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3|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12君子擇處擇方修道度量必明好謙必賢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8 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7雜言詩解12君子擇處擇修道度量必明好謙必賢
題文詩:
曾子,孔子,齊景公以,下卿禮聘,
曾子固辭,將行晏子,曾子:吾聞君子,
贈人以財,不若以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以,
鹿醢既成,易以匹馬,非蘭本,美願子,
詳其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吾聞君子,
居必擇處,仕必擇君,所以求士;游必擇方,
所以修道.吾聞反常,移性者欲,不可不慎.
孔子:中人之情,有餘則侈,不足則儉,
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慾則敗.孔子:
鞭撲之子,不從父教;刑戮之民,不從君政,
言疾難忍,急之難.故君子也,其不急斷,
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
畜聚有數,車器有限,以防亂源.故夫度量,
不可不明,善言者,不可不聽.孔子:
巧而好度,必工適節,勇而好同,必勝知而,
好謀必成,好謙必賢;愚者反是,處重擅寵,
專事妒賢,愚者之情.志驕傲,而輕舊怨,
在上吝嗇,不行施惠,為重招權,下妨害人.
是以尊位,則必危,任重必崩,擅寵必辱.【原文】  曾子從孔子於齊,齊景公以下卿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君子贈人以財,不若以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則易以匹馬,非蘭本性也,所以湛者。願子詳其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吾聞君子居必擇處,所以求士也;游必擇士,所以修道也。吾聞反常移性者欲也,故不可不慎也。』【注釋】出自【孔子家語】 卷15六本
原文:曾子從孔子之齊,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子,曾子固辭.將行,晏子送之曰:「吾聞之君子遺人以財不若善言,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酳,既成啖之,則易之匹馬,非蘭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願子詳其所湛者,夫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擇方,仕必擇君,擇君所以求仕,擇方所以修道,遷風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孔子聞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譯文】   
     曾子跟從孔子到齊國,齊景公想用下卿的禮節聘請曾子,曾子執意推辭了。
      將要離開時,晏嬰送他說:『我聽說,君子贈人錢財,不如贈人好話。現在有生長了三年的藍草根,用鹿肉湯浸泡,泡好後,味道好的可以換一匹馬,這不是藍草根本身有這麼好的味道,而是浸泡他的鹿肉湯鮮美,請你弄明白鹿肉湯的作用。君子居住一定要有所選擇,出遊一定對方向有所選擇(交友一定要選擇品類),做官一定要選擇國君。選擇國君是為了求做官,選擇方向品類是為了修養道行。那些變更風氣、移風易俗的人,都喜好轉移本性,能不謹慎嗎?』
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說的,是君子的話呀。緊靠好人,當然不會困頓;緊靠富人,當然不會貧窮;馬蚿(類似蜈蚣)腿斷了還能行走,為什麼呢?是因為它的腿多嘛。』
湛_[zhàn]1.深:.清澈:酳---酳[yìn]1.吃東西後用酒漱口,古代的一種禮節。 2.古同『?』,少飲。馬蚿---馬蚿mǎ xián,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百足一名馬蚿。中斷成兩段,各行而去。』
【原文】  孔子曰:『中人之情,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慾則敗。孔子曰:鞭撲之子,不從父;刑戮之民,不從君政,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故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聚有數,車器有限,以防亂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言不可不聽也。』【注釋】【孔子家語】 卷15六本:
原文:孔子曰:「中人之情也,有餘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逸,從欲則敗.是故鞭朴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令,此言疾之難忍,急之難行也.故君子不急斷,不急制,使飲食有量,衣服有節,宮室有度,畜積有數,車器有限,所以防亂之原也.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
孔子說:『一般人的情況是:財物有結餘就會奢侈浪費,不夠就會節省;沒有禁令就會過度行動,沒有限度就會放縱;隨心所欲就會失敗。所以經常被鞭撻的兒子往往不會聽從父親的教誨;被刑律懲罰的老百姓倒不會聽從君主的命令。因為,要求過快就難以讓人忍受,命令太急就讓人難以做到。所以呀,君子不急於決斷,不急於作規定。吃飯有數量,穿衣有禮制,住房有規定,積蓄有定數,車輛器具有限制,這就是防止禍亂的根本方法。法令禁止不能不明確,這是一般人遵守的教令。
【原文】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攻;(攻堅)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成.以愚者反之,是以非其人告之弗聽.非其地,樹之弗生.得其人,如聚砂而雨之;(言立入也)非其人,如會聾而鼓之.夫處重擅寵,專事妒賢,愚者之情也,位高則危,任重則崩,可立而待.」
【譯】
   孔子說:『精巧而且善於度量一定堅定;勇敢而且善於請教一定勝利;睿智而且善於謀劃一定成功。愚者正好相反。因此,不是合適的人,告訴他也不聽。不是合適的地,種上也不長。遇上得意的、恰當的人,就像堆起砂子,澆上雨也不散;不是得意的、合適的人,就像遇到聾子,敲鼓也沒有用(他聽不到)。所以呀,處於重要地位就會獨自受寵而且會擅權,有權力負責某專門的事情時就會嫉賢妒能排斥別人,這是一般愚者的情況。地位過高就危險,任務過重就會崩塌,這是可以馬上看到後果的。』
【原文】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工,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謀必成;愚者反是,夫處重擅寵,專事妒賢,愚者之情也。志驕傲而輕舊怨,是以尊位則必危,任重則必崩,擅寵則必辱。』【注釋】出自 【荀子】卷7仲尼篇詩解4至術真情屈伸適時
孔子曰:『巧而好度必節,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謙必賢。』此之謂也。愚者反是:處重擅權,則好專事而妒賢能,抑有功而擠有罪,志驕盈而輕舊怨,以吝嗇而不行施道乎上,為重招權於下以妨害人。雖欲無危,得乎哉?是以位尊則必危,任重則必廢,擅寵則必辱,可立而待也,可炊而傹也。是何也?則墮之者眾,而持之者寡矣。
【譯】孔子說:『靈巧而又愛好法度,就一定能做得恰到好處;勇敢而又喜歡和別人同心協力,就一定能勝利;聰明而又喜歡謙虛,就一定會有德才。』說的就是這種道理。愚蠢的人與此相反:他們身居要職獨攬大權時,就喜歡獨自處理政事而嫉妒賢能的人,壓制有功的人而排擠打擊有罪過的人,內心驕傲自滿而輕忽與自己有舊怨的人,因為吝嗇而不在上實行施舍之道,為了抬高自己而在下面招攬權力以致妨害了別人。這種人雖然指望平安無事,辦得到嗎?因此,他們雖然官位高貴卻一定會有危險,雖然職務重要卻一定會被罷免,雖然獨受寵愛卻一定會遭到恥辱,這種後果稍立片刻就可以等到,燒一頓飯的工夫就可以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毀害他的人多而扶持他的人少啊。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