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回覆: 0

[農家] 【王禎農書】百穀譜5蔬屬詩解2葫荽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王禎農書】百穀譜5蔬屬詩解2葫荽
題文詩:葫荽,張騫自西,域得其種,莖葉皆細,
可同邪蒿,食作羮良;幷人呼爲,香荽即此.
本草雲,味辛溫,殺蟲去毒;事類全書,
葫荽,必用月晦,日晚下種;齊民要術,
雲葫荽,宜黒土,青沙良地;三遍熟耕,
春種者用,秋耕,開春凍解,地起有潤,
澤時急接,種之,疏密正好.六七月種,
先曬燥欲,種時布子,于堅地一,升子與一,
掬濕土和.以腳搓子,破作兩段,以磚瓦搓,
以木礱礱,之亦得,旦暮潤時,耬耩作壟,
以手撒子,令平,菜生二三,寸鋤去穊,
者供食.作菹菜,者十月足,霜乃收之,
取子留根,令稀;穊即不生,以草覆上;
覆供生食,其又不凍.此菜旱種,連雨,
不同春月,要求濕下,麥底地亦,得種止須,
急耕調熟,雖名秋種,在六月,連雨生則,
根彊科大,七月種者,雨多亦得,雨少則生,
不盡根細,科小不同.六月種者,若留冬食,
以草覆之,得竟冬食.其春種小,小供食者,
自可畦種,一如葵法.挼子沃水,生芽種之,
晝用箔蓋,夜則去之,晝不蓋熱,不生夜不,
去蟲耬之.凡種菜子,難生者水,沃令芽生,
無不即生.又有一種,名石葫荽,鵝不食草,
載在本草,止堪入藥,卻非此種.葫荽其子,
搗細香而,微辛食饌,多作香料,以助其味,
於蔬菜子,葉皆可用,生熟皆食,甚益於世.
【原文】
葫荽【按齊民要術及本草俱作胡荽】葫荽漢張騫自西域得其種莖葉皆細可同邪蒿食及作羮幷人呼爲香荽即此也本草雲:『味辛溫殺蟲去毒』;事類全書:『葫荽必用月晦日晚下種』;齊民要術:『葫荽宜黒軟,青沙良地』,三遍熟耕春種者用秋耕地開春凍觧地起有潤澤時急接澤種之疏密正好六七月種先曬燥欲種時布子于堅地一升子與一掬濕土和之以腳搓子破作兩段【以磚瓦搓之亦得以木礱礱之亦得】於旦暮潤時以耬耩作壟以手撒子即令平菜生二三寸鋤去穊者供食十月足霜乃收之取子者仍留根令稀【穊即不生】以草覆上【覆者得供生食又不凍】
此菜旱種非連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濕),麥底地亦得種止須急耕調熟雖名秋種會(總)在六月連雨生則根彊科大七月種者雨多亦得雨少則生不盡但根細科小不同耳六月種者若留冬食則以草覆之得竟冬食其春種小小供食者自可畦種一如葵法挼子沃水生芽種之【晝用箔蓋夜則去之晝不蓋熱不生夜不去蟲耬之】凡種菜子難生者皆水沃令芽生無不即生矣又有一種名石葫荽亦名鵝不食草』,載在本草止堪入藥卻非此種葫荽其子搗細香而食饌中多作香料以助其味於蔬菜子葉皆可用生熟皆可食甚有益於世也
【譯文】葫荽①,西漢張騫從西城帶回它的種子。莖葉都細小,可以同邪蒿一起吃,以及作羹吃,都好。山西人管它叫香荽,就是這個。【本草】3說:味辛,性溫,殺蟲祛毒。【事類全書】說:『葫荽,必須在月末這天的晚上下種。』
【齊民要術】說:種萌荽,宜黑色壤土、灰色沙質壤士肥地,耕三遍使精熟。春種葫荽,用上年秋耕的地。開春化凍土壤疏鬆墳起、地面返漿濕潤時,趕緊趁濕下種。(一畝用一升種子),疏密正好。(秋播的),六七月種。先把種實曬乾, 臨種時,把種實攤在硬地上,一升種實和進一捧濕土,用腳來回蹂蹉,使種實破作兩半。(用磚瓦搓開也可以,用礱礱破也可以)。在早晨、傍晚上壤濕潤時,用耩子耩出播種溝,把種子撒在溝里,隨即耮平。苗長高到二三寸,鋤去稠密的,可以供食。[秋播準備作醃菜的],十月飽霜之後收穫。準備收子的,仍然把根留著,間拔使它稀疏些,稠密了子長不好。用草覆蓋在上面。(覆蓋者可供生吃,又不會凍死)。
這菜既是[六月]旱種,不遇連雨不出苗,所以不同春種那樣要求趁濕[下種]。前茬種麥的茬口也可以種,但須趕緊把地耕熟。雖說是秋種,總在六月下種,只要連日下雨,那便根系壯健,科叢也大。如果七月下種,遇上多雨天也可以;如果雨少,那就缺苗稀稀拉拉,而且根細科小,便跟六月種的大不相同了。假如要留著冬月吃的,就在上面用草覆蓋著,整個冬天都有得吃。如果春天稍微種點自家吃的,自然可以畦種,方法跟種葵一樣。[夏種時], 搓開種子,浸種催芽,然後播種。白天用管覆蓋, 夜同揭去。白天不蓋,天熱不出苗:夜間不揭去。就會有蟲,凡是種菜難得出苗的,都宜進行浸種催芽,就無不很快出苗了。
又有一種叫做石胡荽國,也叫『鵝不食草』,載在【本草】⑥中,只供藥用,不是本種。
葫荽,把種子搗細,香而微帶辛味,食饌中多用作香料,以增鮮美香味。作爲蔬菜,它的子和葉都可以用,生熟都可以吃,對世人是很有益的。
【注釋】稠密ji;

①葫荽;即胡荽(Coriandrum sativum), 傘形科,一、二年生蔬栗,又名荒荽、香菜.嫩葉有特殊香氣,可供生食,亦可熟食或鹽潰,並可凍藏在冬攣供食。②邪萬: 傘形科的Seseli libanotis var daucifolia.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