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7|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6天道詩解4五變而後形名可舉九變而後賞罰可言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27 12: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6天道詩解4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言 
題文詩: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道德已明,仁義次之,仁義已明,分守次之,
分守已明,形名次之,形名已明,因任次之,
因任已明,原省次之,原省已明,是非次之,
是非已明,賞罰次之,賞罰已明,處宜,
貴賤履位,仁賢不肖,皆能襲情.必分其能,
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
以此修身,謀不用,必歸其天.此謂,
治之至也.書曰:有形有名.形名,
古人有之,非所以先.古語道者,五變而後,
形名可舉,九變而後,賞罰可言.驟語形名,
不知其本;驟語賞罰,不知其始,倒道而言,
道而說,人之所治,安能治人?而語,
形名賞罰,有知,治之具也,非知治道.
天下用,不足以,用天下也,此謂辯士,
一曲之人.禮法數度,形名比詳,古人有之,
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
 【原文】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18),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19),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20),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賞罰已明而愚知處宜(21),貴賤履位(22),仁賢不肖襲情(23)。必分其能,必由其名(24)。以此事上,以此畜下(25),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謀不用,必歸其天(26)。此之謂平(27),治之至也。
故書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28),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29),九變而賞罰可言也(30)。驟而語形名(31),不知其本也;驟而語賞罰,不知其始也,倒道而言(32),迕道而說者(33),人之所治也(34),安能治人!驟而語形名賞罰,此有知治之具(35),非知治之道。可用於天下,不足以用天下(36),此之謂辯士,一曲之人也(37)。禮法數度,形名比詳,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譯文】
所以古時明大道之人,先明天道而把道德放在其次,道德既明則把仁義放在其次,仁義既明則把職責放在其次,職責既明則把名實放在其次,名實既明則把因職授事放在其次,因職授事既明則把推究省察放在其次,推究省察既明則把是非放在其次,是非既明則把賞罰放在其次,賞罰既明則愚笨的與聰明的都安排合宜,尊貴者與低賤者各就其位,仁厚的賢達的和不成才的都依據實際作了安置。按其能加以區分,由其名而責其實。用這一套來服事君主,畜養下民,治理萬物,修養自身,就會不用智謀,復歸於虛靜無爲之天道。這就叫作太平,是治道之極致。
古書上說:『有形有名。』形名之區分,古人就有的,只是不放在首要地位。古代談論大道的人,經歷五個層次 的演繹推理,形名辨析可列舉出來,九次演繹推理,賞罰被講說出來。急劇匆忙去講說形名問題,就不知道它之所本;匆忙講述賞罰問題,就不知道它之所始。違背道去講,牴觸道去說,只能爲人所治,怎麼能治理別人!匆忙講說形名賞罰的人,他們只知治世的具體方法、手段,並不真正懂得治世之道。這樣的人可用於爲天下事奔波勞碌,不足讓天下自己治理自己。這就是言辯之士,只具一孔之見的人。五禮之法,長度計算,名實比較審核,古代就有。這是臣用以事奉君的,不是君用以畜養臣民的。
【注釋】
(18)分守:職責、職守。

(19)因任:根據職責授與職事。

(20)原省:推究省察,指對人進行政績考核。

(21)愚知處宜:愚笨的人和聰明有智之人都安排合適的位置。

(22)履:踐,就。貴賤履位:尊貴者與低賤者各就各位。

(23)襲情:依據實際情況。襲,因襲、依據。情,實也。

(24)必分其能:人各有所能,不能兼也,故稱分其能。必由其名:能各有名,不能相混,必循名以責實。 (25)畜下:治理下民之意。畜,養。

(26)歸其天:復歸於虛靜無爲之天道。

(27)大平:太平盛世,治道之極致。大,同太。

(28)形名之分辨,古代就有了。

(29)五變:論述中經歷五個演繹推理過程。具體次序爲:一天,二道德,三仁義,四分守,五形名,六因任,七原省,八是非,九賞罰。這句的意思爲,推理至第五層,形名之辨即列舉出來。

(30)九變:演繹推理至第九層。

(31)驟:急劇、匆忙之意。

(32)倒道:與道相反相違。指違背大道由本及未的先後次第,把形名賞罰等次要的、枝節的東西提到首位,即是倒道。

(33)迕,違逆。迕道,與倒道同義。

(34)人之所治:被人治理。 (35)知治之具:只知治世的具體方法、手段,不知精神實質,知未而不知本。 (36)這句的意思力:可用於爲天下事奔波操勞,不足以讓天下自行治理,可有力而治而不能無

爲而治。

(37)一曲之人:只有一孔之見,一枝之長,不通曉無爲大道的人。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