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7|回覆: 0

[道學研究] 【漢書·志·刑法志】詩解4仁義綏民天下無敵干賞蹈利危亡國兵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4-1 1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書·志·刑法志】詩解4綏民天下無敵干賞蹈利危亡國兵
題文詩:
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爲戰國,爾時稍增,
講武之禮,以爲戲樂,用相夸視.而秦更名,
角牴先王,之禮沒於,淫樂中矣.雄桀之士,
因勢輔時,作爲權詐,以相傾覆,吳有孫武,
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商鞅皆,擒敵立勝,
垂著篇籍.當此之時,合縱連衡,轉相攻伐,
代爲雌雄.齊愍公也,以技擊強,魏惠王也,
以武卒奮,秦昭王亦,以銳士勝.世爭功利,
馳說者以,孫吳爲宗.時唯孫聊,明於王道,
而非之曰:彼孫吳者,勢利,而貴變詐;
施於暴亂,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
政謀不良,可變而詐.仁人在上,爲下所,
子弟,衛父兄,手捍頭目,何可當也?
鄰國望我,歡若親戚,芬若椒蘭,顧視,
焚灼仇讎.人情豈肯,爲其所惡,攻所好哉?
以桀攻桀,猶有巧拙;以桀詐堯,若卵投石,
何幸之有!經有:武王載旆,有虔秉鉞,
如火烈烈,莫我敢遏.言以仁,綏民,
天下無敵.若齊技擊,得一首則,受賜.
事小敵脆,可用;事鉅敵堅,渙然離,
是亡國兵.魏氏武卒,衣三屬甲,操十二石,
之弩,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胄帶劍,
盈三日糧,日趨百里,中試復戶,利其田宅,
如此則其,地雖廣而,其稅必寡,氣力數年,
衰是,危國之兵.秦人,民也狹厄,
使民酷烈.劫之以勢,隱之以厄,狃以賞慶,
導以刑罰,使民所以,要利於上,非戰無由.
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爲有數,
故能四世,有勝天下.干賞蹈利,之兵庸徒,
鬻賣之道,未有安制,矜節之理.故雖地廣,
兵強鰓鰓,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軋己也.
齊桓晉文,之兵可謂,入其域而,有節制矣,
然猶未本,仁義之統.故齊技擊,不可以遇,
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銳士;
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節制;桓文節制,
不可以敵,湯武仁義.仁者無敵,情懷天下.
【原文】
春秋之後,滅弱吞小(1),並爲戰國,稍增講武之禮(2),以爲戲樂,用相夸視(示)(3)。而秦更名角牴(4),先王之禮沒於淫樂中矣。雄桀(傑)之士因勢輔時(5),作爲權詐以相傾覆(6),吳有孫武(7),齊有孫膜(8),魏有吳起(9),秦有商鞅(10),皆禽(擒)敵立勝,垂著篇籍(11)。當此之時,合從(縱)連衡(橫)(12),轉相攻伐,代爲雌雄。齊愍以技擊強(13),魏惠以武卒奮(14),秦昭以銳士勝(15)。世方爭於功利,而馳說者以孫、吳爲宗(16)。
