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回覆: 0

[其他] 王充【論衡】卷38別通篇詩解6識別通人俟以不次通人始於蘭台令史典國道藏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王充【論衡】卷38別通篇詩解6識別通人俟以不次通人始於蘭台令史典國道藏
題文詩:
人不通者,亦能自供,仕官為吏,亦得高官,
將相長吏,猶吾大夫,高子也者,安能別之?
隨時積功,以命得官,不曉古今,以位為賢,
與文儒,異術安得,識別通人,俟以不次?
將相長吏,不得若,右扶風蔡,伯偕鬱林,
太守孟嘗,東萊太守,李季公徒,心自通明,
覽達古今,故敬通人,如見大賓.燕昭王為,
鄒衍擁彗,彼受何性?東成令董,知為儒梟,
海內稱通,故其接人,能別奇律,是以鍾離,
產公以偏,戶之民受,圭璧之敬,知之明故,
能知之凡,石生光氣;不知之金,玉無潤色.
武帝,以至今朝,數舉賢良,令人射策,
甲乙之科.若董仲舒,唐子高之,與穀子雲,
丁伯玉者,策既中實,文說美善,博覽膏腴,
之所生也.使四者經,徒能摘筆,徒能記疏,
不見古今,之書安能,建美善於,聖王庭乎?
孝明之時,讀蘇武傳,見武官名,曰栘中監,
以問百家,百官莫知.倉頡,小學之書,
文字備具,至於無能,對聖國之,問者是皆,
美命隨牒,人多在官.木旁多字,且不能知,
欲及,若董仲舒,之知重常,之知,
貳負難哉!或曰通人,之官蘭台,令史校書,
定字比夫,太史太祝,職在文書,無典民用,
不可施設.是以蘭台,之史班固,賈逵楊終,
傅毅之徒,名香文美,委積不紲,大用於世.
曰此不然.周世通覽,之人鄒衍,孫卿,
受時王寵,尊顯於世.董仲舒雖,無鼎足位,
公卿.周監二代,漢監周秦.然則蘭台,
之官國所,監得失以,心如丸卵,為體內藏;
眸子如豆,為身光明.令史雖微,典國道藏;
通人由進,猶博士官,儒生由興.委積不紲,
豈聖國微,遇之哉殆,以書未定,職未畢也! 
  
