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4|回覆: 0

儒學與中庸之道的演變與發展

[複製連結]
紀永臣 發表於 2021-11-22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儒學與中庸之道綜述
! z  X* M, V1 |- z6 g) W* |. E% p* r
- s. I7 }6 X: s8 `1、現實所熟知的【中庸】與中庸之道5 x. ~# P$ t/ u4 |. u2 i% v
+ F; @; i3 r4 E! c4 l$ T) ?
中庸之道雖然不是儒學的全部,但是儒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是中庸之道,但有些內容無法與儒學分開,故此我們將儒學與中庸之道合併進行本話題的討論。
0 J, }8 ^# M( E3 Z4 Y
; P* \* f+ u0 n, [% f3 a1 n* @9 v我們現代所理解的中庸之道,主要源於宋代朱熹理學的註解。【中庸】與中庸之道是儒家學說的精髓、繁雜而龐大,根據百度百科的公開資料,我們可以簡單的歸納為:
4 l) R! W* D# @, q/ a! e. e4 Y/ I; |! N2 T0 d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漢民族典章制度書籍。為戰國時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與【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稱為中道或中和之道。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意義。' I2 `- i. k2 ^" H

- [# ]! X; d$ v6 D0 @* E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 m+ W3 _, s: ?5 p" i- d8 T0 J! I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U7 z, v: R- E: S2 a
* j- R2 Q% N/ M3 z& _3 t
第三層意義: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8 x& j+ _" W4 s
2 T/ K& s3 C- Q2、中庸之道的局限性與發展機遇* ]4 X: J8 b: j- ~; |5 Y
( F5 ?: G# o" s" g
中庸之道曾經是中國儒學文化的精髓,但經過3000年的演變已經脫離了她本來的意義,成為思想僵化與無所作為的代名詞,在近代100 年裏中庸之道卻備受非議,其中『中庸』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明哲保身』是爭論的焦點,激進者們一致認為這是徹頭徹尾的苟且哲學,它教導世人恭順服從。近代知識分子也把『中庸』也與『不求進取』聯繫起來,責難中庸之道是影響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主要因素,受到一些知識分子的抵制與拋棄。
) ]% H# d: q1 Z+ m- |" A
& I' K+ K# C: {' W' S6 M" F( T: X但事實變化無常,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一個混亂的時代,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產生極具破壞性的影響,人們對傳統的西方社會價值觀產生懷疑;由西方主導的顏色革命讓中東穆斯林世界進入一個持續的動盪時期;中國則由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際社會地位快速提高,但由於商品經濟導致的社會信任危機,這成為我們大國崛起的軟肋。因此,世界社會科學界再次把目光轉向入學文化,國學熱已經升溫,更有學者把中庸之道與建設和諧世界與和諧社會聯繫起來,希望中國儒學精髓成為世界文明的核心價值觀。, W$ J* I. W& D
0 E0 R5 J$ g2 i) J  q; N5 e
逐漸升溫的『國學熱』已打開了重歸傳統文化、重建中華文化體系的一條路,打開了重新審視傳統文化的全民格局。但要讓國學或中庸之道引人入勝,成為國人和世界接受,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首先要讓人們能夠讀的懂、理解透中庸之道,其次需要對中庸之道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定義,剔除和修正一些與現代文明不相適應的內容,第三要提出中庸之道的適合範圍和目標人群。這樣才能讓中庸之道不斷完善與發展,成為人類精神社會的共享文明。
- W7 p( j' s6 q0 ?
" [/ _2 s  w2 t  V& r: }0 z2 c二、中庸之道的歷史演變過程9 _5 F7 A# M3 N

% G6 z; o; J) t( Q' D0 T$ A1 ^+ H: G* F中庸之道源於西周的『禮』,至今經歷3000多年,按大時代背景歷經三起三落的歷史。其中:
! T1 }+ d; S8 `, `. q  f" q% g8 i7 }
3 w1 M  K- ?+ V4 ?' k  ^1、中庸之道的第一個輝煌時期
3 c: a' y7 z2 }0 L
: c* e6 V# I+ M. Z第一個輝煌期是西周開國至孔子時代近600年歷史,為當時人類社會最燦爛的文明,標誌性的事件是百家爭鳴和【論語】等諸子百家論著的問世,這個時期的中庸之道得到王侯士族的追捧,成為上流社會的主流。這個輝煌期以周王朝的滅亡為終結。
' A& O2 ]( U& ^! J9 z* m* [9 t% ?/ f- t1 ?' }+ v
這個期間所說中庸之道,其核心內涵是『仁政』,守衛中庸之道的是治理國家的『君子』。: n8 L! [' q! j' U
6 T) j6 L- ]4 a8 S/ v/ S4 V
2、中庸之道的第一個衰落期
" Y) K! w( K" Q3 i% D5 U: c3 W- k. t" V( h
第一個衰落期始於戰國時代,以秦國商鞅變法為開端,由於封建勢力的崛起,戰國諸強不願意接受『禮』制束縛謀求發展,因而直接服務於分封制的『禮』制受到削弱,儒學和中庸之道也走向衰落。  _) F2 U. x7 t- U
1 f% e' i+ Y* |& l% Y& s& [! V; E
這期間孟子橫空出世對儒學進行改造形成『孔孟之道』,將儒學學說的主體由『仁政』擴展為『人道』,適用範圍涵蓋了更為龐大的庶民。為儒學和中庸之道的振興奠定了基礎。這期間最典型的事件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衰落期以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為終結。5 }$ w9 c( A- ^5 n( g5 ?& Z

