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回覆: 0

[其他] 【天工開物】卷13殺青詩解1以紙為媒傳承經典傳情遞義--紙料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21 18:00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開物】卷13殺青詩解1以紙為媒傳承經典傳情遞義--紙料
題文詩:
宋子:物象精華,乾坤微妙,古傳今而,
華達夷使,後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
者何物哉?君與民通,師將弟命,倘但憑藉,
呫呫口語,其與幾何?持寸,握半卷書,
終事詮旨,風行而冰,釋焉覆載,之間之藉,
有楮先生,頑咸,嘉賴之矣.身為竹骨,
木皮殺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從此起.
其精在此,其粗效於,障風護物,之間事已,
開於上古,漢晉時人,擅名記者,何其陋哉!
漢字立而,歷史乃生,文化乃繁,民族乃衍,
言存一時,文傳千古,文以傳情,字以達意,
以紙為媒,傳承經典,情通古今,通古達今,
以古鑒今.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
膜等諸物,者為皮紙,用竹麻者,為竹紙也,
精者極其,潔白,書文印文,柬啟;
粗者為火,紙包裹紙.謂殺青以,斬竹得名;
汗青,煮瀝得名;簡即已成,紙名乃煮,
竹成簡紙.後人遂疑,削竹片以,紀事而又,
誤疑韋編,為皮條穿,竹札也秦,火未經時,
書籍繁甚,削竹成簡,能藏幾何?如西番用,
貝樹造成,紙葉中華,又疑以貝,葉書經典.
不知樹葉,離根即焦,與削竹同,一可哂也.
【原文】宋子曰:物象精華,乾坤微妙,古傳今而華達夷,使後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者以何物哉①?君與民通,師將弟命,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終事詮旨,風行而冰釋④焉。覆載之間之藉有楮先生⑤也,聖頑⑥咸嘉賴之矣。身為竹骨與木皮,殺其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從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於障風、護物⑦之間。事已開於上古,而使漢、晉時人擅名記者,何其陋哉⑧!             
【注釋】
①『物象精華』句:萬物萬象之精華,天地宇宙之奧妙,這些知識從古傳至今,從中華傳至四夷,使後世的生民眼觀而心會,靠的是什麼載體呢?
②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只靠着瑣屑的言語相傳,又能傳後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寬的文書憑證。
④終事詮旨,風行而冰釋:事情交代清,就辦得如風行一般迅速;意思表達透,一切疑問就都煥然如冰之融化。
⑤楮先生:唐人韓愈有【毛穎傳】,擬文房為人,毛筆以兔毫所造,故稱毛穎;紙以楮樹皮製造,故稱楮先生。又古有褚先生補【史記】者,亦取其音近。
⑥聖頑:聖賢與愚頑。
⑦障風、護物:糊窗戶、包東西。
⑧『事已開於上古』句:宋應星的意思是:把造紙術的發明權記在漢、晉某人的名下,這是不對的。造紙的源頭遠在上古,因為那時就應該有最原始的紙,以用來糊窗戶、包東西。宋應星的推測不是沒有道理,即紙的雛形應該遠早於蔡倫,但若說是起於上古,則推得也太遠了。      
【譯文】
宋先生說:事物的精華、天地的奧妙,從古代傳到現在,從中原抵達邊疆,使後來人能夠瞭然於心,那是用什麼東西記載下來的呢?君主與臣下交換意見,老師傳授課業給學生,如果只是憑藉喋喋不休的口頭語言,那又能解決多少問題呢?但是只要有短短一張文符或者是半冊課本,就能把有關事物的道理闡述清楚,就能使命令風行天下,疑難也會如同冰雪融化一樣地消釋。自從世上有了紙之後,聰明的人和愚鈍的人都從中受益不淺。紙是以竹骨和樹皮為原料造成的。除去樹木的青色外層就造成了白紙,於是諸子百家的萬捲圖書才有了書寫和印刷的物質基礎。精細的紙用在這方面,而粗糙的紙則用來擋風和進行包裝。造紙的事早在上古時就已經開始了,但卻有人把它說成是漢、晉時由某個人所發明,這種見識是多麼地淺陋啊!

紙料【原文】凡紙質用楮樹(一名谷樹)皮與桑穰①、芙蓉膜②等諸物者為皮紙,用竹麻者為竹紙。精者極其潔白,供書文、印文、柬、啟用;粗者為火紙③、包裹紙。所謂『殺青』,以斬竹得名;『汗青』以煮瀝得名;『簡』即已成紙名,乃煮竹成簡④。後人遂疑削竹片以紀事,而又誤疑『韋編』為皮條穿竹札也。秦火未經時,書籍繁甚,削竹能藏幾何?如西番用貝樹造成紙葉⑤,中華又疑以貝葉書經典。不知樹葉離根即焦,與削竹同一可哂也。
【注釋】
①桑穰:桑樹裏面那一層皮,較鬆軟。
②芙蓉膜:即木芙蓉的韌皮。
③火紙:做冥錢燒用的紙。
④『所謂'殺青」』句:宋應星繼續為他的紙起於上古說進行論證,對『殺青』、『汗青』做了自己的理解,即都是造紙的工序,而『簡』就是紙的別名。這些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⑤西番用貝樹造成紙葉:印度並不是宋應星說的把貝樹造成紙,而是把文字直接寫在貝樹葉上。宋應星的這一臆測也是錯誤的。

【譯文】
用楮樹(一名谷樹)、桑樹和木芙蓉的第二層皮等造的紙叫做皮紙,用竹麻造的紙叫做竹紙。精細的紙非常潔白,可以用來書寫、印刷和制柬帖;粗糙的紙則用於製作火紙和包裝紙。所謂『殺青』就是從斬竹去青而得到的名稱,『汗青』則是以煮瀝而得到的名稱,『簡』便是已經造成的紙。因為煮竹能成『簡』和紙,後人於是就誤認為削竹片可以記事,進而還錯誤地以為古代的書冊都是用皮條穿編竹簡而成的。在秦始皇焚書以前,已經有很多書籍,如果純用竹簡,又能寫下幾個字呢?西域一帶的人用貝樹造成紙頁,而我國中土的人士進而誤傳他們可以用貝樹葉來書寫經文(即『貝葉經』)。他們不懂得樹葉離根就會焦枯的道理,這跟削竹記事的說法是同樣可笑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