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7|回覆: 0

[儒家文化] 對散播謠言、攪亂輿論者,古人為什麼要嚴厲懲處?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4 1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人對謠言的態度

古人對謠言的態度

王曰:『烏乎!父師!畢公代周公為大師,為東伯,命之代君陳也。政貴有恆,辭尚體要,弗惟好異。政以仁義為常,辭以體實為要,故貴尚之。若異於先王,君子不好也。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餘風未殄,公其念哉。紂以靡靡利口為賢,覆亡國家。今殷民利口,餘風未絕,公其念絕之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王,指康王(成王的兒子)。這是康王對畢公說。君陳死後,康王命畢公繼續治理成周。父師,畢公當時居太師之職,因此稱父師。靡靡,孔穎達疏:『靡靡者,相隨順之意。紂之為人,拒諫飾非,惡聞其短,惟以靡靡相隨順、利口捷給、能隨從上意者以之為賢』,相隨順。商紂王拒絕諫言、文過飾非,厭惡別人說自己的短處,也厭惡聽到自己的短處,只以『靡靡相隨順』。利口惟賢,以言取人,把有口才、辯才、諂媚巴結的人作為賢德之人。殄,絕。

康王說:『嗚呼!父師!畢公代周公為大師,為東伯,命之代君陳也。畢公取代周公為太師,為東伯,康王命他代替君陳治理成周。為政貴有恆常,言辭以體現實情為重要,不要喜好標新立異。政以仁義為常,辭以體實為要,故貴尚之。若異於先王,君子不好也。為政以仁義為常道,言辭以內容其實為要,所以說貴之尚之。如果與先王之道不同,君子是不會喜歡的。商紂王喜歡臣子靡靡隨順,以利口巧辯為賢,所以形成了風俗,餘風尚未盡絕,你要想着斷絕這種風氣呀。紂以靡靡利口為賢,覆亡國家。今殷民利口,餘風未絕,公其念絕之也。商紂王以靡靡隨順、巧言善辯為賢能,使國家敗亡。如今殷商的遺民,巧言利口,餘風未絕,你要想着斷絕這種風氣呀。

這段話對於人們認識西方『民主選舉』的弊端特別有幫助。西方的民主選舉主要通過候選人的演講來選舉領導人,很容易導致『利口惟賢』的弊端,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以言取人』。

【論語】中有很多關於言語的經典之談。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一個人花言巧語,致力於言辭的好聽,偽裝出和善的面目,一味地取悅別人,這種人很少有仁德之心。『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在言語上應該遲緩,但是在行為上要敏捷、雷厲風行。正是因為一個人巧言令色,很少有仁德之心,所以『君子不以言舉人』,不能因為他說得很好聽,就對他委以重任,況且『有言者不必有德』,言語很好聽,但他不一定有真才實德。所以,選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群書治要·中論】中說:『夫利口者,心足以見小數,言足以盡巧辭,給足以應切問,難足以斷俗疑,然而好說不倦,諜諜如也。』能言善辯的人,他的心智足以洞察到細小的環節,言辭也非常巧妙、很有修飾,他的伶牙俐齒足以應對急切的追問,他的反駁也足以讓世俗之人斷除疑惑。但是他喜歡言談,不知疲倦,喋喋不休。所以,『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這是【弟子規】給人們的教誨。

夫類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暗不達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然而在世間,可以按類推理、明辨事物的人很少,而愚鈍的、容易被蒙蔽的、不通達的人是多數,誰知道他說得是否正確?雖然他的口才很好,甚至有很高的學歷,講話符合邏輯,頭頭是道,一般的世俗之人很容易相信他的話,但是他說的話有很多是有違大道的。沒有讀過經典,怎麼知道『道』是什麼?『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目標、方向都錯了,口才再好都是南轅北轍,把人引向歧途。『此其所以無用而不見廢也,至賤而不見遺也。』這就是他之所以沒有什麼用處卻不被廢棄,雖然很低賤卻不被人遺棄的原因所在。

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亂名改作、行僻而堅、言偽而辨者殺之,為其疑眾惑民而澆亂至道也。』古聖先王的法律規定,巧說詭辯而曲解法令、混亂禮法和名分使其失去原意、行為邪僻卻堅持不改,言語偽詐而能言善辯的人,要處以死刑。像孔子當大司寇不久,就誅殺了『行僻而堅,言偽而辯』的少正卯。少正卯口才非常好,能言善辯,講得頭頭是道,甚至孔子的很多弟子都被吸引去聽講,對於這種人只能把他殺掉,因為他的言辭會使民眾產生疑惑,而且使治道混亂,讓民眾分不清是非、善惡、美醜。

像現在網絡上的假新聞特別多,謠言四起,很多人通過高科技手段嫁接製造假新聞,故意混淆視聽,攪亂輿論,煽動不明真相的人的情緒,破壞社會治安,這在古代是要被殺頭的,要給以嚴懲。為什麼古人對於這種人要給以如此嚴厲地懲處?如果不給他們嚴厲地懲處,又是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都可以隨意製造、發佈或傳播虛假新聞、不實言論乃至傷風敗俗的內容,而且還不用付出任何代價,或者付出很少的代價,結果就會令社會大眾分不清事實真相,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也就混淆了。所以,為什麼越是在新媒體時代,越需要對這種人嚴加懲處,就是因為發佈、傳播信息太容易,所以才快速地影響了很多人,這是對國家層面來講。對個人層面來講,人們應該做到【弟子規】上所說的『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不要看到新聞也不辨是非、善惡、美醜、真假就跟傳播,這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為社會大眾負責。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