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2|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9正谏诗解10忠臣之言不可不察叔仲反谏襄公如楚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6-30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景公有臣,曰诸御鞅,谏简公曰:田常宰予,
此二人者,甚相憎也,恐其相攻;相攻唯固,
则危上矣,愿君之去,其一人也.简公谓曰:
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
宰予于庭,贼简公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
不用鞅言,以至此患.故忠臣言,不可不察.
鲁襄公朝,荆至淮闻,荆康王卒,襄公欲还,
叔仲昭伯,曰君之来,为其威也;今其王死,
其威未去,奚何为还?随行大夫,其皆欲还,
子服惠伯,曰姑从君!叔仲昭伯,曰子来为,
利国家故,不惮勤劳,不远道途,而听于荆,
畏其威也!义入者固,将庆其喜,而吊其忧,
何况畏而,聘焉者乎!闻畏而往,闻丧还苟,
芈姓嗣王,其谁也者,代之任丧?太子又长,
执政未易,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德,
不如先君?将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也者,
曰非侮也?事君任政,谁由己贰?求说其侮,
以定嗣君,而示后人,其雠滋大,以战小国,
谁能止之?若从君而,致患不若,违君避难,
且君子也,计而后行,子其计乎?有御楚术,
有守国备,则可若无,不如行楚!乃遂行也.
齐景公有臣曰诸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相攻虽叛而危之,不可。愿君去一人。』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注释出自【吕氏春秋】卷17审分览6慎势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於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唯固,则危上矣。愿君之去一人也。』简公曰:『非而细人所能识也。』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於庭,即简公於庙。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能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与无悔同。是不知恃可恃,而恃不恃也。周鼎著象,为其理之通也。理通,君道也。
译文【吕氏春秋】​
齐简公有个臣子叫诸御鞅,他向简公进谏说;『陈常与宰予,这两个臣子彼此非常仇恨。我担心他们互相攻打。他们一味固执地要互相攻打,就会危害到君王。希望您罢免一个人。』简公说『这不是你这样的浅陋之人所能知道的。』过了没多久,陈常果然在朝廷上攻打宰予,在宗庙里追上了简公。简公长叹着说,『我不能采纳诸御鞅的意见,以至于遭到这样的祸患。』失去了驾驭臣下的方法,丧失了君主的权势,虽然后悔没有听从诸御鞅的话,与不后悔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是不知道依靠可以依靠的东西,却依靠不可依靠的东西。周鼎上刻铸物象,是为了让事理贯通。事理贯通,这是当君主应该掌握的原则啊。
鲁襄公朝荆,至淮,闻荆康王卒,公欲还,叔仲昭伯曰:『君之来也,为其威也;今其王死,其威未去,何为还?』大夫皆欲还,子服景(惠)伯曰:(『不知所为,姑从君乎!』叔仲曰:)『子之来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劳,不远道涂,而听于荆也,畏其威也!夫义人者,固将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聘焉者乎!(闻畏而往,闻丧而还,)(苟芈)姓嗣王,其谁代之任丧?(王)太子又长矣,执政未易(改),(予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不如先君?将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曰非侮也?),事(其)君任(其)政,(其谁由己贰?)求说其侮,以定嗣君,而示后人,其雠滋大,以战小国,其谁能止之?若从君而致患,不若违君以避难,且君子计而后行,二三子其计乎?有御楚之术,有守国之备,则可;若未有也,不如行!』乃遂行。
注释1出自【国语-襄公如楚】原文:
襄公如楚,及汉,闻康王卒,欲还。叔仲昭伯曰:『君之来也,非为一人也,为其名与其众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诸大夫皆欲还。子服惠伯曰:『不知所为,姑从君乎!』叔仲曰:『子之来也,非欲安身也,为国家之利也,故不惮勤远而听于楚;非义楚也,畏其名与众也。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况畏而服焉?闻畏而往,闻丧而还,苟芈姓实嗣,其谁代之任丧?王太子又长矣,执政未改,予为先君来,死而去之,其谁曰不如先君?将为丧举,闻丧而还,其谁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谁由己贰?求说其侮,而亟于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说侮不懦,执政不贰,帅大仇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若从君而走患,则不如违君以避难。且夫君子计成而后行,二三子计乎?有御楚之术而有守国之备,则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乃遂行。
2芈姓:源于轩辕氏黄帝,出自黄帝后裔季连之后。
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
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说:『芈氏,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
3嗣王: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译文【国语-襄公如楚】
鲁襄公去楚国,到汉水时,听说楚康王死了,打算返回。大夫叔仲昭伯说:『国君这次来楚国,不是为了楚康王一个人,而是慑于它的大国盟主的身份和强大的军队。如今楚康王虽然已死,但它的大国身份没有改变,它的军队没有衰败,为什么要返回?』众大夫还是希望回国。大夫子服惠伯说:『既然不知如何是好,就姑且听从国君的吧!』叔仲昭伯说:『你们这次出行,不是为求个人安身立命,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才不怕路遥辛劳来向楚国表示尊崇。你们不是服膺于楚国的正义,而是畏惧它的地位和实力。
服膺于别人的正义,固然要庆贺其喜而吊慰其丧,何况是畏惧而慑服于人呢?畏惧楚国而来,听说楚君死了又要返回,如果楚国有了新君,又会有谁代替他主办丧事呢?楚国的王太子现已成年,当政的显贵也未改变,我们为先君而来,他一死就回去,显然是看不起新君,谁能说新君的德行不如先君呢?即使在国内听到楚国有丧也应前去吊慰,现在听到有丧反要回去,谁能说这不是对楚国的侮辱呢?楚国的卿大夫臣事自己的新君,负责本国的政事,谁会愿意在新君当政时别国怀有二心呢?楚国的君臣要除去那些轻侮他们的人,一定会比以前更迫切,这样楚国对我国的仇恨不就更大了吗?楚国为免去耽辱就不会示弱,君臣上下一心,怀着深仇大恨来威胁我们,谁能抵御得了它呢?倘若听从国君的话中途回国而遭致祸患,那还不如违背国君的意见以避免灾难。况且君子凡事考虑周详然后才采取行动,你们大家都认真考虑了吗?有抗御楚国的办法和守护国家的准备,就可以回去,如果没有,不如到楚国去。』于是大家继续前行。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