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2|回覆: 0

[儒學動態] 李振宏:【論語】『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是偽作 之一、關於本章題旨的不同看法

[複製連結]
歷史學研究通訊 發表於 2022-12-14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摘要

兩千多年來,【論語】『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被視爲孔夫子真實的人生經歷,或者視其爲孔子勉勵學子而提示的修身進學階梯。但該章所言並非孔子之真實人生經歷,甚至也並非孔子所作;該章是偽作,其題旨是爲世人或後人提供理想化的修養進階模式,爲學者立範;其思想要害在於『不逾矩』。該章以孔子的面目出現,產生了極大的欺騙性。它所展示的以修養爲主題的人生道路,把後世中國學子引入了空談修身之歧途,把中國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道德修養方面而脫離開對社會實踐和大自然的關注。這段話的真實性及其思想內涵,需要認真清理。

關鍵詞

【論語】;孔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論語】『爲政』篇載有孔夫子的一段名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兩千多年來,這段話被理解爲是孔子自述其人生經歷,並作爲一般的人生階段而廣爲引用,甚至衍生出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諸多成語。但是,這段話有可能是孔夫子所言嗎?它是不是後人臆想出來的理想化人生境界,而附著到孔子的身上?果若孔夫子所言,則應是在孔夫子的暮年,即70歲之後的言論;而我們的問題是,一個具有深邃洞見的思想家,一個有著深厚人文修養的忠厚長者,會狂妄到自言其達到了『不惑』而『知天命』的境界?其實,從孔夫子的思想修養來看,他既不可能說自己『知天命』,也不可能說自己成熟到了可以洞察世事而沒有困惑,更不可能狂言到了耳順之境。這段話中所言的六個人生階段,每一個階段都不符合孔夫子真實的人生經歷。如果孔夫子真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就無異於是一個大言不慚之狂徒。哪怕是僅僅爲著維護孔聖人的聲譽,對這段話的真實性,也應該做一個清理或辯駁。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一、關於本章題旨的不同看法

漢代以來,諸多注家都對該章的題旨發表了看法,多數注家都認爲它是孔夫子自述其人生經歷,但也多認爲其意並不在自述,而落腳在教人。程樹德【論語集釋】輯錄『唐以前古注』云:

南朝梁人皇侃【論語義疏】:

現在可以看到的較早的東晉南朝人注釋,李充沒有回答此章是否爲孔子之親身經歷的問題,卻強調其主旨在於『勉夫童蒙而志乎學』,是一個『爲教之例』;而稍晚的皇侃,則肯定了此章爲孔子自述的真實性,所謂『年至七十』,語義是很明確的。

北宋學者邢昺的【論語疏證】中說:

這段話已經出現了問題。作者雖然肯定此章是孔子所作,即所謂『孔子輒言此者』,但卻沒有說孔子是在自述人生經歷,而強調說其旨意在於『所以勸人也』,『欲以勉人志學,而善始令終也』。也就是說,所謂『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云云,不必看做是孔子真實的人生年譜。

從東晉人李充,到北宋的邢昺,關於本章題旨及其著作權,提出了三個層次的問題:

其一,本章爲孔子所作,是其自述真實的人生經歷(皇侃);

其二,本章爲孔子所作,但意在勉人志學,樹立『爲教之例』,言外之意,所言幾個人生階段,並不一定是孔子的真實人生;

其三,本章旨在『勉夫童蒙而志乎學』,但沒有回答是不是孔子所作,著作權問題懸而未決。

邢昺之後,二程對此章的著作權問題、孔子經歷此幾個人生階段的真實性問題提出了不同看法,並爲朱熹所承襲。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說:

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後人也……』又曰:『孔子自言其進德之序如此者,聖人未必然,但爲學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後進,成章而後達耳。』

愚謂聖人生知安行,固無積累之漸,然其心未嘗自謂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間,必有獨覺其進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學者以是爲則而自勉,非心實自聖而姑爲是退托也。

應該說,程子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此章非孔子真實人生經歷的學者,並且他明言這樣的進學次序,『聖人未必然』。朱熹承襲程子的說法,堅守師說。但程朱都沒有否定此章爲孔子所作,沒有進一步辨明此章的作者問題,或者說,他們還是認爲,此章著作權應該歸屬於孔子。但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人格問題。如果孔子沒有經歷這樣的人生階段,卻從他的口中講出這樣的話來,冒著說謊的風險來教育後人,給他人提供虛假的進學示範,這樣的孔子,人們還可以相信嗎?這種觀點會不會有損於孔子的聖者形象呢?

程朱的說法沒有得到後人的肯定。根據程樹德【論語集釋】所載,清人李威的【嶺雲軒瑣記】就直接反對程朱的說法:

【集注】程朱二說皆極可異……夫自志學以至從心所欲不逾矩,分析得明明白白,何得爲之近似?且已實在承當,又何嘗不自謂已至此?似此影響之談,皆由視生知之聖不待學,而不知聖之自有其學,非猶夫人之學也。

明清以降,學者基本上都相信此章爲孔子所作,並反映了孔夫子的真實人生經歷。

明人顧憲成【四書講義】:

『這章書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作聖妙訣。』

明末清初人李顒【四書反身錄】:

『此章真夫子一生年譜也。自敘進學次第,絕口不及管閥履歷事業刪述,可見聖人一生所重惟在於學,所學惟在於心,他非所與焉。』近人程樹德說:『此章乃夫子自述其一生學歷。皇【疏】較爲得之,【集注】因用其師說,所言幾毫無是處。』錢穆說:『此章乃孔子自述其一生學之所至,其與年俱進之階程有如此……此章雖孔子之自道,無語不實,其中卻盡有深處玄處。』

南懷瑾的【論語別裁】也認定是孔子所自述: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

以上所列,都是註疏或研究【論語】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說,人們對『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是孔子所作,以及反映孔子人生經歷的真實性,都堅信不疑。筆者試提出疑問如下:

首先,孔聖人是後世之敬仰者給的封號,而現實中的孔子,是一凡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也有煩惱的人。作爲一個平凡而又有思想有抱負有歷史責任感的思想家,作爲一個有著高超的思想智慧和理性思考的哲人,他老人家可能自言『不惑』『知天命』而表現得如此自負和狂妄嗎?如果今天的現實中有人高喊自己可以『知天命』,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人們會不會把他看成是一個瘋子?任何一個精神正常的人,都不會說出如此大言不慚的話來。如果我們相信孔子是一個真正的智者,就不能相信這種狂妄之言會出自孔夫子之口,我們不能爲著歌頌孔夫子的偉大而玷污了他的人格!

其次,如果這是孔夫子真實的人生經歷,它可能如此整齊劃一,十年一個台階有規律地遞進嗎?現實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對人生或世事的突然明悟,還是對歷史進程的頓悟或洞察,都是因緣於重大的社會變革或人生契機;只是生命歷程中的重大變遷或變故,才給人以突變性的人生啟迪,使人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或歷史的本真。無論是普通的平凡的庶民百姓,還是有著高瞻遠矚的歷史偉人,他只要是人而不是神,獲得歷史或人生感悟大抵如此。而這個孔夫子爲什麼如此詭異,竟然是有規律的十年來一次徹悟,上升一個台階?難道個體思想的發生或演進,也是按照時間的節奏遵循一定的秩序降臨的?而與他的具體人生履歷毫無關聯?

從正常的邏輯出發,我們既不能認可這段話是孔子所親書,也不能認可它反映的是孔夫子真實的人生經歷。本文將從孔子真實的人生經歷出發,對這段話所講述的孔子的六個人生階段,逐一提出質疑。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