時唯孫聊明於王道(17),而非之曰(18):『彼孫、吳者,上_(尚)勢利而貴變詐;施於暴亂昏嫚(慢)之國(19),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故可變而詐也。夫仁人在上,爲下所卬(仰),猶子弟之衛父兄,若手足之捍頭目,何可當也?鄰國望我,歡若親戚,芬若椒蘭(20),顧視其上(21),猶焚灼仇讎(22)。人情豈肯爲其所惡而攻其所好哉?故以桀攻桀,猶有巧拙;以桀詐堯,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23)!詩曰:「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24)。」言以仁誼(義)綏民者(25),無敵於天下也。若齊之技擊,得一首則受賜金。事小敵脆(26),則媮(偷)可用也(27);事鉅敵堅,則渙然離矣(28)。是亡國之兵也。
魏氏武卒(29),衣三屬之甲(30),操十二石之弩(31)。負矢五十個(32),置戈其上(33),冠胄帶劍(34),贏(盈)三日之糧(35),日中而趨百里(36),中試則復其戶(37),利其田宅(38),如此,則其地雖廣,其稅必寡,其氣力數年而衰。是危國之兵也。秦人(39),其生民也狹厄(40),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勢(41),隱之以厄(42),狃之以賞慶(43),道(導)之以刑罰,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44),非戰無由也。(45)功賞相長(46),五甲首而隸五家(47),是最爲有數(48),故能四世有勝於天下(49)。然皆干賞蹈利之_兵(50),庸徒鬻賣之道耳(51),未有安制矜節之理也(52)。故雖地廣兵強,鰓鰓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軋己也(53)。至於齊桓、晉文之兵,可謂入其域而有節制矣(54),然猶未本仁義之統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55)。』
【注釋】
  (1)滅弱吞小:吞滅弱小國家。(2)禮:這裡指制度。(3)誇示:誇耀,顯示。(4)角牴:類似今之摔跤。(5)因勢輔時:順應趨勢,促進時局。(6)傾覆:傾軋、顛覆。(7)孫武:春秋末年著名軍事家,爲吳將,使吳國強大起來。著有【孫子兵法】。(8)孫臏:戰國時著名軍事家,爲齊國軍師,使齊國力強大。著有【孫臏兵法】。(9)吳起(公元前381):戰國初期軍事家,曾爲魏國西河守,又爲楚國令尹,實行變法。著有【吳子】。(10)商鞅(公元前338):姓公孫氏,後因封於商,號商君。著名改革家。在秦孝公支持下,實行變法,使秦國日益富強。(11)重著篇籍:猶名垂史冊。(12)合縱連衡:戰國時,東方六國地連南北,聯合抗秦,稱『合縱』;秦與東方六國橫向聯合,以破壞六國合縱,稱『連衡』。衡,橫也。(13)齊愍:即齊湣王,前323年至前284年在位。技擊:武術。 (14)魏惠:即魏惠王,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武卒:步兵。(15)秦昭:即秦昭王,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銳士:精銳之士。(16)馳說者:指游士說客。孫、吳:指孫武、吳起。宗:效法的對象。(17)孫卿:即荀況,傑出的思想家。著有【荀子】。(18)非:批評。以下引文見【荀子. 議兵】,文句略有出入。(19)昏嫚(màn):昏憒,傲慢。(20)椒、蘭:兩種芳香植物,比喻友好關係。(21)顧視其上:四顧其國君。(22)焚灼:燒。仇讎:仇敵。(23)何幸之有:即『有何幸』的倒裝句式。(24)詩曰等句:引詩見【詩經·商頌·長發】。武王:這裡指商湯。『莫我敢遏』:即『莫敢遏我』的倒裝句式。(25)綏(suì):安撫。 (26)事:戰鬥規模。(27)偷:苟且,勉強。(28)渙然離矣:言立即流散。(29)魏氏:指魏國。(30)衣:作動詞,穿。三屬之甲:古代戰士的鎧甲,由上之披膊、中之胸鎧、下之腿裙等三部分連綴而成的戰衣。(31)石(dàn):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爲石。弩:用機械發箭的弓。(32)負矢:背箭。