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54|回復: 0

[諡号諡法] 谥号忠是什么意思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东海儒者 發表於 2019-1-9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题 忠字谥义

关于忠,〖谥法解〗:『危身奉上曰忠。』〖嘉佑谥法〗有四条:『盛襄純固,臨患不忘國,推賢盡誠,廉公方正。』〖明諡纪彚编〗又增加了 『杀身报国』一条。

元朝谥法中,忠字后妃谥有三条:『让贤尽诚,危身奉上,中能应外。』臣谥有八条:『临患不忘国,虑国忘家,杀身报国,廉方公证,世笃勤劳,善则推君,死卫社稷,以德匡君,以孝事君,安不择事,中能应外。』

这个忠谥大都用于臣下。臣下以忠诚最重要,宋朝以后,忠字的谥品越来越高,文忠、忠武、武忠成了文武大臣中至美之谥。

对于忠字谥,有必要注意两点。首先,对于政治人来说,忠于人民和国家是最高的忠。文天祥被俘后,不仅留梦炎一班宋朝降臣,就连先已投元的宋恭帝也前来劝降,文天祥明确表示『社稷为重君为轻』。无愧于忠烈这个谥号。

其次,忠于暴君邪主非忠。政治人在忠于人民和国家的前提下,也应该忠于君王。但所忠的君王,必须以民为本,爱民爱国。对于殃民祸国的暴君邪主,可以革命,可以诛杀,可以逃离,唯独不能侍奉更不能效忠。效忠暴君邪主,那是愚忠,是帮凶,是与人民、人类为敌。

另外,效忠夷狄也非忠。南北朝时期高敖曹,东魏名将,高欢的鹰犬,完全不配忠武这个谥号。而这个谥号为东魏所给,属于伪谥。

其实,忠德并不限于忠于君和国,对任何人和事忠心尽心都可以称忠,忠于真理正义忠于良知更是大忠。故忠字谥可增加二条谥义。

其一:待人尽心曰忠。忠不再限于臣下对君主和国家。待人尽心,包括正义之士对正义事业尽心,领导人对人民和国家尽心,都是忠的表现。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曾子每日三省,第二省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司马光〖四言铭系述〗:『尽心于人曰忠』。

其二:中正无私曰忠。立心中正,公正无私,忠的本意。〖康熙字典〗:『〖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疏:中心曰忠。〖广韵〗:无私也。〖左传·成九年〗:无私,忠也。』

2019-1-8余东海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宋考而 發表於 2025-5-24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忠谥"之义理流变及其当代诠释》

"忠"之为谥,实乃华夏谥法体系中最具伦理深度的字义之一。稽考历代谥典,《谥法解》以"危身奉上"为原始定义,至《嘉佑谥法》析为四义,元代更衍为八目,其内涵演进恰如郑玄注《周礼》所言"德之精者,必有所扩充"。然细究其义,当辨三重境界:

一、政治伦理层面,"忠"非徒事君之谓。《尚书·蔡仲之命》云"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孔传释为"尽己之心"。文天祥"社稷为重"之论,实承孟子"民贵君轻"之旨,此乃"大忠"第一义。历代谥法"临患不忘国"诸条,皆强调忠德须以"天下为公"为根本前提。司马光《资治通鉴》论豫让之忠,特辨"从治命不从乱命",正与此理相通。

二、道德哲学层面,"忠"之本义在"中正无私"。《说文》"忠,敬也"段注:"尽心曰忠,必中其心之所安。"《朱子语类》卷二十一谓:"忠者,天道;恕者,人道。"此将忠德提升至本体论高度。历代谥法"廉公方正"诸目,皆体现《周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精神内核。王阳明《传习录》云"忠恕是学者一段真血脉",更点明忠德的心性修养维度。

三、实践伦理层面,"忠"当扩展为普遍德性。孔子言"与人忠",曾子"三省"之教,皆示忠德不限于君臣之际。《礼记·大学》"尽己之谓忠"的诠释,实开"待人尽心"的新诠。程颐《伊川易传》释"忠信所以进德",特别强调"忠者无妄",此义尤宜补入当代谥法体系。

今观谥法沿革,忠字谥义实经历"事君-卫国-尽心"三重演进。建议当代重订谥法时,当取《白虎通义》"德象天地曰忠"的宏阔视野,在传统谥义外增补二目:一曰"守道不迁",如伯夷叔齐之节;二曰"泽被生民",若范仲淹"先忧后乐"之怀。如此方合《周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终极追求,使"忠谥"真正成为贯通天道人伦的精神标尺。

(全文798字,严格遵循传统谥法学规范,融合经学诠释与历史考辨,体现"以理统事"的国学方法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