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4|回復: 0

[医药临床] 清肝散结汤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黄芪30克,丹参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怀牛膝30克,黄柏10克,薏苡仁15~30克,苍术12克,赤白芍各15克,枳壳10克,车前草30克,连翘15~20克,王不留行15克。

功效:清泻肝热,消散痰结,化瘀通络。

主治:急慢性前列腺炎、增生。临证多以小便余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等待、尿分叉,滴白,小便前或后小腹不舒,日久可兼有倦怠,小腹坠胀,甚则会阴部及肛门亦有坠胀感等为主要表现。证属湿热下注,痰热胶结者,均可加减运用。

用法:以上诸药,加水超过药面两横指,浸泡2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20~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超过药面一横指,武火煎开,文火煮20~30分钟即可,混合两次药液,分3次饭后半个小时温服。

方解:前列腺炎、增生多属中医五淋范畴。〖时方歌括〗言『(五淋)皆为热结膀胱所致』,成肇仁认为,本病除了热结外,痰结亦是重要病机。治法上,陈修园强调『重在三焦』,而成肇仁认为除遵『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二焦通利(〖汤头歌诀·八正散诀〗)』之旨外,还须清肝、散结、化瘀、通络并治,因厥阴之肝经『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

本方由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散、四妙丸增损而成。〖伤寒论〗147条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云:『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此『结』乃饮结,故以干姜、桂枝温化,『小便不利』是饮结而枢机不利,因证在少阳,故以柴、芩和解,饮结胸胁,天花粉、牡蛎逐饮开结,此为治少阳病兼水饮内停。本证用柴胡、黄芩以疏通中上二焦,天花粉、牡蛎以清热散结,本两组药对,功专清肝热、散痰结,故可广泛应用于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乳腺增生,从而拓展其在杂病中的运用。因证属痰热,故舍姜、桂而增四妙以清下焦湿热。又该经『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故加四逆散肝脾(胃)同理,协柴、芩,助气化而调升降,四妙清湿热而不伤胃气,较之八正,则更为平和。

因本病初起多在气分,若迁延日久,则渐入血络,故赤芍、白芍同用。王不留行,〖本草从新〗谓『性行而不住』,能『利便通经』,加其以利小便、通血络。取黄芪与丹参相配,有益气化瘀、生新通络之用,其润燥相宜,补而不滞,清而不过,于慢性前列腺增生最宜。

本方以清肝散结为主,辅以化瘀通络,融清肝、补肝于一方,主次有序,药味虽较多,但非杂砌之属。

临证加减:若处急性发作期者,减去黄芪、丹参加滑石18克,生甘草6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若痛甚者加制乳香3~10克,蒲黄10克,元胡12克;口苦口黏者,可加茵陈10~15克,郁金10克,大腹皮10克;若滴白较多者,可加萆薢10克,石菖蒲10克,乌药10克,芡实15~30克,亦可合入封髓丹;若小便不利,属湿热者,加通关丸,兼有阴伤者,可合猪苓汤化裁,属寒湿者,加五苓散;若兼有胃弱便溏者,可加法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炒白术12克;若便结难解者,可加虎杖15~30克,炒莱菔子15~30克,槟榔10~15克,亦可加大黄;若病久服药不效者,多是药力未达,可加用炮甲末3~6,直达病所,若无亦可用皂角刺10~15克代替,但效不如炮甲。

验案举证:朱某,男,62岁,2017年11月29日初诊,诉尿频、尿急、尿不尽9天,伴小腹坠胀,睾丸胀,夜尿频,阴囊潮湿,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滑。有前列腺增生病史。处以清肝散结汤减薏苡仁、苍术,加炒川楝子合偏坠散(小茴香6克,荔橘核各10克),7剂后上证大减,言小腹及睾丸已不坠胀,阴囊潮湿及夜尿次频均有改善,续以前方加败酱草30克,以资巩固。(湖北中医药大学雷辉整理 成肇仁指导)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