  【原文】
  38·14人不通者,亦能自供,仕官為吏,亦得高官,將相長吏,猶吾大夫高子也(1),安能別之?隨時積功,以命得官,不曉古今,以位為賢,與文之異術(2),安得識別通人,俟以不次乎(3)?將相長吏不得若右扶風蔡伯偕、鬱林太守張孟嘗、東萊太守李季公之徒(4),心自通明,覽達古今,故其敬通人也如見大賓。燕昭不鄒衍擁彗(5),彼獨受何性哉?東成令董仲綬知為儒梟(6),海內稱通,故其接人能別奇律(7),是以鍾離產公以偏戶之民(8),受圭璧之敬(9),知之明也。故夫能知之也,凡石生光氣;不知之也,金玉無潤色。  【注釋】
  (1)高子:春秋時齊國執政的大夫。猶吾大夫高子:齊國大夫崔杼殺了齊莊公,高子不敢討伐。大夫陳文子對他不滿,到各國去求兵討伐崔杼,但沒有得到任何支持。陳文子便罵那些人跟高子一樣。參見【論語·公冶長】。王充是引用這個典故來諷刺東漢地方長官都像高子那樣昏庸無能。
  (2)之:根據文意,疑『人』字誤。文人:這裡指通人。
  (3)俟(sì四):待。不次:不拘常次,就是破格提拔的意思。
  (4)右扶風:西漢時的行政區之一,相當於一個郡,因地屬畿輔,所以不稱郡,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西市北),轄境約當今陝西省秦嶺以北,戶縣、咸陽市、旬邑縣以西地方。東漢時治所移到槐里(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南)。其最高長官也叫右扶風。鬱林:郡名。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布山(今廣西省桂平縣西故城),轄境相當今廣西省除桂林、梧州及玉林部分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東萊:郡名。西漢置郡,治所在掖縣(今屬山東省),轄境相當今山東省膠萊河以東,蚷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東地方。蔡伯偕(xié斜)、張孟嘗、李季公:都是漢朝人,事跡不詳。
  (5)燕昭:燕昭王,名平,戰國時燕國君主。公元前311~前279年在位。由於燕被齊國打敗,昭王即位,就卑身厚幣,以招賢士。為郭隗築黃金台,師事之,於是樂毅從衛,鄒衍從齊,劇辛從趙,爭趨燕。之後國漸富強,用樂毅為上將軍,伐齊,入臨淄,接連攻下齊七十餘城。鄒衍:參見2·5注(24)。事參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彗:掃帚。
(6)東成:即東城,古縣名,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董仲綬:人名。事跡不詳。梟(xiāo肖):雄,首領。
  (7)律:疑『偉』字形近而誤。
  (8)鍾離:古縣名。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產公:人名。事跡不詳。編戶之民:指普通老百姓。(9)圭(guī規):上尖下方或上圓下方的一種珍貴玉制禮器。天子、諸侯舉行降重儀式時所執,按大小以別尊卑。璧:一種平而圓,中央有孔,邊大倍於孔的貴重玉器。受圭璧之敬:指受到高度的尊重。
  【譯文】
不通的人,也能自己供養自己,做官也能得到高官。地方長官就像齊大夫高子樣昏庸,怎麼能識別他們呢?他們靠時運積下了些功績,因為天命當了官,不通古今,由於地位高而被看成賢人,他們與通人當官的手段不一樣,怎麼才能識別通人並以破格提拔來對待他們呢?地方長官沒有像右扶風蔡伯偕、鬱林太守張孟嘗、東萊太守李季公之類人,心中本身通達明白,博覽古今,所以他們尊重通人就會見尊貴的客人一樣。燕昭王為鄒衍掃地,那他唯獨承受的是什麼天性呢?東城令董仲綬知識稱得上是儒家最傑出的人,海內外都稱他是通人,所以他待人時能識別出特別突出的人,因此鍾離的產公能以一個普通百姓而受到高度尊重,這是由於董仲綬對產公了解得很清楚。這樣看來,能被了解,普通石頭也會發光冒氣;不被了解,即使是金玉也沒有光澤。
  【原文】
  38·15自武帝以至今朝(1),數舉賢良(2),令人射策甲乙之科(3)。若董仲舒、唐子高、穀子雲、丁伯玉(4),策既中實,文說美善,博覽膏腴之所生也(5)。使四者經徒能摘,筆徒能記疏(6),不見古今之書,安能建美善於聖王之庭乎?孝明之時,讀【蘇武傳】,見武官名曰栘中監(7),以問百家,百官莫知。夫【倉頡】之章,小學之書,文字備具,至於無能對聖國之問者(8),是皆美命隨牒之人多在官也。『木』旁『多』文字且不能知(9),其欲及若董仲舒之知重常,劉子政之知貳負,難哉!
  【注釋】
  (1)今朝:指漢章帝時。
  (2)舉賢良:漢武帝時開始的一種選官制度,規定由地方官吏推舉一些品行賢良的人進京考試後做官。
  (3)策:竹簡。射策:一種考試方法。把題目寫在竹簡上,由考生抽籤解答。甲乙之科:參見3·3注(12)
  (4)丁伯玉:人名。疑西漢時人,事跡不詳。
  (5)膏腴(yú魚):肥厚的脂肪。這裡指內容豐富的書。
  (6)記:疑是衍文。上文『經徒能摘』,與『筆徒能疏』正好對文,可證。
  (7)栘(yí移):漢時馬廄名。栘中監:管馬的官。
  (8)聖國:對統治者的尊稱。這裡指漢明帝。
  (9)文:本書多有『之字』連文,故疑『文』系『之』誤。
  【譯文】
從漢武帝到本朝,多次舉賢良,讓人們通過『射策』考試,分甲乙科錄取。像董仲舒、唐子高、穀子雲、丁伯玉等,竹簡上的題目他們全部能準確地回答出來,而且文章內容完善形式優美,這是他們廣泛閱讀內容豐富的書籍得來的。假使他們四人讀經只能摘錄句子,動筆只能給經書作法,沒有看過古今的其他書籍,怎麼能在聖王的朝庭中寫出好文章來呢?漢明帝的時候,他讀【漢書·蘇武傳】,看見武職中有名叫『栘中監』的,以此詢問各位官吏,他們沒有一個人知道。其實【倉頡】是本文字學的書,上面文字都齊備,至於各位官吏不能回答國君提出的問題,這都是因為憑命好和升官簿升遷的人多在朝廷做官的緣故。『木』旁一個『多』字尚且不知道,他們要想達到像董仲舒知道重常鳥,劉子政知道貳負屍,那太難啊!

