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2|回覆: 0

[醫藥臨床] 大黃應用發微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1-6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黃性味苦寒,歸胃、大腸、肝、脾經,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北京中醫藥大學姜良鐸教授臨床善用大黃,他認為,欲用好大黃,並非易事,又並非難事,只要勤求古訓,博採眾長,掌握大黃的炮製、煎煮、劑型、劑量、藥物配伍、用藥途徑、適應證、禁忌證等,就能隨心所欲,合理應用。筆者跟師學習之餘,總結其應用大黃治療疑難雜症及急危重症之經驗如下。
  大黃臨床功用
  通腑瀉熱,醒腦開竅
  多用於急性中風,不論出血性或缺血性,亦不論中經絡中臟腑,屬實屬虛,只要有大便秘結,舌苔黃厚,口氣較重,就是大黃的應用指征,燥糞通下變為軟便方可停用。多因平素飲食不節,過食膏粱厚味及煙酒,脾胃受戕,運化失司,痰濁毒熱內生;若陽盛之體,痰瘀毒熱互結,上擾清竅,痹阻腦脈而發病。痰阻中焦,清氣不升,腑氣不降,大便秘結,逆氣上沖,上犯元神,故臨床可見神昏或昏憒。用生大黃或以大黃為主,煎湯鼻飼,或濃煎保留灌腸,通下大便,清腸泄熱,有利於直折痰瘀毒火下行,排除邪熱及穢濁之物,減少毒素吸收,調整胃腸運動,改善血液循環,保護腦組織,以促進神志復甦,改善臨床症狀。
  病案舉例
  王某,男,67歲,1987年2月21日。主因左側偏癱,語言謇澀2天而住院。2天前因過量飲酒而摔倒,即覺左半身麻木,遂左側偏癱,血壓250/130mmHg,神志昏蒙,瞳孔等大,頸項無抵抗,病理反射可引出。眼底檢查:雙視神經乳頭呈毛玻璃狀,邊緣模糊不清,動靜脈均變細,比例約1:1,動脈呈銅絲狀。頭顱CT提示:右基底節部位有缺血樣梗塞灶。並給予靜脈點滴複方丹參注射液、維腦路通注射液;口服降壓、降血脂、擴血管藥。刻診:症同上述,大便秘結,已4日未行,舌質暗紅有瘀斑,苔黃厚,脈弦硬。證屬肝風上擾,痰濁內蘊,脈絡瘀阻。治宜平肝息風,通腑化痰,醒腦開竅。處方:生大黃12克(後下),芒硝10克,桃仁10克,白芍20克,菊花12克,鈎藤15克,生地30克,黃芩15克,懷牛膝30克,丹參20克,膽南星9克,梔子12克,石菖蒲9克,生石決明40克,生牡蠣30克。3劑,水煎服。
  二診:上方服後,大便已通,血壓降至140/100mmHg,左側半身時有抽搐,口乾欲飲,舌暗紅,苔灰黑。此為陰虛陽盛,風火內熾。上方去石菖蒲,加玄參15克,續進7劑。
  三診:服藥後,大便日2次,神志轉清,抽搐消失,納谷已增。仍口乾,苔灰黑,舌有裂痕,大黃改為9克。再進7劑。
  四診:藥後病情明顯好轉,家屬攙扶能下床活動,納增,舌紅有裂痕,苔轉黃,脈弦滑。上方去膽南星、梔子,生大黃改用6克,加何首烏20克,雞血藤30克。共服30劑,已能自行活動,出院回家調養。
  涼血解毒,清心開竅
  毒熱為陽邪,傳變迅速,易耗氣傷津,化火、生風、釀痰,以致陽明腑實證。大黃須用15~20克,並與芒硝同用,使燥屎下瀉,主要是藉助通便以泄熱、涼血解毒,釜底抽薪,此謂『溫病下不厭早』,燥屎下則神志隨之轉清。
  病案舉例
  蘭某,男,23歲,1987年7月28日初診。兩周前自感神疲乏力,倦怠嗜睡,於7月20日下班途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急送附近診所,經針刺人中甦醒,約持續40分鐘之久。第二天出現神志恍惚,胡言亂語,二便失禁,即送某精神病醫院,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給予大量鎮靜劑,2日後出現高熱39℃,昏迷不省,四肢抽搐。診斷為病毒性腦炎,轉院治療。刻診:高熱神昏,肌膚灼熱,四肢抽搐,喉中痰鳴,小便失禁,大便4日未行,舌偏紅,苔黃厚,脈滑數。證屬溫毒之邪,久蘊於內,爍津為痰,痰熱毒邪交阻,上攻於心,蒙閉清竅。治宜瀉熱解毒,涼血清心,豁痰開竅。處方:生大黃10克(後下),枳實10克,法半夏6克,陳皮6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僵蠶10克,全蠍6克,鬱金10克,菖蒲12克,遠志10克,甘草6克。3劑,水煎服。
