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0|回覆: 0

[儒家學說] 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複製鏈接]
文化傳統 發表於 2020-4-5 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延章按:君子之命,興王道而已。君子忠道,小人忠主。道存則器生,王道之所在,天下之得安,此君子之志也。忠道則知有所不從,忠主則無辨矣,無辨者愚忠。

【論語陽貨篇】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原文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白話譯文

公山弗擾據有費邑反叛了季氏,召請孔子,孔子將要赴召。子路不高興,說到:『沒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要去公山氏那裡呢?』孔子說:『召請我的人,難道是空召請我嗎?如果真有用我的人,我大概能在東方重興周道吧!』

注釋

公山弗擾:即公山不狃,字子泄。朱子:『弗擾,季氏宰。與陽貨共執桓子,據邑以叛。』【潛夫論·志氏姓】:『公山氏,魯公族,姬姓。』

費:即費邑,季氏的封地。

畔:同『叛』,反叛。此指公山弗擾反叛於季氏。

召:召請。

說:同『悅』,喜悅。

末之也已:末之,猶雲無處去。末,不、沒有。之,去、往。已,算了、罷了。

之之:第一個『之』無意義,第二個『之』指去、往。朱子:『言道既不行,無所往矣,何必公山氏之往乎?』

豈徒哉:豈,難道。徒,空。朱子:『豈徒哉,言必用我也。』

用我:用孔子之道也。蘇軾:『用孔子,則有可以為東周之道。』

其:大概、或許。

東周:在東方重興周道。朱子:『為東周,言興周道於東方。』

先賢註疏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見孔子有振魯興周之意也。孔子之欲往,為魯也,非為公山弗擾也。

劉宗周曰:魯自季桓子據費,公室遂衰。時公山畔費,是以陪臣執國命,而托於強公室、弱私門者。

鄭汝諧曰:公山弗擾執季桓子以叛,其私執之耶,抑為魯執之耶?是未可知也。其召夫子也,欲挾之以為亂耶,欲用之以尊魯耶?亦未可知也。召之欲往,不遽絕之也;欲往而不往,觀其所處也。東周,非叛臣所能為也,以吾心之精微難以語人,姑以平日所存之心語之也。

【論語註疏】曰:此章論孔子欲不避亂而興周道也。子路以為,君子當去亂就治,今孔子乃欲就亂,故不喜說,孔子答其欲往之意也,言夫人召我者,豈空然哉,必將用我道也。如有用我道者,我則興周道於東方,其使魯為周乎?是以不擇地而欲往也

程子曰:聖人以天下無不可有為之人,亦無不可改過之人,故欲往。然而終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

張栻曰:公山弗擾之召夫子,謂其不徒然者,以其肯召聖人,恐有悔過自新之意也。自周之東,君臣上下之分,日以陵夷,故諸侯逼天子,大夫制諸侯,而陪臣畔大夫,此東周之為也。如使聖人得用,必以正名為先,固將反東周之為,而復西周之舊,則夫公山弗擾其得為今日之事乎?子路之不說,懼其污也。不知使聖人而誠可往,則其撥亂反正固有道矣。

【論語後案】曰:公山弗擾前止陽虎之逐仲梁懷,後斥叔孫輒之勸吳伐魯,事見【左傳】,則非決不能改過之人。且弗擾之畔季氏,以張公室為名。其召夫子也,必以為三桓歸政,己亦歸邑,以此來召,其詞為順。當時陽虎作亂,三桓之子孫微,弗擾之叛,亦在虎奔失援之時。夫子望其各有悔過之機,而欲往,往而謀果行,一歸政,一歸邑,去大都耦國之強,挽政逮大夫之失,綱紀已肅,盛治可次第舉矣

陳祥道曰:道者,君子所以處己者,君子所以趨時。方其守道也,雖諸侯之善辭命者有所不從;其行義也,雖公山、佛肸之召,則欲往。蓋彼叛而召我者,豈欲得我而與為不義哉?殆亦有悔過遷善之心焉耳。夫苟有悔過遷善之心,而可與之為東周者,其可以棄而不欲往乎?故欲往者以義行道,而終不往者以道處義以義行道則不失人,以道處義則不失己,此所以為孔子也

【論語稽】曰:其召孔子必藉口於抑私強公之說,此時孔子未為中都宰,正有志於用世,故欲往而歸之於道。特弗擾之舉為私而不為公,故孔子終不往耳。孟子於孔子之時,第以仕止久速言,蒙竊以為孔子,時而修【春秋】,則義當尊王;時而對於君,則義當遵時王之制;而時而有王者起,則必為伊尹、太公、周公;時而有土地人民,則必為殷之湯、周之武;且時而有舜禹其人,則又必為放勛、重華。先聖后聖,其揆一也。以此言時,而時之為義大矣。此章於弗擾之召而欲往者,蓋以為時有用我者,可往則往也;為東周者,興於東方如文王周公之時也;其終不往者,以弗擾非其人,即非其時也

【附錄】

錢穆曰:以費畔,畔季氏也。語詳【左傳】。或曰:弗擾之召當在定公八年,陽貨入歡陽關以叛,其時不狃已為費宰,陰觀成敗,雖叛形未露,然據費而遙為陽貨之聲援,即叛也。故【論語】以叛書。時孔子尚未仕,不狃為人與陽貨有不同,即見於【左傳】者可證,其召孔子,當有一番說辭,或孔子認為事有可為,故有欲往之意。

【論語後案】曰:崔氏【考信錄】乃疑聖經為偽焉,何邪?皇疏謂公山、弗肸之欲往,猶居九夷,乘桴浮海,泛示無系,觀門人之情。後儒因之以夫子並非欲往,興周匏繫,皆屬託辭,託辭於弟子不說之候,固未可據矣。然皇氏等未嘗以經為偽也。朱子云:『此事思不得,或謂假其權以行己志,或謂迫於用世不得已之苦心,皆非聖人之意。』朱子於此闕疑矣,亦未嘗以經為偽也。翟晴江以召為季氏之召,遷就其說以求通,亦說經家之獻疑待質矣,要未嘗以經為偽也。崔氏歷詆【論語】後十篇之失,於此經尤專輒呰議焉,意在考信,乃不信經之尤者耳。暴秦焚經之禍由於不信經,世有說經如崔氏者,可懼哉!

曹月川曰:陽虎與不狃,欲去三桓,一也。虎欲見,孔子不見;不狃召,欲往,其用心必有異乎?虎不來見,又瞰亡歸之豚,其意譎矣。觀異日吳欲伐魯,不狃止之,虎乃勸齊三加於魯,則可見夫子不見、欲往,殆謂是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義疏】【論語註疏】【論語全解】【論語新解】【論語會箋】【論語正義】【論語集說】【論語集釋】【論語學案】【論語稽】【癸巳論語解】【論語意原】【論語後案】【潛夫論】【四書解義】。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