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83|回覆: 2

[文化反思] 論儒道法三家要旨

[複製鏈接]
儒家公羊學 發表於 2019-11-10 2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儒家並不是說更傾向於為統治階層服務,而是更傾向於建立一種各階層都應該遵守的秩序,這種秩序就是孔子所強調的『禮』,它體現的是一整套宗教化的政治倫理和社會倫理,所要維護的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而不僅僅是統治階層的利益,這還反映在孔子所強調的中庸之道中:『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 ,無過無不及,孔子的中道思想大體就是如此,它裡面就有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的意思,所以解放後批判孔子宣揚的是階級調和理論。

【漢書·藝文志】中說:『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淆亂。』孔子死後,儒家分為八派,各持一端,主張不完全相同。其中孟子一派繼承和進一步發揮了孔子的民本主義思想,提出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民權理論。得民心的人做天子,天子失民心,就是獨夫民賊,人人得而誅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孔子在【春秋經】中,已經承認國人有權殺暴君,孟子又加以了系統的發揮,其主張已經和今天歐美的普世價值差別不大了。孔子又主張仁政和批判苛政猛於虎,這些民本主義思想也為孟子所繼承,成為了後來歷代儒家要求規範君權和抨擊暴政的理論工具。

孔子的學生子夏和戰國時期的儒家荀子,則更多的繼承了孔子的大一統和專政理論,所以子夏的後學,產生了李悝、公叔痤、商鞅等法家,而荀子也教出了韓非、李斯這樣的法家學生。秦政二世而亡以後,荀子這一派的儒學走向式微,匯入了思孟學派的大潮之中,成為後世儒學中較為強調『事功』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是南宋永康學派的領袖陳亮和清初的顏元、李塨等人。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疆場。』

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受法家思想的影響,推崇商鞅,晚年以後反儒的態度更為堅決,批林批孔批大儒批周公,但他對儒家『事功』一派的思想又是非常讚賞的,曾讀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而失聲痛哭。

孔子對於人性,沒有做簡單的善惡論述,只說『性相近而習相遠』,認為關鍵還是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認為世間無不可教化之人,到了宋明理學,就認為人人皆可以成為聖賢,只要人人都提高道德修養,天下就可以大治,所以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人心。清末的大儒、蒙古人倭仁,將其總結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而荀子專門著【性惡論】,認為人性皆惡,趨利而避害,這就為法家的專制思想提供了理論根據,所以控制人民要威逼利誘、嚴刑峻法、輕罪重判。此乃荀子學說的流弊。

總之儒家的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極大成者。在漢代以後的中國,各種政治主張的人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清末的廖平、康有為等人,從儒家公羊學中拿出『三世說』,作為維新變法的理論根據。而章太炎、劉師培等人,又利用公羊學的『內諸夏外夷狄』和『大復仇理論』來宣傳排滿的民族革命。甚至當時的滿清朝廷也在利用公羊學中『天下遠近大小若一,夷狄進至於爵』,『然則曷為不使中國主之?中國亦新夷狄也』等理論,來宣傳民族和解,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後來的王闓運和他的學生楊度,又利用公羊學的大一統理論來鼓吹帝制。

