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1|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2奉使詩解1大夫無遂事春秋無通義調不書柱使者敬業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2 16: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春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也.
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也,
利國家者,則可專之.既曰大夫,以君命出,
進退之權,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聞喪,
徐行不返;此為何也?曰此義者,各止其科,
不轉移也.不得擅生,事者乃謂,平生常經;
專之可謂,救危除患;進退權在,大夫者謂,
將帥用兵;徐行不反,謂出使道,聞君親喪.
公子子結,昔擅生事,春秋不非,以其為救.
莊公危也.公子遂也,昔擅生事,春秋譏之,
以為僖公,無危事也.故君有危,而不專救,
是不忠也.若君無危,而擅生事,是不臣也.
傳經有曰:詩無通詁,易無通吉,春秋也者,
亦無通義.此之謂也.常易不變,而能應變;
變易不常,靡不體常;真情不變,真法常變,
變以適情,三因制宜.趙王遣使,之楚方鼓,
瑟而遣之,誡使者曰:必如吾言.使者曰王,
鼓瑟未嘗,悲若此也!王曰宮商,固方調矣!
使者問曰;調則何不,書其柱耶?楚王謂曰:
天有燥濕,弦有緩急,宮商移徙,不可知也,
是以不書.使者對曰:明君使人,任之以事,
不制以辭,遇吉則賀,凶則吊之;楚趙相去,
千有餘里,吉凶憂患,不可豫知,猶柱之不,
可書詩云: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兢兢業業.
春秋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既曰:『大夫以君命出,進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聞喪徐行而不反』者,何也?曰:『此義者各止其科,不轉移也。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也;專之可也者,謂救危除患也;進退在大夫者,謂將帥用兵也;徐行而不反者,謂出使道聞君親之喪也。公子子結擅生事,春秋不非,以為救莊公危也。公子遂擅生事,春秋譏之,以為僖公無危事也。故君有危而不專救,是不忠也。若無危而擅生事,是不臣也。傳曰:「詩無通詁,易無通吉,春秋無通義。」此之謂也。』
注釋董仲舒所言『【詩】無達詁』之義,【春秋繁露·竹林】曰:『春秋無通辭,從變而移。』則此處『無通辭』即【精華篇】云『無達辭』也,可知『通』、『達』同義互用,『【詩】無達詁』,即『【詩】無通詁』。案【說苑·奉使】云:『【詩】無通詁,【易】無通吉,【春秋】無通義。』語與董子所言近似,可知董仲舒所言『【詩】無達詁』之『達』訓『通』,而『通』之意涵較廣,主要包括『通透的、確切的』或『通用的、一致的』兩種義項,而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華】中所言『達詁』當包含了兩種義項,即『精確的、一致的訓解』,但是更側重於後者,即『沒有一致、一成不變的訓解』。
譯文【春秋】上的辭句,意思相反的有四處:既說大夫不能專權做事,不能擅自生發事端;又說出國後,凡是可以穩定社會有利於國家的事,都可以專權處理。既說大夫奉君王命令出使,如何處理事務由大夫掌握;又說奉君王命令出使,聽到國內有喪事要慢慢走而不能折返。這是為什麼?應該說,這四句話各自限定在它們的範圍內,不能互相混淆。不能擅自生發事端,是指一般情況下的原則;允許專權,是指在解救危難免除禍患的事情上。如何處理事務由大夫掌握,是指在將帥領軍作戰時;慢慢前行不能折返,是指在出使的路上聽到國君父母亡故的消息時。公子結擅自生事,【春秋】不責備他,認為他解救了莊公的危難。公子遂擅自生事,【春秋】責備他,因為僖公沒遇到危險的事情。所以君王遇到危難而不自主去解救,是沒有盡忠;君王沒有危難而擅自生事,是沒有恪守做臣子的本分。所以古書上說:『【詩經】沒有一成不變的解釋,【易經】沒有一律吉祥的卦爻,【春秋】沒有固定通用的義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趙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遣之,誡之曰:『必如吾言。』使者曰:『王之鼓瑟,未嘗悲若此也!』王曰:『宮商固方調矣!』使者曰:『調則何不書其柱耶?』王曰:『天有燥濕,弦有緩急,宮商移徙不可知,是以不書。』使者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以辭,遇吉則賀之,凶則吊之。今楚、趙相去,千有餘里,吉凶憂患,不可豫知,猶柱之不可書也。詩云:「莘莘征夫,每懷靡及。」』
參考皇皇同『煌煌』,色彩鮮明的樣子者華同花,於彼原高而廣的平地(xí):低濕之地。駪駪(shēn):眾多的樣子征夫行人,出使者,每每人懷靡及。(【詩經·皇皇者華】)
參考譯文繽紛絢麗朵朵花,開滿窪地與山岡。眾多往來的使臣,未盡功業放心上。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