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回復: 0

[其他] 【天工开物】卷13杀青诗解1以纸为媒传承经典传情递义--纸料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21 18:00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开物】卷13杀青诗解1以纸为媒传承经典传情递义--纸料
题文诗:
宋子: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
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
者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倘但凭藉,
呫呫口语,其与几何?持寸,握半卷书,
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之藉,
有楮先生,顽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
木皮杀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
其精在此,其粗效于,障风护物,之间事已,
开于上古,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
汉字立而,历史乃生,文化乃繁,民族乃衍,
言存一时,文传千古,文以传情,字以达意,
以纸为媒,传承经典,情通古今,通古达今,
以古鉴今.凡纸质用,楮树皮与,桑穰芙蓉,
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也,
精者极其,洁白,书文印文,柬启;
粗者为火,纸包裹纸.谓杀青以,斩竹得名;
汗青,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
竹成简纸.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
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
书籍繁甚,削竹成简,能藏几何?如西番用,
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原文】宋子曰: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①?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凭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④焉。覆载之间之藉有楮先生⑤也,圣顽⑥咸嘉赖之矣。身为竹骨与木皮,杀其青而白乃见,万卷百家基从此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于障风、护物⑦之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⑧!             
【注释】
①『物象精华』句:万物万象之精华,天地宇宙之奥妙,这些知识从古传至今,从中华传至四夷,使后世的生民眼观而心会,靠的是什么载体呢?
②凭藉呫呫口语,其与几何:只靠着琐屑的言语相传,又能传后人多少呢?
③寸符:一寸宽的文书凭证。
④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事情交代清,就办得如风行一般迅速;意思表达透,一切疑问就都焕然如冰之融化。
⑤楮先生:唐人韩愈有【毛颖传】,拟文房为人,毛笔以兔毫所造,故称毛颖;纸以楮树皮制造,故称楮先生。又古有褚先生补【史记】者,亦取其音近。
⑥圣顽:圣贤与愚顽。
⑦障风、护物:糊窗户、包东西。
⑧『事已开于上古』句:宋应星的意思是:把造纸术的发明权记在汉、晋某人的名下,这是不对的。造纸的源头远在上古,因为那时就应该有最原始的纸,以用来糊窗户、包东西。宋应星的推测不是没有道理,即纸的雏形应该远早于蔡伦,但若说是起于上古,则推得也太远了。      
【译文】
宋先生说:事物的精华、天地的奥妙,从古代传到现在,从中原抵达边疆,使后来人能够了然于心,那是用什么东西记载下来的呢?君主与臣下交换意见,老师传授课业给学生,如果只是凭借喋喋不休的口头语言,那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但是只要有短短一张文符或者是半册课本,就能把有关事物的道理阐述清楚,就能使命令风行天下,疑难也会如同冰雪融化一样地消释。自从世上有了纸之后,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从中受益不浅。纸是以竹骨和树皮为原料造成的。除去树木的青色外层就造成了白纸,于是诸子百家的万卷图书才有了书写和印刷的物质基础。精细的纸用在这方面,而粗糙的纸则用来挡风和进行包装。造纸的事早在上古时就已经开始了,但却有人把它说成是汉、晋时由某个人所发明,这种见识是多么地浅陋啊!

纸料【原文】凡纸质用楮树(一名穀树)皮与桑穰①、芙蓉膜②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③、包裹纸。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④。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⑤,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注释】
①桑穰:桑树里面那一层皮,较松软。
②芙蓉膜:即木芙蓉的韧皮。
③火纸:做冥钱烧用的纸。
④『所谓'杀青」』句:宋应星继续为他的纸起于上古说进行论证,对『杀青』、『汗青』做了自己的理解,即都是造纸的工序,而『简』就是纸的别名。这些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⑤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印度并不是宋应星说的把贝树造成纸,而是把文字直接写在贝树叶上。宋应星的这一臆测也是错误的。

【译文】
用楮树(一名穀树)、桑树和木芙蓉的第二层皮等造的纸叫做皮纸,用竹麻造的纸叫做竹纸。精细的纸非常洁白,可以用来书写、印刷和制柬帖;粗糙的纸则用于制作火纸和包装纸。所谓『杀青』就是从斩竹去青而得到的名称,『汗青』则是以煮沥而得到的名称,『简』便是已经造成的纸。因为煮竹能成『简』和纸,后人于是就误认为削竹片可以记事,进而还错误地以为古代的书册都是用皮条穿编竹简而成的。在秦始皇焚书以前,已经有很多书籍,如果纯用竹简,又能写下几个字呢?西域一带的人用贝树造成纸页,而我国中土的人士进而误传他们可以用贝树叶来书写经文(即『贝叶经』)。他们不懂得树叶离根就会焦枯的道理,这跟削竹记事的说法是同样可笑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