譯文】
針艾方藥,是治病的工具,不是良醫則不能用它治癒病人;才能德行,是治理國家的工具,不是賢明的君主則不能用它建立功業。醫生沒有針藥,可以通過製作、購買來施展醫術,而無須一定要自己擁有看病的器具,君主沒有才德,可以選拔任用賢明的輔佐,而不必一-定要自身能擁有這些。由此看來,才能德行,是治國的針藥。它們要產生功效,還在於君主的使用。古書說,得到十匹良馬,不如得到一一個伯樂;得到十把利劍,不如得到一一個歐治子。 多得美好之物,不如少得能知物者。能知物者能使美好珍貴之物到來,且會使美好珍貴之物越來越多,就不僅僅是止於十倍之數了。

[21] 針艾:刺灸治療的主要工具和材料。 【素問●湯液醪醴論】:『鑱石針艾治其外。』針用於刺,艾用於灸。針艾是從用具而言,刺灸是從應用言。
[22] 方藥:醫方和藥物。
[23] 伎:舊指醫卜歷算之類方術。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