  二診:瀉下大便黏膩臭穢,神志漸清,仍煩躁不安,四肢間有抽搐。續進上方加龍膽草10克,桑白皮12克,瓜蔞皮15克。7劑,水煎服。
  三診:神志轉清,抽搐已止,唯有低熱,納差,頭昏,便結,舌紅,苔薄黃。改用育陰溫陽之法。處方:麥門冬15克,台黨參12克,五味子10克,熟地黃20克,制附子4.5克,白朮10克,川牛膝15克。服28劑痊癒出院。
  清腸泄熱,化痰利水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肺腎陰虛,痰熱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喘心悸者。心肺俱虛,且挾痰熱,虛實夾雜,治宜扶正祛邪,強心利尿,清腸泄肺,以降痰濁。
  病案舉例
  馮某,男,63歲。主因咳嗽氣喘半年余,1月來不能平臥。於1987年3月7日收住院。有咳喘病史30餘年,近10年來咳喘胸悶加劇,每遇冬春季節則反覆發作,曾多次住院治療。診斷:①慢支繼發感染;②肺氣腫;③肺心病,心衰。刻診:咳喘倚息,胸悶氣短,痰多黃稠,不易咳出,口乾便秘,舌青紫有瘀斑,苔黃厚膩,脈結代。證屬腸熱逆傳,肺失肅降,心氣虧虛,血絡瘀阻。治宜清腸泄肺,豁痰平喘,益氣化瘀。處方:黨參20克,北沙參15克,五味子10克,麥冬15克,川貝母10克,生大黃10克(後下),膽南星9克,遠志10克,黃芩12克,丹參20克,地龍10克。3劑,水煎服。
  二診:大便已通,仍胸悶氣短,聲音嘶啞,上方去遠志加竹茹10克。3劑,水煎服。
  三診:胸悶氣短,聲音嘶啞均好轉,結代脈消失。仍低熱,心煩口乾,納谷已增,苔黃膩,脈弦滑。上方去黨參、五味子加紫菀15克。6劑,水煎服。
  四診:熱退,咳喘胸悶明顯好轉。續上法加減再服15劑,諸症基本消失,出院門診調治。
  不同法炮製大黃功用不同
  以上是生大黃在臨床的應用,但須知不同方法炮製的大黃有不同的功用。生大黃以攻積導滯,瀉火解毒效好,臨床多用於毒熱便秘、火毒傷絡(吐血、衄血)、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及熱毒癰疽等,也可外用(磨汁研粉)調敷瘡瘍腫毒;熟大黃瀉下力遜,清熱化濕力強,多用於濕熱內阻之黃疸、淋證及濕熱引起的痞滿之證;酒大黃長於活血行瘀,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腹痛、腸癰等;大黃炭偏於收斂止血,止瀉之作用;醋大黃可瀉血分實熱,多與活血調經藥配伍用以治療實熱壅於血分而致經閉、痛經及產後腹痛等症。
  煎煮法及用量
  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指出:『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徐氏之論述充分說明煎藥法的重要性。大黃的煎煮法,姜良鐸多宗醫聖張仲景之法,如大陷胸湯中大黃先煎,以治療血熱互結的大結胸證;大承氣湯中的大黃後下,用作攻下實熱,盪胃腸燥結;大黃附子湯中的大黃與他藥同煎,用於治療寒實內結,陽氣不足的邪實正虛證。大黃在湯劑中易於吸收,發揮藥效較迅速;而丸藥吸收緩慢,但藥效持久。
  大黃大劑量以攻為主,小劑量以『補』為主;由實致虛者用量宜大,由虛致實者用量宜小。如大黃小劑量(0.6~1.5克)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中等劑量(1~2克大黃粉沖服或6~12克煎服)有緩瀉,逐瘀之功效;大劑量(15~30克)通下攻逐之力更強。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云:『大黃之力雖猛,然有病則病當之,恆有多用不妨者……蓋用藥以勝病為準,不如此則不能勝病,不得不放膽多用也。』
  駁大黃『苦寒敗胃』說
  大黃苦寒為下法中要藥,但古人有『苦寒敗胃』之說,所以『聞大黃、巴豆則畏,見黃芪、人參則喜』。姜良鐸指出:『作為臨床醫生,要遵古而不泥古,餘數十年臨床,每每用大黃治療疑難重症,持續用大黃越月者,病例甚多,非但未見久服敗胃者,卻見患者食量增加,胃口大開。』並總結經驗有三:一是陽明熱證時,且長服無妨;二是慢性病虛中夾實,設欲久服,應小劑量開始(一般為5克左右),或根據證情遞減其量,或作丸劑緩圖其功;三是治病求本,靈活配伍,調理脾胃,攻補兼施,則至穩至當。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