  【原文】

  38·16或曰:『通人之官,蘭台令史(1),職校書定字,比夫太史、太柷(2),職在文書,無典民之用,不可施設(3)。是以蘭台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4),名香文美,委積不紲(5),大用於世(6)。』曰:此不繼(7)。周世通覽之人,鄒衍之徒,孫卿之輩(8),受時王之寵,尊顯於世(9)。董仲舒雖無鼎足之位(10),知在公卿之上。周監二代,漢監周、秦。然則蘭台之官,國所監得失也。以心如丸卵,為體內藏;眸子如豆,為身光明。令史雖微,典國道藏;(11),通人所由進,猶博士之官,儒生所由興也。委積不紲,豈聖國微遇之哉,殆以書未定而職未畢也!
  【注釋】
  (1)蘭台:漢代宮中藏書的地方。蘭台令史:官名。西漢時置,負責校勘、整理書籍,掌管文書。因為班固曾為蘭台令史,受詔撰史,故後世亦稱史官為蘭台。
 (2)太史:官名。周時設置。掌管王室文書的起草,策命卿大夫,記載國家大事,編著史冊,管理天文、曆法、祭祀,並掌管典籍書冊。地位較崇高。秦、漢設太史令,地位已有降低。柷(chù觸):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在此又難通,疑有誤。遞修本作『祝』,可從。太祝:官名。負責國家祭祀的官吏。
  (3)施設:安置。這裡是使用的意思。
  (4)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官蘭台令史,轉遷為郎,典校秘書。奉詔完成其父【史記後傳】,歷二十餘年,修成【漢書】,文辭淵雅,敘事詳贍,並開創了斷代史體例。賈逵(公元30~101年):字景伯。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北)人。賈誼九世孫。東漢經學家、天文學家。官蘭台令史。著有【春秋左氏傳解詁】、【國語解詁】等,已佚。楊終:字子山。成都(今屬四川)人。官至蘭台校書郎。著有【春秋外傳】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萬字。傅毅:字武仲。東漢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人。漢章帝時為蘭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
  (5)委積:堆積。這裡是停留的意思。紲(yì義):通『紲』,超越。這裡指升官。
  (6)根據文意,疑『大』字上奪一『無』字。下文『委積不紲,豈聖國微遇之哉』,文義相同,可證。
  (7)繼:疑『然』字之誤。本書【超奇篇】有曰:『此不然。周世著書之人』,可證。
  (8)孫卿:即荀況。
  (9)以上參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10)鼎足之位:古代鼎象徵國家,鼎有三足,因而把主管朝政的三公喻成鼎的三足,把三公這樣的高官,說成鼎足之位。
  (11)藏(àng葬):儲放東西的地方。道藏:指儲藏重要經典文書的地方。

  【譯文】
 有人說:『通人做官,不過蘭台令史,其職校勘書籍刪定文字,同太史、太祝一樣,職務只在掌握文書,沒有治理百姓的才能,不能任用他們。所以蘭台令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一些人,名香文美,但都停留原職不能升官,不被當世重用。『我說:這不一定。周代的通人,鄒衍、荀況他們,就受到當時君主的寵幸,在社會上有顯赫地位。董仲舒雖然沒有三公那樣的地位,但知識卻在三公九卿之上。周代借鑑夏、商二代的事跡,漢代借要借鑑周、秦的事跡。然而蘭台令史是國家要借鑑前代得失的關鍵。因為心像丸卵那麼小,卻是人體主要的內臟器官;瞳仁如豆那麼小,卻能使人見到光明。蘭台令史雖然地位低微,卻掌管着國家的珍貴圖書資料,通人就由此進身做官,像博士這樣的官,儒生就是由這裡開始做起的。可見有的道人停留原職沒有升官,哪裡是朝廷冷遇他們,而大概是因為書還沒有校訂好,任務還沒有完成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