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朱子家训作者:朱熹,朱用纯发布:延章

2023-3-25 22:38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译文
处置社会事务,不能枉公徇私,公报私仇;
治理家族事务,不能私立条目,曲为家法。

注释
仇:【正韵】渠尤切,𠀤音求。匹也。匡衡引【诗】:君子好仇。同逑。【尔雅·释诂】仇,合也。【注】谓对合也。
又怨敌也。【诗·秦风】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桓二年】师服曰:嘉耦曰妃,怨耦曰仇。

法:【韵会】弗乏切,𠀤翻入声。【尔雅·释诂】法,常也。【释名】法,偪也。偪而使有所限也。【礼·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注】法,八法也。
又制度也。【礼·曲礼】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又礼法也。【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解析
仇,既有仇怨的意思,也有勾合的意思,但不管是什么意思,都是私义的范畴。在处置社会事务时,对象是公共道义的范畴,此时就不能以私义妨害公义,如果公私不分明,不但会导致公义受损,还会令自己也因此而堕落为不忠不义的人。
那为什么人还会时常以私枉公呢?因为人天生就是由己及人的。
【大学章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对于人的禀性中『由己及人』是充分肯定的。
又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充分肯定人的由己及人禀性,是因为人首先要完善自己的能力、禀性、德行,保障了自己的生活,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兼顾家庭、家族,还有余力了,才能兼顾治国、平天下。
另外,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人都能够推己及人,这样才有了全社会的向善共识,也才能为『公平正义』奠定基础。
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提出要『克己复礼』。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义,克服自己禀性中不好的部分;『复礼』就是遵循公共礼义、法制。总而言之,就是大公无私。

『治家无私法』也是这样,『家』在古代,往往是指家族,或者多世同堂的大家庭。一家之内,家法是必须能代表整个家的公义的,如果族长、家长或者兄弟为了一己私义,自立一些违背家族公义的法令,那么这些法令肯定是不得人心的,也很容易导致家族分裂。

典故
廉颇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初时廉颇与蔺相如齐名,廉颇因私义、私欲,意图与蔺相如一争高低。
蔺相如深明大义,知道自己与廉颇都是国之栋梁,任何一方因私斗受损,都会导致国家安全利益遭到打击。所以,蔺相如时常避开廉颇。
廉颇其初也颇为得意,认为是蔺相如害怕自己,不如自己,后来才知道蔺相如是从国家安全利益这个大局上考虑,才避开自己,以免与自己发生冲突。廉颇深受震动,知道自己犯了以私枉公的错误,所以才有了『负荆请罪』。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