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5|回復: 0

[諡号諡法] 历代帝王大臣的『谥号』趣闻

[複製鏈接]
雁南飞 發表於 2009-11-12 2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纵向地看,谥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促使帝王大臣少作恶多为国为民立功。

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周书谥法解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始皇倨傲废谥法

秦代皇帝嬴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曹操求『文』反得『武』

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谥法大体上还公正,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比如曹操一心想做周文王,以体现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梦寐以求的『文』表示具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或者『道德博后』、『勤学好问』的品德。但后人偏偏谥之为魏武帝。根据谥法,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为武。

曹操这个谥号是在儿子做江山的时候定下来的。儿子即使想给老子涂脂抹粉也做不到。到后来就变成对死者的吹捧,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曹操想到做不到,后来的皇帝真是心想事成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制度建立以后,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完善。随着中国封建制度一步步走向没落,一些好的制度如加谥,也变质了。

来源:文汇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