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9|回覆: 0

[儒家文化] 怎樣求學,才能有所成就?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0 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曾子雖然魯鈍卻堅持好學,最後也很有成就。【中庸】上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曾子就把這句話力行在生活之中。雖然很魯鈍,但還是因爲傳承了孔子的道業而被稱爲『宗聖』。

爲人謀而不忠乎』,『爲人謀』從廣義上說是做事,也就是服務於大眾,這件事情天天都要做。很多人說:『也沒有人找我替他辦事。』其實,在生活中只要與人交往,就要對別人委託的事盡心盡力。比如,一天當中,無論從事哪一個職業都有分內的事。如果是老師,是否盡心盡力地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還是爲了拿鐘點費,稀里糊塗地備課,糊弄學生。如果是公務員,對於自己應盡的本分、應負責的工作是否盡心盡力地完成。如果是領導者,要想到自己是不是起到『君、親、師』的作用,既領導下屬,又能做他們的親人,還要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樣屬下才會對自己心悅誠服,做事也會非常用心。如果是店員,是否按時上下班,爲老闆、顧客盡心盡力地服務,別人對自己的服務態度是否滿意。縱然自己沒有工作,只是家庭主婦,從早到晚是不是把家事做得整整齊齊、有條不紊,對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盡心盡力地照顧到。這都是『爲人謀』。所以,只要有兩個人以上共同在一起,就要爲他服務、著想。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是講信用。與朋友交往,廣義地說,是和平輩、平等地位的人交往,自己是否做到言出必行。孔子說:『一個人如果言而無信,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大車』,指牛車;『小車』,指馬車。『輗』和『軏』,用現在的話比喻就是車的發動機,是車最關鍵的環節。一個人如果言而無信,就像車沒有發動機一樣,在社會上寸步難行。爲什麼?因爲自己說話、做事都讓別人懷疑,確實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與朋友交往能做到言而有信,那麼與家人、父母交往,則更要做到言而有信。現在人有很多顛倒之處,與外人、領導、同事交往時,能夠做到言而有信,但是對父母、兄弟姐妹說的話可以不守信用、不負責任,這都是顛倒。

『有信』,就是古人所說的『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才是真正做到言而有信。要達到這種境界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爲如果沒見到『諸法實相』,沒見到宇宙人生真相,而把所見到的虛幻的相認爲是真理,很難做到言而有信。所以,要求道,要明心見性,所見到的才是真實的,所說的話也才不會是妄語。

『傳不習乎』,檢點老師的教誨自己是否做到。如果教授別人,自己還沒有完全做到,怎麼能教導別人呢?

這三句話,實際是教導人們三件事:第一,『好學近乎知』。無論求學還是求道,都必須好學、喜學、願意學習,這樣才能成就。凡是歷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都是自主、自願地學習,自己廢寢忘食地用功,這樣才能成就。曾子就給人們做出了『好學近乎知』的榜樣。

【群書治要·曾子】中講:『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慾,從事於義,可謂學矣。』君子能夠『攻其惡』,責備自己的不良行爲、過惡。『求其過』,求自己的過失,而不是看別人的過失。『強其所不能』,自己不會做和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要加強,勉勵自己做得盡善盡美。『去私慾』,克除自己的私慾。『從事於義』,做事情要依照義的標準。古人告訴人們,義的標準就是【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凡事無論起心動念、言語行爲,能夠符合這三項標準,才叫做『從事於義』。這樣做才稱得上『學』。

君子愛日以學,及時以行,難者弗辟,易者弗從,唯義所在。』君子珍惜時日來學習,廢寢忘食、挑燈夜戰,『頭懸梁,錐刺股』地發奮讀書,才能有所成就。『及時以行』,要適時地把所學的付諸行動,在生活中落實。難做的不迴避,容易的也不盲從,只考慮是否符合道義。『日旦就業,夕而自省,思以沒其身,亦可謂守業矣。』白天攻治學業,晚上自我反省、檢查,一輩子都這樣堅持,才可謂堅守學業。這句話是曾子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向人們匯報,他說『吾日三省吾身』,自己確實也是這樣去做。

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習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讓也。君子之學,致此五者而已矣。』君子學習之後,還擔心自己學得不夠廣博,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已經知道的、理解的,又擔憂自己不能付諸行動。『行』和『習』有區分,『患其不習也』是溫習的意思,知識已經很廣博,又擔心自己不能時時溫習。『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讓也』,『行』是在生活中實行,既能在生活中實行,又擔心在行動上做不到謙讓。所以,君子之學只是把這五個方面都做到了。

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周圍一定有忠信的人,但都沒有孔子好學,所以孔子成爲聖人。孔子是怎樣成爲聖人的?是靠好學成就的。『好學近乎知』,因爲知是人本性中本有的,通過學習就可以接近知。

人在生活中學習不能靠別人逼迫,必須自己明白學習的意義。學,要學聖賢書、學做聖人。學什麼最重要?除了學知識、技能,重要的是能夠學聖賢教誨,也就是讀『四書五經』。古代皇帝都很好學,現在人也很好學,但是學的內容不一樣。皇帝要學習時,一定是請對經典很通達的人進行講解,並帶著群臣一起學習。清朝康乾盛世時期,皇帝禮請儒釋道三家的大德,把儒家、道家、佛家的教誨講給自己聽,並帶著文武百官一起學習。所以,全國上下思想高度一致,人們自私自利的心沒有生起。但是,慈禧太后當政時,她每天也去聽課,儒釋道三家的大德每天也都在講,結果聽到大德們所講的都像是在批評自己,慈禧太后就把宮廷講經的傳統廢棄了。『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日不讀聖賢書就面目全非。人不學聖賢書,自私自利的習氣和欲望就會生起,結果導致清朝政府的急劇腐敗,被外族所侵。這並不是因爲講誦傳統文化的原因,而是因爲廢棄了傳統文化。凡是在歷史上稍有成就的皇帝都尊重歷史,熟讀聖賢書,以史爲鑒。所以,學才能夠『近乎知』,學成聖賢。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