孔子在生前就被尊之為『天之木鐸』,意思是代表上天傳道的人。孔子著【春秋】,為萬世立法,成為東亞地區兩千多年來共尊共信的聖人,而並非僅僅是漢族一家的聖人。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基,先祀孔子。北宋使臣文惟簡在【虜庭事實】中說:『距燕山東北千里,曰中京大定府,本奚霫舊地。其府中亦有宣聖(孔)廟,春秋二仲月,行釋奠之禮。契丹固哥相公者,因此曰就廟中張宴。有胡婦數人,麗服靚裝,登於殿上,徘徊瞻顧。中有一人,曰:「此胡者,是何神道?」答曰:「者便罵我夷狄之有君者」。眾皆發笑而去矣。』南宋使臣洪皓在【松漠紀聞】中說:『大遼道宗朝,有漢人講【論語】至「北辰居所而眾星拱之」,道宗曰:「吾聞北極之下為中國,此豈其地邪」?至「夷狄之有君」,疾讀不敢講,則又曰:「上世獯鬻獫狁盪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卒令講之』。金兵南下,『漢兒至曲阜,方發宣聖陵,(金國元帥)粘罕聞之,問渤海人高慶緒曰:「孔子何人?」對曰:「古之大聖人。」曰:「大聖人墓豈可發?」皆殺之,故闕里得全。』當時的西夏、南詔、大理等國,也是推崇孔子和儒家的。唐代【孫樵集】卷三引【書田將軍旁事】記載:南詔『群蠻子弟聚於錦城(四川成都),使習書、算,就業輒去,復以他繼。如此垂五十年,不絕其來。則其學於蜀者不啻千百。』據大理國時期所編著的【僰古通記】載,唐武宗會昌元年,南詔『建二文學,一在峨崀,一在玉局。為儒教典籍訓教士庶,以明三綱五常。其主教者楊波遠、杜光庭、楊蠻佑、鄭回等。』明末雲南馬龍州進士阮元聲在【南詔野史】中說:『段氏據云南共二十二主,三百十六年。段氏有國亦開科取士,所取悉僧道讀儒書者。』【宋史·外國傳四】記載:『大理國,即唐南詔也……(政和)六年,遣進奉使天駟爽彥賁李紫琮、副使坦綽李伯祥來,詔璘與廣東轉運副使徐惕偕詣闕……紫琮等過鼎(鼎州,今湖南常德),聞學校文物之盛,請於押伴,求詣學瞻拜宣聖(孔子)像,邵守張察許之,遂往,遍謁見諸生。』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記載:『大理,南詔國也。本唐小夷蒙舍詔,在諸部最強,故號南詔……大理地廣人庶,器械精良……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人李觀音得、董六斤黑、張般若師等率以三字為名,凡二十三人至橫山議市馬。出一文書,字畫略有法,大略所須【文選五臣注】、【五經廣注】、【春秋後語】、【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廣注】、【五藏論】、【大般若十六會序】及【初學記】、【張孟押韻】、【切韻】、【玉篇】、【集聖歷】、【百家書】之類;及需浮量磁器並碗,琉璃碗壺及紫檀、沈香水、甘草、石決明、並泉石、蜜陀僧、香蛤、海蛤等藥,稱利正二年十二月,其後云:古人有云「察實者不留聲,觀行者不識詞」,知己之人,幸逢相謁,言音未同,情慮相契。吾聞夫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兩國之人不期而會者,豈不習夫子之言哉!續繼短章,伏乞斧伐。短章有:「言音未會意相和,遠隔江山萬里多」之語。』至於在日本、在越南、在高麗,孔子和儒學的影響力人所共知,此處不贅。甚至在古代的柬埔寨,儒學也得以傳播。元朝人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說:柬埔寨『為儒者呼為班詰,為僧者呼為苧姑,為道者呼為八思』,此系其親歷親聞。孔子和儒學已經成了歷史上整個東亞文明共同體的象徵。美國的【世界名人大詞典】與英國的【人民年鑑手冊】將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其他的九位分別是希臘的柏拉國、並里斯多徳,意大利的阿奎那,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培根、牛頓、達爾文,法國的伏尓泰,徳國的康徳,這一排名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確認。1988年1月,世界各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會議上宣布:『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主張『仁者愛人』,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仁政』,而這種『仁政』就需要社會各階層共同遵守一套『禮』來維持,所以又強調『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也就是君臣、父子、夫婦各自都要守規矩,不能違背社會倫理來為所欲為,只有這樣社會各階層各群體才能和諧相處。孔子還主張限制貧富兩極分化,『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反對剝奪人民的武裝自衛權,『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孔子批判對人民搞不教而誅,『不教而殺謂之虐』,批判對人民施政手段的粗暴,『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

孔子也不主張愚忠於統治階級,他自己周遊列國,又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如果政治理想不能實現,也可以遠走外國,『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文化大革命時期,林彪和家人坐飛機叛逃蘇聯,當時就說是受了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欲居九夷』等叛國思想的毒害。漢代的公羊家甚至說孔子著【春秋】代行王者之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有黜周王魯之志。孟子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據司馬遷【孔子世家】載:『孔子循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蓋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倘庶幾乎!』足見孔子之志不小,欲據費地而效周文、武。故司馬遷列孔子於【世家】,深知孔子之志在建國行道。西漢時候的儒生認為孔子有這種思想是極為正常的,蓋寬饒因此上書,『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若四時之運,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要求漢宣帝退位讓賢,當時的人造謠說是蓋寬饒自己想當皇帝,『以為寬饒指意欲求禪,大逆不道』,『寬饒引佩刀自剄北闕下,眾莫不憐之』。

