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8|回覆: 0

[道家人物] 楚簡【老子】牽出歷史謎團 道家的老子究竟是誰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4-9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載  洛陽老子學會
楚簡【老子】牽出歷史謎團
道家的老子究竟是誰

提要】  【老子】與【周易】中的老易辯證法,是傳統的中國哲學的結晶,是中國智慧的核心。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佚籍,1993年10月湖北荊門市沙洋縣郭店村又出土一批楚簡【老子】等,均引起學界轟動。


【老子】與【周易】中的老易辯證法,是傳統的中國哲學的結晶,是中國智慧的核心。

但是,【老子】書同周易一樣難讀。甚至連老子為何許人?【老子】作者又是誰?老子的籍貫何處?老子生於哪一年,享年幾何等等,學術界至今未有定論,莫衷一是。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種佚籍,1993年10月湖北荊門市沙洋縣郭店村又出土一批楚簡【老子】等,均引起學界轟動。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簡】中收錄【老子】甲乙丙三種。近年北京大學收藏了一批【老子】竹簡,內容極富,但未公布。通過對已知此類文獻的研究,可以解決若干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疑難。

以往學界頗有人懷疑老子其人的存在,承認老子實有其人的學者如顧頡剛、錢穆卻認為【老子】一書晚於【莊子】,為秦漢時著作。梁啓超、馮友蘭認為老子是戰國人。但郭店一號楚墓經考定年代屬戰國中期偏晚,約公元前300年左右,這就徹底否定了【老子】書產生於秦漢的觀點。而郭店墓既時當公元前300年左右,則【老子】書被作為經典抄寫定在此前。學界由此進而研究斷定老子當是春秋晚期,與孔子同時稍早的人物,古籍所說孔子嘗問禮於老子,以其為師的事跡是確實的。最終可以證明的結論:老子生平概況是,姓李,名耳,字聃。陳國相人,相後屬楚,故又稱楚人。其人為巫史之後,任周守藏室之史官,掌管王室圖書檔案。其人長壽,春秋末年人,與孔子同時,孔子曾受教於老子,其弟子有楊朱、文子、柏矩、庚桑楚、關尹子等。

針對有人提出,如果孔子、老子同時,孔曾受教於老,何以孔子言論中幾乎沒有提到過老子這位老師的疑問。學者李學勤作了很好的回答。他指出,其實孔子幾次提到過老子。如【論語】載:『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老即老子,或曰老彭即老聃。又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無為』是老子言,孔子論政而從之。又孔子不主張以德報怨,主張以直報怨。針對的就是老子講過的『報怨以德』的觀點。還有一個鐵證,在【禮記・曾子問】文中說曾子提了一個問題,辦喪事在發喪途中遇到日食怎麼辦?孔子答:『昔日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顯然孔子自言曾與老子一起助葬,也遇到日食問題。老聃就回答過:『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既明反,而後行。』意謂停棺道旁,送喪者止哭,等日食過後,陽光復明再走。史載孔子問禮於老子,喪禮是禮之要事,老子就此事例回答了孔子的問題,可見孔子確實受教於老子。孔子問禮在其五十多歲時,【春秋】載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此時按曆法推算是當年9月22日,此時曾發生日環食,而其時孔子51歲。可見上述事件確是事實。

但老子並不是一個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稱孔子嚴事老子,於周則老子……於楚老萊子。秦獻公時還有太史儋,晚於孔子百餘年。這就出現了三個人。此三人司馬遷都講過了,那麼傳世的著作【老子】是誰寫的呢?在沒有確證的材料之前,可以說【老子】一書應源於老子,寫成於老萊子,後來太史儋等道家人物有所增改,就這樣傳下來的,所以後世有字句或異的不同傳本。

郭店楚簡【老子】有助于澄清對老子與儒家關係的認識。學界從來認為老子反對儒家的仁義觀念,提倡回歸小國寡民的原始農業社會,仁義是大道廢壞後的產物。這在傳世王弼注本【老子】與帛書甲乙本中寫得明白:『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這似乎是鐵案。但楚簡【老子】卻沒有此語,只有『絕智棄辯』、『絕巧棄利』、『絕偽棄慮』這樣的話語,是主張絕棄機巧詐謀,並不是不要仁義。楚簡的本子最早,反映出原本【老子】沒有反對仁義的觀念。所以傳世本反仁義的很可能是後人對【老子】思想的引申改動。既然孔子嚴事老子,對老子很是尊重,定然會吸收老子的思想精華,儒道兩家自然相互吸收智慧,不是那麼水火不容。所以在仁義觀念上,儒家極力倡導,似乎不違背老子的主張。儒者,柔也。儒的涵義是尚柔。柔就是溫柔敦厚,柔和不爭,反對暴力霸道。這在原儒中一以貫之。老子思想更是以柔克剛,提倡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這在原儒中也是十分崇尚的,如孔子倡孝慈,倡節儉,倡不以權勢驕人,謙虛謹慎,不強行出人頭地。周易言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與不敢為天下先同一意義。可見三寶並原儒原道所共尊,兩家在學術上有很強的融和力。或許仁義觀念正是儒家從原道的思想中萌生發展出來的。如果有什麼不同,無非是原儒在老子一味尚柔的觀念中注入了剛性的內涵,從而發展出一套儒家思想系統。老子偏於尚柔謙下,儒家繼承這一思想傳統,但重於剛健向上的主體性,富有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原道以柔為主,原儒則剛柔相濟,後者更富理性。故而在老子、孔子所處的時代大變動中,原儒的學術更富有進步意義,這也應是儒家從不排斥道家的原因所在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