& W; T+ ~; {% p; w% R3、中庸之道的第二個輝煌期7 N1 Q- o5 Q  Z% \% |! Y/ i

4 V6 @9 p- B& Z2 B第二個輝煌期始於漢武帝時期的獨尊儒術,至東漢末年三國止步,西漢時代是儒學發展的最輝煌的時期,很多著名的儒學專著都是此時完成的,中庸之道的核心論著【中庸】也是此時問世。這個時期與上一個輝煌期有着本質的不同,最顯著是中庸之道的適用範圍從王侯士族走向普通百姓。8 w5 v( _1 `0 F; \* y
/ K- B5 \/ v9 w/ {3 J. F
這一時期還發生了一系列對儒學和中庸之道影響深遠的事件,就是佛教、基督教等主要宗教的誕生。宗教把神秘與現實、恐懼與誘惑完美的結合,對民眾更具吸引力,侵蝕了儒學和中庸之道的大部分信眾。這個輝煌期的終結以曹操確立的『王侯將相不再遵守厚葬』為標誌,這一制度徹底封殺了殘存的西周『禮』制。" @+ m- i7 N) Q2 j
7 w9 C8 @& f8 h# I7 c8 {
這個時期的中庸之道,其核心內涵『人之道』,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教』,承擔了宗教的角色。/ j1 ]- q8 g: @

3 O- b8 c/ p2 _# H4 [  }4、中庸之道的第二個衰落期
3 [' H3 t1 @! w8 T0 ?. d! t: `* G7 z0 W4 M+ f  h
第二個衰落期與第一個衰落期的起因不同,主要是由於東漢末年的長期戰亂,但最核心的因素是佛教的傳入,佛教的宗旨滿足和人們的神秘感和歸屬感,贏得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普遍認可,直到『唐武宗滅佛』後對佛教的篤信才趨於常態,這個衰落期至至於北宋的建立方結束,期間長達700多年。8 L6 p# O' ?  j% I
7 X2 g& L4 s& F" J" N
在這期間有一個重大事件就是科舉制度的誕生,科舉由隋文帝首創,經過唐朝300多年的演變逐漸完善,對儒學和中庸之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第二個衰落期至宋朝的建立截止,宋太祖及整個宋朝都實施崇文抑武、文治天下的策略,儒學得以振興。' I3 R# z( {8 a# }; q( S

- {4 T4 B- x: F- a5、中庸之道的第三個輝煌期
5 J( ]7 O# h( v. U* t" F* J
9 O8 g! q) L4 b1 I第三個輝煌期始於宋太祖『文治天下』策略,至清朝廢除科舉制度至,時間跨度近900年。南宋是儒學和中庸之道發展的黃金時期,受科舉制度的需要,朱熹對儒學核心內容進行大幅度的改進,『四書五經』、『三從四德』等我們現在熟知的儒學經典學說都源於朱熹之手。與前期儒學最大的區別是『治學』,其核心是為科舉制度服務。+ f* |# ?3 T+ y
6 R/ H- k9 \, a: S1 {
正是朱熹這一改變讓儒學躲過了後來的政治變故,由於儒學核心轉向治學,以致後來元朝和明朝的帝王信奉道教,清朝帝王信奉喇嘛教都沒有對儒學產生動搖。# n) M2 d9 _7 B6 v( a: Q: A& P

4 P5 L( D: n. C中庸之道的第三個輝煌時期終結的標誌性事件是廢除科舉,隨之而來的是新文化運動,明確的挑起了反孔的大旗,從此儒學和中庸之道進入第三個衰落期。
! R  ]: l8 F0 W
3 p# g0 `* q7 S$ r4 a' d這個時期的中庸之道,其核心內涵是『治學』。中庸之道是眾多『學子』的『行為之道』。
) e( b. o' S4 a9 F0 [' A/ d# v" s# T4 j# D; l4 e6 P% K) z4 p
6、中庸之道的第三個衰落期
) b9 P+ j/ M3 [3 c7 N. D/ Y& v* }
第三個衰落期始於廢除科舉,但主要的原因是西方文藝復興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的儒學和文人對外部世界的快速發展的科技革命反應過於遲緩,雖然明朝王明陽的心學提出了對儒學的改進措施,但最終無果而終,令人唏噓不已。後來的事情我們歷歷在目,無需多言。* L1 |/ ?. V2 d. S" T% c

# B6 n# P( Q/ T目前儒學和中庸之道還處於衰落期,即使現在逐漸升溫的國學熱和世界上的思想混亂也無法扭轉頹勢,至于于丹講【論語】更是個人的炒作,對弘揚儒學與中庸之道毫無益處。
1 a; q5 f7 z1 `4 _  I/ x5 Q- ~( E0 J2 ~: @" k) ~
因此,振興儒學任重道遠。
' Z( z& B! b. |( i* l- E5 }. r6 `1 y& O+ d
三、中庸之道的未來怎樣演變2 b5 w# x* x* ?5 V& H; Y2 }3 L

, x* p' l% r: @' y) J儒學和中庸之道是人類文明的精髓,經歷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從前期的治國之道(孔子的仁政之說),演變中期的治人之道(孟子的中庸之道),到後期的治學之道(朱子的理學)。儒學的精髓和對儒學的注釋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反觀儒學與中庸之道發展的歷史,儒學的興衰都與社會制度和社會文化的進步息息相關,儒學與中庸之道的振興必須有人對儒學的核心內涵進行新的注釋,形成新的學說,這樣中庸之道才可以引領社會文明的未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