五四以後,新文化學人出於破舊立新的目的,對孔子和儒學百般詆毀,肆意歪曲孔子的言論和儒家思想,把孔子和儒家宣傳成了歷代統治者的幫凶,把中國社會的一切問題都歸罪於儒家。這種反儒的思潮,至今在缺乏歷史和政治常識的國人中仍然擁有強大的市場。

至於道家,後來實際上也分為黃老學派和老莊學派。黃老往往與刑名並稱,這裡的『黃』是指黃帝,『老』是指老子,更多的是統治者的一種權謀之術,過去稱為君王南面之術,也是法家專制理論的一個重要來源。黃老學派所主張的無為而治,它的前提是建立在一整套的愚民政策和弱民政策上的,『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法家的【韓非子】一書中,就有【解老】、【喻老】等篇,都是講的政治權術。【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所以黃老學派是與民主自由毫無關係的,它就是一套統治人民的帝王術,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經親自註解過【道德經】,稱【道德經】是『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道家的老莊學派和黃老學派有所不同,黃老是刑名之學,而老莊學派更強調的是古典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魏晉南朝的士大夫崇尚清談與明哲保身,以過問國事為恥,標榜所謂『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萬物齊生齊死,齊賢齊愚,齊貴齊賤。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愚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後?』很有點『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意思。他們不拘名節、放浪形骸、醉生夢死、頹廢墮落、傷風敗俗、甚至集體服食毒品,或者隱居林泉、追求養生、沉溺於房中之術,就是受的這種老莊學派的影響。西晉的丞相何曾,每天吃飯要花一萬錢,還說『無下箸處』,他的兒子何劭後來每天吃飯要花兩萬錢,也還在怪菜餚不夠精美。但是何曾並不傻,他曾經指着孫子輩對兒子們說:『晉武帝偷惰,只管目前,不為遠慮,天下將亂,你們還可以安然無事,到他們這代人就有災難了。』後來天下果然大亂,他的孫子何嵩哭着說:『我的祖父真是大聖人啊!』西晉的另一個丞相王衍,才華橫溢,容貌俊雅,聰明敏銳有如神人,好談【老】、【莊】,為天人所傾慕,稱他為『一世龍門』,後來被羯人石勒所俘虜,石勒問他晉室興亡之事,他回答說自己從來不過問國事,石勒大怒,說:『你名聲傳遍天下,身居顯要職位,年輕時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頭生白髮,怎麼能說自己從不過問國事呢?破壞天下,正是你的罪過。』就把他殺了。後來桓溫評價說:『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衍)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則老莊學派對於國家民族的流弊,於此可知。

當代儒宗馬一浮先生在【論老子的流失】一文中指出:『周秦諸子,以道家為最高;道家之中,又以老子為最高,而其流失亦以老子為最大……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這個道理,老子觀之最熟,故常欲以靜制動,以弱勝強。其言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此其宗旨在退處無為,自立於無過之地,以徐待物之自變,絕不肯傷鋒犯手,真是全身遠害第一法門……他看眾人太低了,故不甚愛惜。「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芻狗者,縛芻為狗,不是真狗,極言其無知而可賤也。『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他雖常下人,常後人,而實自貴而賤人,但人不覺耳。法家如商鞅、韓非、李斯之流,竊取其意,抬出一個法來壓倒群眾,想用法來樹立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威,使人人皆入他彀中……而彼方自託於道,亦以眾人太愚而可欺了,故至慘刻寡恩,絲毫沒有惻隱……法家之不仁,不能不說老子有以啟之。』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11-11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認為世間無不可教化之人,到了宋明理學,就認為人人皆可以成為聖賢,只要人人都提高道德修養,天下就可以大治,所以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人心。清末的大儒、蒙古人倭仁,將其總結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此孟子之流弊。人道法天,天道無善無惡,可知之矣,聖人不獨其善,不獨其惡,孟子而以人性本善,與佛釋之類何異哉?人道中庸,誠矣其言,中庸者,公正也,公正者,公義也,公義者,合乎公利而為陰陽,陰陽並而後能一,是為天下安。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9-11-11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天下遠近大小若一,夷狄進至於爵』,『然則曷為不使中國主之?中國亦新夷狄也』

然哉此言,而夷狄之謂者,何以也?不能同化也。進於華者,以其化也,進於夷者,以其無禮也。中華之大一統者,尊王攘夷也,此其則也,不言則而言一統者,流氓也。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