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5|回覆: 0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9正諫詩解10忠臣之言不可不察叔仲反諫襄公如楚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6-30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景公有臣,曰諸御鞅,諫簡公曰:田常宰予,
此二人者,甚相憎也,恐其相攻;相攻唯固,
則危上矣,願君之去,其一人也.簡公謂曰:
非細人之,所敢議也.居無幾何,田常果攻,
宰予於庭,賊簡公朝,簡公喟焉,太息曰余,
不用鞅言,以至此患.故忠臣言,不可不察.
魯襄公朝,荊至淮聞,荊康王卒,襄公欲還,
叔仲昭伯,曰君之來,爲其威也;今其王死,
其威未去,奚何爲還?隨行大夫,其皆欲還,
子服惠伯,曰姑從君!叔仲昭伯,曰子來爲,
利國家故,不憚勤勞,不遠道途,而聽於荊,
畏其威也!義入者固,將慶其喜,而吊其憂,
何況畏而,聘焉者乎!聞畏而往,聞喪還苟,
羋姓嗣王,其誰也者,代之任喪?太子又長,
執政未易,爲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德,
不如先君?將爲喪舉,聞喪而還,其誰也者,
曰非侮也?事君任政,誰由己貳?求說其侮,
以定嗣君,而示後人,其讎滋大,以戰小國,
誰能止之?若從君而,致患不若,違君避難,
且君子也,計而後行,子其計乎?有御楚術,
有守國備,則可若無,不如行楚!乃遂行也.
齊景公有臣曰諸御鞅,諫簡公曰:『田常與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相攻雖叛而危之,不可。願君去一人。』簡公曰:『非細人之所敢議也。』居無幾何,田常果攻宰予於庭,賊簡公於朝,簡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注釋出自【呂氏春秋】卷17審分覽6慎勢
齊簡公有臣曰諸御鞅,諫於簡公曰:『陳成常與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則危上矣。願君之去一人也。』簡公曰:『非而細人所能識也。』居無幾何,陳成常果攻宰予於庭,即簡公於廟。簡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數,無其勢,雖悔無聽鞅也,與無悔同。是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爲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
譯文【呂氏春秋】​
齊簡公有個臣子叫諸御鞅,他向簡公進諫說;『陳常與宰予,這兩個臣子彼此非常仇恨。我擔心他們互相攻打。他們一味固執地要互相攻打,就會危害到君王。希望您罷免一個人。』簡公說『這不是你這樣的淺陋之人所能知道的。』過了沒多久,陳常果然在朝廷上攻打宰予,在宗廟裡追上了簡公。簡公長嘆著說,『我不能採納諸御鞅的意見,以至於遭到這樣的禍患。』失去了駕馭臣下的方法,喪失了君主的權勢,雖然後悔沒有聽從諸御鞅的話,與不後悔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就是不知道依靠可以依靠的東西,卻依靠不可依靠的東西。周鼎上刻鑄物象,是爲了讓事理貫通。事理貫通,這是當君主應該掌握的原則啊。
魯襄公朝荊,至淮,聞荊康王卒,公欲還,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爲其威也;今其王死,其威未去,何爲還?』大夫皆欲還,子服景(惠)伯曰:(『不知所爲,姑從君乎!』叔仲曰:)『子之來也,爲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勞,不遠道塗,而聽於荊也,畏其威也!夫義人者,固將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聘焉者乎!(聞畏而往,聞喪而還,)(苟羋)姓嗣王,其誰代之任喪?(王)太子又長矣,執政未易(改),(予爲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不如先君?將爲喪舉,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事(其)君任(其)政,(其誰由己貳?)求說其侮,以定嗣君,而示後人,其讎滋大,以戰小國,其誰能止之?若從君而致患,不若違君以避難,且君子計而後行,二三子其計乎?有御楚之術,有守國之備,則可;若未有也,不如行!』乃遂行。
注釋1出自【國語-襄公如楚】原文:
襄公如楚,及漢,聞康王卒,欲還。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非爲一人也,爲其名與其眾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爲還?』諸大夫皆欲還。子服惠伯曰:『不知所爲,姑從君乎!』叔仲曰:『子之來也,非欲安身也,爲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遠而聽於楚;非義楚也,畏其名與眾也。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服焉?聞畏而往,聞喪而還,苟羋姓實嗣,其誰代之任喪?王太子又長矣,執政未改,予爲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不如先君?將爲喪舉,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誰由己貳?求說其侮,而亟於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說侮不懦,執政不貳,帥大仇以憚小國,其誰雲待之?若從君而走患,則不如違君以避難。且夫君子計成而後行,二三子計乎?有御楚之術而有守國之備,則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
2羋姓:源於軒轅氏黃帝,出自黃帝后裔季連之後。
司馬遷的【史記·楚世家】中記載:『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
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說:『羋氏,楚姓也,陸終之子季連之後也。』
3嗣王:嗣王是封爵的一種,高於郡王,低於親王。始於唐代。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爲虛封,唯加實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稅收入(後改爲領取俸祿)。
譯文【國語-襄公如楚】
魯襄公去楚國,到漢水時,聽說楚康王死了,打算返回。大夫叔仲昭伯說:『國君這次來楚國,不是爲了楚康王一個人,而是懾於它的大國盟主的身份和強大的軍隊。如今楚康王雖然已死,但它的大國身份沒有改變,它的軍隊沒有衰敗,爲什麼要返回?』眾大夫還是希望回國。大夫子服惠伯說:『既然不知如何是好,就姑且聽從國君的吧!』叔仲昭伯說:『你們這次出行,不是爲求個人安身立命,而是爲了國家的利益,所以才不怕路遙辛勞來向楚國表示尊崇。你們不是服膺於楚國的正義,而是畏懼它的地位和實力。
服膺於別人的正義,固然要慶賀其喜而弔慰其喪,何況是畏懼而懾服於人呢?畏懼楚國而來,聽說楚君死了又要返回,如果楚國有了新君,又會有誰代替他主辦喪事呢?楚國的王太子現已成年,當政的顯貴也未改變,我們爲先君而來,他一死就回去,顯然是看不起新君,誰能說新君的德行不如先君呢?即使在國內聽到楚國有喪也應前去弔慰,現在聽到有喪反要回去,誰能說這不是對楚國的侮辱呢?楚國的卿大夫臣事自己的新君,負責本國的政事,誰會願意在新君當政時別國懷有二心呢?楚國的君臣要除去那些輕侮他們的人,一定會比以前更迫切,這樣楚國對我國的仇恨不就更大了嗎?楚國爲免去耽辱就不會示弱,君臣上下一心,懷著深仇大恨來威脅我們,誰能抵禦得了它呢?倘若聽從國君的話中途回國而遭致禍患,那還不如違背國君的意見以避免災難。況且君子凡事考慮周詳然後才採取行動,你們大家都認真考慮了嗎?有抗禦楚國的辦法和守護國家的準備,就可以回去,如果沒有,不如到楚國去。』於是大家繼續前行。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