(33)置戈其上:將戈扛在肩上。(34)冠:作動詞,戴。胄(chòu):頭盔。(35)贏:通『盈』,裝滿,引申爲帶足。(36)日中:指上午。(37)復:免去賦稅和勞役。中試:考試合格。(38)利其田宅:給予田宅之利。(39)秦人:指秦國。(40)生民:養育百姓。狹厄:窮困之意。(41)劫:強迫。(42)隱之以厄:言使民憂戚於窮厄。隱:憂戚之意。(43)狃(niǔ):貪於。賞慶:獎賞。(44)要利:求利。(45)非戰無由:除了打仗,別無他法。(46)功賞相長:立功與獎賞互相促進。(47)五甲首而隸五家:秦法規定,斬獲敵方甲士五個首級,則可以役使五家。(48)數:術數,辦法。(49)四世:四代。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等四代。(50)干賞蹈利:追求賞賜與利祿。(51)庸徒鬻(yù)賣:受人雇用而賣力的人。(52)安制矜節:遵守制度,堅持節義。(53)鰓鰓(xi):恐懼的樣子。軋(yà):傾亂。(54)入其域:指達到先王用兵的境界。(55)遇、直、當、敵:皆抵擋之意。
【譯文】
   春秋以後,弱小國家被吞併,合併而形成戰國時期,略微增加了一些講習武事的禮儀,作爲遊戲取樂,用來互相誇耀。秦朝時改名爲『角牴』,先王的禮儀淹沒在不合正道的音樂之中了。非凡傑出的人士根據時勢輔助時局,機變狡詐互相傾軋,吳國有孫武,齊國有孫臏,魏國有吳起,秦國有商鞅,都會擒敵取勝,垂名書籍篇辜之中。在這個時候,合縱連橫,轉而互相攻擊,迭相爭霸。齊愍公憑藉兵家的技巧攻打強國,魏惠王憑藉武力終於崛起,秦昭王憑藉精銳的士兵取勝。世俗正爲功利而相爭,而遊說的人以孫臏、吳起爲尊奉對象。
   當時衹有孫卿懂得王道,就批判這種狀況說:
  孫臏、吳起他們這些人,崇尚權勢和財利而且重視機變狡詐;施用於凶暴動亂昏聵輕慢的國家,就使君臣有隔閡,上下不團結,政治謀劃不善,所以他們可以機變而狡詐。仁慈的人在上面,就被下面的人所仰慕,就像兒子弟弟衛護父親兄長,手和足捍衛大腦和眼睛,有什麼可與他們相比的呢?鄰近的國家遠望我們,像親戚一樣喜悅,像椒蘭一樣芬芳,回頭再觀望他們的君上,就像看見仇敵眼中冒火。人的性情難道有肯爲了他所憎惡的而去攻擊他所喜好的嗎?因此用桀來攻擊桀,還可以投機取巧;以桀去詐騙堯,就像用蛋去碰石頭,哪裹還有僥倖的呢!【詩】上說:『武王舉著旗幟,虔誠地握著兵器,像火一樣猛烈,沒有人敢阻止我們。』是說用仁義來安撫人民的,就會無敵於天下。像齊國比賽擊劍的技巧,得到一顆 頭顱就受到賞金。軍事規模小,敵人脆弱,則這種技巧苟且可以使用;軍事規模巨大,敵人堅強,就會渙然離散。這是亡國的軍隊。
    魏氏用武裝的士兵,穿著三層鍾甲,操用十二石的箭弩,背著箭矢五十枚,把戈放在行裝上面,戴著頭盔攜帶寶劍,帶著三天的糧食,一天之內奔走百里,考試合格就免除他的賦稅,給他以田地住宅的實惠。如果這樣,那麼他們國家土地雖然廣闊,稅收一定很少,而人的氣力經過幾年後就衰弱了。這是危害國家的軍隊。秦國的人,教養人民很狹隘,役使人民卻殘酷暴烈。用勢力來威脅人民,用窮困去折磨他們,使人民貪求賞賜,用刑罰來引導人民,使他的人民凡對上邀功行賞,不去打仗就沒有別的出路。功勞和賞賜相互激增,能夠得到五個穿著鍾甲的人的首級的可以奴役五家,這是最有效率的,所以能經過四代而擁有天下。然而都是求取賞賜追逐利益的軍隊,是干庸之輩作買賣的辦法,卻沒有穩定製度保持節操。所以即使土地廣闊,軍隊強大,戰戰兢兢常怕天下同心協力來共同傾軋自己。至於齊桓公、晉文公的軍隊可以說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是有節制的,然而仍未遵照仁義的綱領。所以齊國擊刺的方法不能用以抵擋魏國武裝的兵士,魏國武裝的兵士不能抵擋秦國精銳的士兵,秦國精銳的士兵不可以與齊桓公、晉文公的節制之兵相比較,齊桓公、晉文公的節制之兵不能與商湯、周武王的仁義之師相匹敵。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