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3|回复: 0

[儒家文化] 做事要取中道,无过无不及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3-6-2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事要取中道,无过无不及

做事要取中道,无过无不及

子曰:“导千乘之国,导,谓为之政教也。敬事而信,为国者,举事必敬慎,与民必诚信也。节用而爱人,节用,不奢侈也。国以民为本,故爱养之。使民以时。”不妨夺农务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导,通行本中写作“道”。马融注解:“道,谓为之政教也”;包咸注:“导,治也”,治理。乘,兵车。在古代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是大国,所以“千乘之国”就是大国。这句话告诉人们,治理大国的纲领具体有五条。

敬,《说文解字》解释:“肃也”;《释名·释言语》中解释:“警也,横自肃警也”;包咸注:“为国者举事必敬慎”。“敬慎”和“肃警”的意思相同,所以敬可以解释为敬慎、谨慎。《说文解字》解释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人言为信,是会意字,诚信的意思。节,节俭。《贾子·道术》中解释:“费弗过适谓之节”,费用不超过适宜的范围叫做节。用,指财用。人,民。为了避免和“使民以时”相重复,所以用“人”字。

使民以时”,古人运用老百姓的劳力进行公共事务的建设,如筑城、防守、用兵等,都要在农闲的时间,不可妨害农时。“春秋时,兵争之祸亟,日事征调,多违农时,尤治国所宜戒也”,春秋时兵事很多,每天都征调兵力,很多都会违背农时,这是治国特别应该警戒的。

这五条纲领视为治国的五条基本纲领。虽是治理大国的纲领,但是对于治理小的国家、企业单位、公司行号,乃至于治家,其中的道理原则都非常适用。

导千乘之国”,治理大国如此,治理小国也是如此,道理原则不会改变。第一条纲领叫做“敬事”,即尽忠、尽职、负责。佛教寺院中,第一座建筑物是天王殿。天王殿供奉着四尊天王。第一尊叫持国天王,教导人们负责尽职。“持”,主持。“国”,国家。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各自的责任、工作、本分,如果每一个人都负责尽职地把自己的本分做好,社会一定和谐,国家一定能够治理好。所以,持国天王手中拿着一把琵琶。琵琶有表法的含义,告诉人们做事要取中道,无过无不及,就像琵琶的弦,调得太松,弹不出美妙的声音;调得太紧,弦就会崩裂;只有调得适中,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所以,儒家讲“中庸”,佛教讲“中道”,都是教人们做事无过无不及,才能负责尽职地把本分做好。

当然,这些塑像并不是神明,让人们去顶礼膜拜,以求升官、发财,而是传达教育的含义,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教学方式。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地方把佛教变成宗教,人们在寺院里做经忏佛事,为去世的人服务。更有甚者把宗教变成迷信,例如一些人带着钱去各大寺院供养、布施,回来之后仍然违法乱纪,最后被抓起来了,还埋怨说:“佛菩萨不灵,没有保佑我。”这是一种误解,就是把教育变成了宗教,甚至变成迷信,而没有理解塑像的文化教育内涵,没有依教奉行,当然不是圣贤人真正的弟子。佛教的本质是教育,却被现在一些人误解了。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夙夜在公”

魏徵等人编辑《群书治要》为人们做了敬事的榜样。魏徵受唐太宗的命令,编辑一部书供唐太宗施政作参考。魏徵接受命令后,从一万四千多部的古籍之中精挑细选,选出68部,又从这68部精挑细选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概括出来。最终用短短50万字的篇幅,50卷书,68种典籍,就把唐朝以前经史子的精华概括出来。学习传统文化从哪里开始?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读历史就要从《群书治要》开始,因为《群书治要》是传统文化精华中的精华,读这部书用力少而得到的效果好。魏徵把这本书呈给唐太宗后,唐太宗每天手不释卷地阅读,说:“使我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卿等力也。”使我遇到事情不迷惑,能够考察借鉴古代的经验,都是得益于这一部书,全是你们的功劳。如果魏徵接受任务后,对于编撰之事并不认真负责,所选取出的东西也不一定符合道,不一定是对治国平天下有帮助,那么就不是敬事的态度。

“敬事”后面讲“信”,与民要诚信。关于信,古人强调了很多。《弟子规》上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凡是说话都要认真负责,不能故意说欺骗别人的话。当然,有时候人做不到诚信并不是因为故意要说欺骗别人的话,而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认真思考条件是否成熟,轻易地答应别人,答应之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或者时间不够、精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这样就很难实现诺言,也就失信于人。特别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喝酒,喝到高兴时就得意忘形,说:“这件事就交给我办”,轻易地承诺别人。第二天酒醒后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很好做。如果不做,答应了别人;如果去做,可能又违反很多国家的法律制度,进退两难。

对于国家领导者来说,讲求信用也是至关重要。《群书治要·孙卿子》中说:“齐桓、晋文、楚庄、吴阖庐、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他故焉,信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庐、越王勾践都是偏僻狭小之地的国君,但后来能够威震天下,使中原诸国感到威胁,就是因为他们讲信用。“是所谓信立而霸也”,这就是因为建立信用而称霸于诸侯。

不务张其义,济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不致力于伸张自己的道义,成就自己的诚信,反而唯利是图,在国内不顾后果地欺诈人民、追求小利,对外不顾一切地欺诈与自己结盟的国家,以追求大利。不好好治理自己已经拥有的,而常常想侵占别人所有的。

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得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果这样,臣子和百姓就没有不以欺骗之心对待君主的。君主欺骗臣民,臣民也欺骗君主,必然导致上下分崩离析。

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亡。”这样,敌国就会轻视他,与他结交的国家也会怀疑他,权术阴谋日渐猖獗,以至国家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灭亡。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没有遵行礼义诚信,而是专门靠玩弄权术阴谋治国。所以,领导者能够与民诚信是最重要的。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