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5|回复: 0

[儒家学说] 《孔子家语》卷7五仪解诗解(全版)3明君思哀忧劳惧危君舟民水

[复制链接]
题文诗: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寡人不得,闻此言也.
虽然吾生,于深宫内,长妇人手,未尝知哀,
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
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焉?孔子对曰:
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也亦,无所闻焉.
公曰非子,寡人无以,启吾之心,吾子请言.
孔子乃曰: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
俯察机筵,其器皆存,不睹故人,以此思哀,
则哀可知.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
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以此思忧,
则忧可知.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诸侯子孙,
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以此思劳,
劳亦可知.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
睹亡国墟,必将有数,以此思惧,则惧可知.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水以载舟,亦能覆舟,
以此思危,则危可知.君明五者,又少留意,
于五仪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真情自明.
戒慎恐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繁体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公曰:‘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吾子言也.’孔子曰:‘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机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诸侯子孙,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公曰:“非吾子,寡人无以启其心。吾子言也。”
孔子曰:“君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于中冥,诸侯子孙,往来为宾,行礼揖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亦可知矣。缅然长思,出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君既明此五者,又少留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何有失矣!”
注释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王肃注:“君如此言,已为知之。故无所复言,谦以诱进哀公矣。”闻,使之闻,告知。
榱桷:cujué,屋椽,即承托屋面用的木构件。椽,chuán,圆的叫椽,方的也叫桷。
几筵:几席,为祭祀的席位,后泛指灵座。
昧爽夙兴:拂晓早起。昧爽,黎明。夙,早。兴,起。
平旦:清晨。
端:开端,缘由。
中冥::王肃注:“中,日中。冥,昳中。”昳,dié,中午过太阳开始偏西。
诸侯子孙:此处指从其他诸侯国投奔而来鲁国致仕的“诸侯子孙”。
威仪:庄重而令人敬畏的仪容。
缅然:深切缅怀的样子。
周章远望:周章,惶恐的样子。远望同文本作“远视”。
译文哀公说:“说得好啊!不是先生贤明,我就听不到这些言论了。即便这样,但我出生在深宫之内,成长妇人之手,不曾知道什么是悲哀,什么是忧愁,什么是劳苦,什么是恐惧,什么是危险,恐怕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推行五仪之教。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说:“如君所言,您已经明白这些道理的要领了,那我孔丘也就没有再要告知您的了。”
哀公说:“要不是您,我的心智就得不到启发。您还是再说说吧!”
孔子说:“您进入庙院门,向东走,从东边台阶走上去,抬头看到屋椽,低头看到几席,那些器物都在,却看不到故去的先祖了。您从这儿想到哀伤,这样就知道哀伤是什么了。破晓早起,整齐衣冠,清晨临朝听政,思虑国家是否会有危难。一事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国家混乱甚至灭亡的祸端。国君以此而忧虑,也就知道真正的忧虑了。日出理政,直至午后,接待投奔而来的各诸侯子孙,宾客往来,行礼揖让,谨慎地按照礼法显示自己的威严仪态。国君从此思考辛劳,也就知道什么是辛劳了。怀着忧郁。长思先祖,走出都门,环周四顾,极目远眺,呈现于眼前的那些亡国的废墟,又岂止少数。国君因此感到惧怕,那什么是惧怕也就知道了。国君是舟,百姓就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国君从此思虑恐惧,也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惧了。国君明白“哀、忧、劳、惧、危”这五个方面,再稍稍留意于“五仪之教”,那么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过失呢?”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